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童年零食,有的已经停产,你吃过几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09 22:02 1

摘要:它现在裹着低糖外衣,在上海外滩排队买它的人,比你当年偷攒零花钱还疯。

你嘴里那颗大白兔,早不是当年偷吃的那颗。

它现在裹着低糖外衣,在上海外滩排队买它的人,比你当年偷攒零花钱还疯。

别急着唏嘘,我们这批被班主任吼大的80后,正把童年零食买成一门百亿生意。

淘宝去年给“唐僧肉”辣条开了专场,月销十万包,评论区一水“给我儿子尝尝他爸的江湖”。

我半夜刷到,笑出鼻涕泡,第二天就下单十包,结果娃咬一口就皱眉:这塑料甜味,哪比得上他的进口奶酪棒。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我们买的不是味道,是当年把辣条撕成一条条、假装自己在抽“大中华”的穷开心。

前门大街新开的“80后零食博物馆”更离谱,把麦乳精装进玻璃柜,打光打得像兵马俑。

我蹲在那儿看标签:古法麦芽精,添加益生菌,养生。

差点笑出声——小时候偷干吃麦乳精,被我妈追着打,说会上火。

现在倒好,它摇身一变,成了贵妇早餐冲剂,一勺下去,补气血、助睡眠,还能调理肠道。

时间真会开玩笑,把违禁品吹成保健品,我们还得感恩戴德地买单。

最魔幻的是宝塔糖。

当年打蛔虫的“神器”,现在换了马甲,叫儿童驱虫咀嚼片,进医保了。

我表妹是儿科医生,她说家长一听“宝塔糖”三个字,眼泪都快下来,主动要求开这个“甜甜的药”。

我听着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我们这一代人,连生病都要靠回忆止痛。

别以为只有我们在自嗨。

抖音上#童年零食挑战赛,58亿播放,95后穿着校服拍视频,把AD钙奶月饼掰成四瓣,配字“假装自己还在做广播体操”。

我顺手点进直播间,主播正用3D打印的老式冰棍模具,复刻北冰洋橘子冰,弹幕齐刷“爷青回”。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怀旧不是80后的专利,是所有人的通用货币——只要够旧,就能换到流量。

可旧货新卖,也有翻车现场。

去年小浣熊干脆面复刻水浒卡,我兴冲冲集了整箱,结果拆出“宋江”闪卡,儿子问我这黑脸是谁。

我张嘴结舌,想起当年为了换“卢俊义”,我愣是帮同桌写了三天数学作业。

现在卡还在,人早散了。

我把那张闪卡塞进钱包,像塞住一个破洞——原来我们拼命回购的,是补不回的时间。

最狠的是数据。

光明食品说,大白兔去年卖了12亿,其中三分之一被95后买走。

我办公室00后实习生,桌上摆着大白兔奶茶,吸管插得贼溜。

我问她好喝吗,她眨眼:还行,主要是拍照出片。

我瞬间释然,零食的终极归宿,不是胃,是朋友圈。

所以别嘲笑自己半夜蹲直播间抢辣条,那是我们在给童年的自己补一张电影票。

北师大干脆开了门“中国零食社会学”,教授说:一包辣条的生产日期,能拉出半部改革开放史。

我深以为然——从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从五毛一包到联名礼盒,我们嚼着嚼着,就把中国嚼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下次再路过便利店,看见冰柜里躺着的“低糖大白兔”,别犹豫,买一颗。

撕开蜡纸,奶味还是那股廉价香精,但舌尖一碰,时间立刻倒带:你穿着塑料凉鞋,站在小卖部窗口,把皱巴巴的五毛钱拍得邦邦响。

老板递糖那一刻,整个夏天都在你手里化开。

这就够了。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