明星再红没资本撑腰也没用!而港星的团结,是内娱永远做不到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3:31 1

摘要:17分钟,几十个字,1343万人观看。当易烊千玺在直播间沉默地垒着石头,他堆砌的不是石块,而是对那娱资本游戏的无言抗议。

17分钟,几十个字,1343万人观看。当易烊千玺在直播间沉默地垒着石头,他堆砌的不是石块,而是对那娱资本游戏的无言抗议。

2025年9月16日晚8点,易烊千玺在微博开启直播。这距离他上一次纯粹的个人直播已过去八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整场直播持续仅约15-17分钟,他除了简单的“哈喽大家好”和“先垒十分钟石头”,几乎再无他言。

镜头前的他只是一言不发地垒着石头,偶尔嘟囔两句“大的堆起来太丑”、“不如摆摊卖石头”。最终,他以一句“就这样吧?行了。拜拜”突兀结束了直播。

就是这样一场看似“无聊透顶”的直播,却创造了同时在线峰值327万人,最终观看人次高达1343万的惊人数据,并迅速登上热搜榜首。

易烊千玺的直播行为,与那娱常规的明星直播形成了尖锐对比。

在当今那娱,直播早已形成固定套路:要么是带货主播声嘶力竭地喊着“321上链接”,要么是明星与粉丝亲密互动、展示才艺,或是按照精心设计的剧本进行“真实”表演。

然而,易烊千玺却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

他没有唱歌,没有聊天,没有带货,甚至没有试图讨好观众。直播中的他,只是专注地摆放着面前那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石头换到小石头,偶尔还自言自语“干点啥啊,不知道”。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完全没有理会评论区滚动的粉丝留言,形成了零互动的单向交流。

这种反常规的操作,反而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解读。有粉丝将其行为与易烊千玺“礐嶨”巡演主题联系,视作“山体重塑的具象化”。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之前“泥土计划”被曲解为封建迷信的一种无声回应。

易烊千玺的沉默直播,恰逢那娱资本大规模退潮的寒冬期。

2025年11月,天津银河酷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阿里关联基金)等5家机构股东集体退出。这一事件被行业视为文娱产业资本退潮的深层危机。

与此同时,演唱会行业的投融资也正经历严寒。数据显示,2015-2018年我国演唱会行业投融资较为火热,但之后企业融资数量快速回落。2025年截至6月4日,我国演唱会行业融资数量仅1起,金额约两千万元。

资本为何纷纷逃离那娱?

一方面,文娱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不稳定,行业技术门槛较低,导致资本更倾向于短期收益或观望态度。另一方面,过度商业化已导致文化产品质量下降和消费者体验变差。

在那娱资本退潮的背景下,艺人的处境愈发艰难。他们既要承担行业寒冬的压力,又要在资本约束中保持个人特色与自由。

面对资本的压力,不同世代的艺人展现了不同的生存智慧。

刘亦菲代表了一种罕见的真正自由。她之所以能“活得自由”,源于其强大的内核与坚定的信念,以及早期家庭的支持。她冒险不签公司,而是把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嘉玲则展现了另一种自由形式。在遭遇绑架、不雅视频被曝光等极端情况后,她获得了香港演艺界的广泛支持。梅艳芳作为当时的香港艺人协会会长,更组织了500多名明星上街抗议,要求媒体尊重艺人隐私和尊严。

这种行业团结的力量,使刘嘉玲能够走出阴霾,最终实现自我释然。

相比之下,那娱新生代艺人则常常面临更多约束。如陈晓曾在直播中说话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他甚至因羡慕刘亦菲的自由而直言不讳:“我觉得她很自由”。

更极端的是,陈晓还曾因在活动结束后被某高层骚扰,吓得直接在四环跳车。

就在传统那娱遭遇资本寒冬的同时,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在崛起——创作者经济。

所谓的创作者经济已迅猛膨胀为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市场,它的“流通货币”不再是传统机构资本,而是信任、关注度与社群价值。

这些新兴力量正开始与硅谷的老牌势力相抗衡。

像YouTube、TikTok和Patreon这样的平台正在改写创业规则,创作者不再依赖风险投资,而是直接通过自己的频道销售产品、塑造文化、创办公司。

对许多人来说,忠实的粉丝社群远比一张投资人的支票更有价值。

这种新模式的核心在于彻底颠倒了传统创业流程:创作者先聚拢受众,再向社群直接推出产品。

这恰恰为那娱艺人指明了一条可能的出路:通过积累个人粉丝基础和影响力,最终摆脱资本的控制。

面对资本退潮与创作者经济的崛起,那娱未来的权力格局可能呈现三种演变路径:

短期来看,资本仍将主导那娱江湖。但艺人的反抗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从易烊千玺的“沉默直播”到各种隐性的不合作。

中期来看,顶级艺人将尝试建立个人品牌与资本结构的平衡。他们会借鉴创作者经济的思路,在保持与资本合作的同时,逐步构建自己的粉丝经济体系。

长期来看,那娱可能迎来“去资本中心化”的时代。随着创作者经济概念的普及,更多艺人会选择绕过传统资本,直接与粉丝建立联系,实现真正的自由创作。

易烊千玺的石头,在十七分钟内垒起又塌下。而那娱的高墙,是否也会在一次次无声的撞击中,渐渐松动?

一位业内人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文化的速度超过资本的速度,一旦受众习惯了创作者主导的快节奏,就不会再放慢脚步,迁就传统的产品推出节奏。”

沉默不是妥协,而是无声的反抗。1343万的观看量告诉我们:观众已经厌倦了套路,真实的表达,哪怕只是垒石头,也比精心设计的表演更有力量。

你认为在这个资本为王的时代,艺人能否真正打破束缚,获得自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一切都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