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一口一个“阿兄”,到底谁是谁的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2:39 1

摘要:看唐剧上头的你,是不是已经熟练掌握“狄大人”“张大人”“李大人”的叫法?先别急着点头——在唐朝,你这样喊,轻则闹笑话,重则可能认错爹!因为在唐代,“大人”不是官职称呼,而是实打实的“爸爸”代称。每次听到“狄大人”三个字,唐人内心OS可能是:“你叫我爹?”

看唐剧上头的你,是不是已经熟练掌握“狄大人”“张大人”“李大人”的叫法?先别急着点头——在唐朝,你这样喊,轻则闹笑话,重则可能认错爹!因为在唐代,“大人”不是官职称呼,而是实打实的“爸爸”代称。每次听到“狄大人”三个字,唐人内心OS可能是:“你叫我爹?”

那么问题来了:唐朝人到底怎么称呼亲人?答案让你大开眼界。他们管“爸爸”不叫爸爸,而叫阿爷、爷爷或哥哥;管“哥哥”叫阿兄;真正的“爷爷”,则要尊称为阿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满屋子“哥”来“兄”往,外人听了以为在拍兄弟情深偶像剧。

这可不是瞎编。据《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史料记载,唐代民间普遍以“阿爷”称父。杜甫诗中就有“耶(爷)娘妻子走相送”,白居易也写过“幼者形不离,阿爷领孙儿”。更绝的是,《旧唐书·王琚传》明确记录:“玄宗泣谓琚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正是指他的父亲唐睿宗——儿子管爹叫“哥”,这波操作,现代人直接CPU烧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辈分混乱”?其实,“哥”原为北方少数民族用语,初唐时随民族融合进入中原。因语音亲切,迅速风靡皇室与民间,最终反客为主,成了父亲的爱称。语言学家陈寅恪曾考证:“兄称父,起于北魏,盛于唐。”一句话揭开千年误会。

至于“大人”,在唐代文献中多用于子女对父母的敬称。比如“母亲大人”“父亲大人”,和今天用来称呼官员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当狄仁杰被叫“狄大人”时,唐人第一反应不是“清廉好官”,而是“这是谁家儿子?”难怪网友看完直呼:“我再也无法直视《神探狄仁杰》了。”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称呼反而透着一股烟火气:皇帝能喊爹叫“哥”,百姓也能拉近亲情距离。没有冷冰冰的等级,只有热乎乎的“阿兄”“阿爷”。

原来最亲的称呼,从来不在官位,而在一声“阿爷”里。

#唐朝称呼有多乱 #狄大人其实是爸爸 #古人怎么叫爸妈 #唐代家庭日常 #中国称谓文化变迁

来源:默默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