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英红又陪跑”五个字一刷出来,手机前的打工党瞬间血压拉满:地铁里啃包子刷微博,结果早餐差点噎回去。
“惠英红又陪跑”五个字一刷出来,手机前的打工党瞬间血压拉满:地铁里啃包子刷微博,结果早餐差点噎回去。
年年说“演技封神”,年年奖杯擦肩而过,这回连票房、口碑都赢了,还是输给一部豆瓣5.8的“悬浮恋爱片”,谁不骂一句离谱?
别急着骂钟楚曦,她本人估计也懵——领奖那刻台下镜头扫过去,后排观众齐刷刷低头玩手机,掌声稀稀拉拉,像极公司年会抽中“再加班一年”。
真正该被拎出来晒太阳的是那套“老熟人”评审:主席张艺谋正和宋佳拍《坚如磐石》,评委曹郁是姚晨老公,之前给宋佳拍过《诗人》,霍廷霄更是老谋子二十多年的美术搭档。
网友辣评:这不是评奖,是“团建”。
更离谱的是数字。
《最遥远的距离》首周3200万,票房曲线第二天就跳水,猫眼预测总票房直接腰斩;另一边《我爱你!
》慢悠悠卖到2.4亿,豆瓣评分7.9,老爷爷老奶奶哭湿口罩的截图全网飞。
可奖杯还是绕过“票房口碑双杀”的选项,精准落在“流量+营销”怀里。
华策砸1.2亿做抖音“女性成长”话题,23亿播放,换算下来每100次播放里就夹着一次“宋佳好飒”。
评委是人,不是AI,天天刷到同款切片,潜意识里早把“热度”当“质量”。
业内那封23人联名信流出,用词客气,翻译过来就一句:再这么玩,金鸡要变“家鸡”。
汪海林直接放炮:“建议观众票选占30%,国际评委占20%,剩下的爱谁谁。
”有人担心“观众懂啥演技”,可现实是豆瓣7.5的《温柔壳》输给6.1的《好东西》,观众再业余,也不至于把三星以下占35%的片子捧上天。
老戏骨们反而看得开,惠英红一句“演员的本分是演好角色”被转疯,评论区高赞:她越体面,越显得奖杯好笑。
市场也给出黑色幽默。
钟楚曦官宣三个新代言,报价800万一年;惠英红颗粒无收,却接到两部文艺片邀约,导演放话“冲国际影展”。
资本用脚投票:要热度找流量,要口碑找“陪跑王”。
于是颁奖礼结束不到一周,出现魔幻同框:宋佳热搜挂“演技炸裂”,惠英红抖音涨粉80万——各拿各的KPI,谁也不亏。
只是苦了观众,原本想找个“看片指南”,结果看完更迷茫:到底该信评分、信票房,还是信“老熟人”?
金鸡奖秘书长出来打圆场,说“研究任期制、公示制、回避制”,翻译成人话:下次谁再当评委,先填表声明“我跟候选人有合作,我退出”。
可网友不买账:回避只是“不亲手投票”,饭局上打声招呼、群里点个赞算不算拉票?
有人提议干脆学金像奖“双轨制”,专业评审保艺术,观众投票保热度,两边吵到头破血流,最后拿奖的至少“有一半人服气”。
最扎心的是一条高赞评论:“当观众开始比评委更懂演技,说明奖项已经掉队。
”年年争议,年年改革口号,真正该改的或许不是规则,而是心态——别把观众当“数据韭菜”,别把老戏骨当“陪跑吉祥物”,更别把奖杯当成下一部片的融资筹码。
毕竟,地铁里啃包子的打工人只想下班找部好片洗洗眼睛,而不是一边噎着一边吐槽:又拿我们当外行人。
来源:m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