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未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2:36 1

摘要:在克服了自我设限的观念,总结了过去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制定计划了。我们也就进入到了这本书的第三个步骤,设计未来。海亚特提醒我们,年度计划一定要经过审慎的设计,最好用写作的方式。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为你的计划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述,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具

如何设计未来

在克服了自我设限的观念,总结了过去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制定计划了。我们也就进入到了这本书的第三个步骤,设计未来。海亚特提醒我们,年度计划一定要经过审慎的设计,最好用写作的方式。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为你的计划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述,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文字,你也会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具体来说,海亚特认为计划中的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满足七个条件。这七个条件刚好对应着英文里的“SMARTER”,也就是“更加明智”这个单词的七个字母。这七个条件也就被海亚特命名为SMARTER原则。这是这本书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个字母 S,代表明确性(Specific)。一个可执行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目标越明确、弹性越小,我们就越有可能投入注意力、创造力和意志力去实现它。举例来说,“我想要学习摄影”,这就是一个过于含糊,不可执行的目标。它必须细化到,“我要完成某个摄影网站上针对新手的 100 节课程,了解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在不同光线环境下调节参数”,这样的目标才是足够明确,因而可以执行的。下一个条件是可衡量性(Measurable)。换句话说,当你写下一个目标时,你必须知道如何判断它已经实现,或者实现到了什么程度。比如,“我要多多运动”,这就不是一个可衡量的目标。因为什么叫“多”?这没有明确的标准。可衡量的目标是:“每周去四次健身房,每次至少运动 45 分钟”。只有可衡量的计划,才是可管理的。你制定的目标里一定要有“四次”“45 分钟”这样具体的数字。

再下一个条件是可行性(Actionable)。这一点说的是,目标必须指向具体的行动。它不能是一个含糊的形容词。比如,很多女孩子的新年计划里会有这么一条:“我想要变美”。这基本只能是一个许愿,而不是计划。因为“美”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动词。类似的还有,“我要变得更富有、更健康”。海亚特建议我们将每一个目标都写成动词开头的语句,比如,“写作关于自我提升的思考,发布在网站上。”“约见二十位老朋友,恢复和他们的联系。”这样的目标,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你也能更方便地把年度目标拆解成日程表上的具体安排。下一个条件是风险性(Risky)。简单来说,就是目标要定得有挑战,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制定目标是为了挑战我们的能力边界,假如你已经养成了一个稳定的习惯,或是具备了做成某件事的全部条件,那也就不必把它写进你的年度计划里了。

再下一个条件是定时性(Time-keyed),这也是制定有效目标的重点。所谓“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一天天逼近的截止期限能够激发我们的紧迫感,进而提高行动力。假如你的新年目标里有一项是“多读书”,那你不妨改为“在每个月末前读完两本书”。需要注意的是,年度计划失败,往往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目标的截止期限默认为 12 月 31 日。遥远的截止日期无法带来紧迫感,反倒会让我们松懈。因此,把每一项目标的截止期限比较平均地分配到一整年里,这可以大大提高你执行年度计划的行动力。

接下来,海亚特还提醒我们,目标需要有激励性(Exciting)和相关性(Relevant)。激励性是指,你是打心眼里自己情愿去完成一项目标,不是被逼无奈的,你会为达成这项目标而发自内心地喜悦,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相关性,是指你的目标和你当前生活的合理需求相一致。假如你是一位照顾着孩子的年轻父母,那你的生活处境当然和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的老年人大不相同,你制定的目标也必须符合你的处境。其实在我看来,这两点很大程度上说的是同一件事:你的目标就只是你的目标,制定年度计划不是人云亦云的表演,而是你为了自己憧憬的生活,给未来下的一个订单。

海亚特的 SMARTER 原则为我们制定年度计划指出了七个关键的控制点,你可以用这七个点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年初计划,看看它们是否足够明确、可以衡量、能够落实,并且有清楚的期限。你也可以尝试按照这七个标准来重新表述一遍自己的计划,也许你就能找到开始行动的思路。

来源:净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