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天气一转凉,身边咳嗽打喷嚏的多了起来,有人原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烧了一周才退,才知道是甲流。这种“感冒”到底有多厉害?是不是每年都会来?又该怎么早发现?
最近天气一转凉,身边咳嗽打喷嚏的多了起来,有人原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烧了一周才退,才知道是甲流。这种“感冒”到底有多厉害?是不是每年都会来?又该怎么早发现?
一到换季,不少人就会觉得“感冒”来得特别猛。浑身酸痛、突然高烧、咽喉刺痛,刚开始还想扛一扛,结果两三天就“趴窝了”。其实这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甲型流感。
和一般感冒比起来,甲流的来势汹汹,恢复时间也更长,有些人甚至拖出肺炎、心肌炎,真不是小事情。
很多人对甲流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多年前那场全球流行。但甲流每年冬春季都在国内不同地区悄悄流行着,只是大多数人没太在意。年轻人可能扛得住,但中老年人一旦感染,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日常生活都会被打乱。
甲流的传染性比普通感冒强多了,传播速度也快,尤其在密闭场所,比如公交车、菜市场、电梯间,只要有一个人带毒,几小时内就可能“传一片”。不少人就是在买菜、看病、聚餐这些日常场景中“中招”的。
有位阿姨在小区健身时说:“这两年感冒都特别厉害,烧得人都站不起来。”旁边的大爷插话:“我家老伴就是,烧了三天不退,去医院一查,甲流!”这不是个例,很多人都在经历却没意识到它就是甲流。
对中老年人来说,识别早期症状特别重要,别总想着“扛一扛就过去了”。
怎么判断是普通感冒还是甲流呢?医生提醒,出现这5个症状时,真得小心了。
第一,高烧来得突然而且持续时间长;第二,全身酸痛特别明显,甚至有点“像被车撞了一样”;第三,咽喉疼痛剧烈,说话、吞咽都难受;第四,持续干咳,没什么痰但咳得停不下来;第五,明显乏力,稍微动动就累。
只要中了其中三四个,再加上近期接触过感冒的人,那就得提高警惕了。
特别是高烧这点,甲流的发烧常常一下就冲到39℃以上,而且不容易退。普通感冒一般低烧或者根本不发烧,差别还是挺明显的。如果家里有老人突然高烧不退,别等,尽早去医院检查清楚,别拖成肺部感染。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信号是“眼睛酸痛”。不少甲流患者会觉得眼睛特别累、发涩、甚至有点怕光。这种感觉不是睡眠不足,而是病毒在作怪。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但如果和其他症状一起出现,那很可能就是甲流。
生活中,也有些人一感冒就开始吃退烧药、抗生素,想着“先压一压”。但甲流是病毒感染,并不是细菌问题,抗生素根本起不了作用。
随意吃药反而可能掩盖症状,让病情更复杂。有时候一时舒服了,反而耽误了真正的恢复。
甲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意识到它已经来了,还当成普通感冒对待。尤其是家有慢病的老人,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一旦感染甲流,很容易“旧病加重”。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点小病不至于”,但真到住院那一天,才发现早防早治有多重要。
有人问,既然甲流每年都会来,那是不是每年都会中招?其实不一定。关键在于身体抵抗力和生活习惯。比如睡眠充足、饮食规律、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真的是防住病毒的“大招”。
那天在菜市场,听到一位阿姨和卖菜的聊:“今年我没怎么感冒,可能是天天喝姜茶。”虽然姜茶不是万能的,但这话也有道理。
保持身体温暖、增强免疫力,确实能帮我们更好地应对流感季节。哪怕真的感染了,症状也可能轻一些。
中老年人平时容易忽视“动一动”的重要性。其实每天饭后散个步、晒晒太阳,对增强体质非常有帮助。别小看这点运动,哪怕是小区里绕两圈,也比整天宅在家里强多了。身体动起来,免疫力才跟得上节奏。
除了日常预防,家里也要注意通风。尤其是冬天,很多人习惯把窗户关得死死的,怕冷。其实每天开窗通风十分钟,就能大大减少空气里的病毒存活时间。尤其是厨房、卧室这些地方,更要注意空气流通。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手机和门把手。甲流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手摸了带毒的物品再摸脸,很容易中招。所以回家第一件事,别急着喝水,先洗手。手机、钥匙这些高频物品,也要定期消毒,别让病毒有机可乘。
说到底,甲流并不是电影里的那种“末日病毒”,它也不会每次都发展成重症。但对于体质偏弱的人,确实不容小觑。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慢病患者的,真的要早点做准备,别等到发烧了才慌张。
每年秋冬季,医院急诊室里总会挤满咳嗽发烧的病人。医生们也常说:“如果大家能早点意识到是甲流,一半人都不用跑急诊。”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理,才是面对甲流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在不少社区医院已经开始提供流感疫苗接种。虽然疫苗不能百分百预防甲流,但可以大大降低感染后的严重程度。
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家也在推动免费接种,别嫌麻烦,去打一下,真的是多一层保障。
当然了,生活里谁也不能做到全方位防护。去趟菜市场、搭个公交车,病毒就可能跟着进了门。但只要身体底子好、日常防护做得细,哪怕中了,也能轻松扛过去。真正的防病,是从每一天的习惯中慢慢养出来的。
甲流并不可怕,怕的是轻视和忽视。记住那几个典型症状,留个心眼,哪怕这一季平安度过,也能多学一招防护技巧。
身体的每一次小毛病,其实都是在提醒:该休息了,该保养了,该动起来了。
愿每一个换季的日子,都有人提醒你加件衣服。而这篇文章,也许就是你身体最早的提醒器。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王琼,刘芳,张晓.植物性膳食与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03-2507.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中国流感监测周报[EB/OL].https://www.chinacdc.cn/
[3]中华预防医学会.流感防控核心信息手册(2023年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来源:岐黄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