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固态电池未来已来!容百科技成为宁德时代钠电池第一供应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2:06 1

摘要:新能源行业又现大单合作。容百科技今日公告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容百科技列为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并承诺每年向容百科技采购比例不低于总采购量的60%。

新能源行业又现大单合作。容百科技今日公告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容百科技列为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并承诺每年向容百科技采购比例不低于总采购量的60%。

协议中提到,如果宁德时代当年采购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容百科技将给予更优惠的价格。

这份协议自签署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协议到期前3个月,双方如无异议,自动续约。

这份合作协议是两家企业从三元锂电池到钠电池的合作升级。自2022年成为宁德时代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后,容百科技此次再度携手宁德时代,将合作领域拓展至更具成本优势的钠电池材料。

又是新突破?全球首个无负极钠固态电池成功问世

钠电池产业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其投资逻辑建立在多重因素协同作用的基础之上。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惊人,根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全球钠电池市场需求有望达到500GWh,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60%。这一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以及成本优势日益凸显三大核心驱动因素的共同推动。

钠元素在地壳中储量高达2.74%,分布均匀且提取简单,相比锂资源(地壳含量仅0.006%)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据英国法拉第恩电池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奎因提供的数据:"生产1吨锂的用水量是钠的682倍",这一对比清晰揭示了钠电池在资源可持续性方面的显著优势。2021-2023年间碳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暴涨至近60万元/吨的极端波动,使得下游应用企业深刻认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而钠电池原材料成本相比锂电池低30%-40%,为产业提供了稳定的成本预期与供应链保障。

宁德时代推出的钠新电池已通过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标志着钠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已满足车规级要求。英国萨里大学科研团队的近期突破更是将钠电池性能提升到新高度,该团队通过保留纳米结构钒酸钠水合物(NVOH)中的天然水分,使电池储电量提升一倍、稳定性增强,并意外发现了海水淡化功能,为钠电池在能源存储与淡水生产领域的协同应用开辟了新路径。根据实测数据,浙江旭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钠离子起动电池已在实际应用中证明可使燃油车百公里油耗下降5%至15%,且在-20℃极寒环境下仍能保持85%以上容量,冷启动成功率超过99%,解决了燃油车冬季"启动难、启动费油"的痛点。

根据无锡盘古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明祥的分析,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规模全球第一,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4.2亿辆、2024年销量约5900万辆,电动三轮车年销量1250万辆,庞大的市场基数与周期性置换需求,为钠电池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同时,AIGC技术革命带动全球算力需求爆发,数据中心能耗呈指数级增长,对备用电源系统(UPS)提出了更高要求,钠电池凭借其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成本优势,正在成为数据中心后备电源的重要选择。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TO陈宏在ABEC 2025论坛上明确表示:"公司全力聚焦于AI算力中心与数据中心UPS电源应用",凸显了钠电池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

中国电池产业已跨越"从无到有"的规模扩张阶段,迈入"从有到优"的价值创造新周期,钠电池作为"十四五"新材料产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以容百科技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为例,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规定宁德时代将容百科技作为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并承诺每年采购不低于其总采购量的60%,当年采购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还将获得更优惠的价格,这种产业链纵向整合模式极大促进了钠电池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性能指标钠电池锂电池钠电池优势资源储量地壳中含量2.74%地壳中含量0.006%资源丰富,分布均匀原材料成本低高成本低30%-40%低温性能-20℃容量保持率>85%-20℃容量保持率约70%低温性能优异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热失控风险相对较高本征安全循环寿命3000次以上(储能型)3000-6000次满足主流应用需求充电速率快充性能佳快充性能良好充电速度快

固态钠电池的研发,美国又有了新突破?这项技术中国进展如何?

钠电池与固态电池是不同维度上的电池技术概念,二者在技术演进路径上存在交叉与互补关系。从技术定义角度分析,钠电池是指使用钠离子作为电荷载体的二次电池体系,侧重于电极材料的化学体系选择;而固态电池是指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的电池技术,核心在于电解质物理状态的改变。两种技术路线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形成更具发展潜力的固态钠电池体系,这在当前技术研发中已成为重要方向。

根据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于清教在ABEC 2025论坛上的总结:"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深刻变革,钠电池、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竞相突破,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当前,钠电池率先实现批量应用,半固态电池紧随其后,逐步量产装车、商用,而被视为终极方案的全固态电池,其研发也已迈入关键阶段。"这一论述清晰勾勒出不同电池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度,其中钠电池因技术成熟度较高已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而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攻坚阶段。

硫化物固态电池作为固态电池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与钠电池结合可形成硫化物固态钠电池体系,理论上兼具材料成本优势和安全性提升双重好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离子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好等优点,是固态电池中产业化前景最被看好的技术路线之一。然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钠电池结合仍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特别是在界面稳定性大规模制备工艺方面存在瓶颈。

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吴大贝在ABEC 2025论坛上指出:"随着全球固态电池技术加速迭代,硫化物体系成为主流商业化电解质方向,硅基、锂金属等高性能负极材料也逐步成为固态电池首选。然而,在集流体领域,传统铜箔因硫化物腐蚀、高温热压制备过程氧化、锂金属硅碳负极应力破坏等因素无法应用在硫化物基固态电池中。"这一分析揭示了硫化物固态电池在材料兼容性方面的挑战,同时也为新型集流体材料提供了发展机遇。诺德股份针对固态电池应用场景开发的NL-FN镀镍合金箔,通过构建均匀致密的镍合金镀层,实现了超强耐腐蚀性能、优异耐高温与机械强度、导电性与适配性平衡可控三大关键性能的突破,为硫化物固态钠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

固态钠电池技术研发已取得显著进展,产业化前景逐渐清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能源中心主任张涛在ABEC 2025论坛上分析预测:"目前固态电池在液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渗透率仍低于1%,但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将推动其在2030年有望达到10%。"这一预测虽然主要针对锂离子体系,但同样为固态钠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张涛进一步强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前景需分阶段实现QCD(质量、成本、交付)标准达标:短期通过固液混合电池过渡,在高端市场验证质量优势;中期依托材料和界面的多元融合跨路径创新,干法工艺和产能提升,将成本拉至可接受区间;长期确立生产体制,重构产业链,实现稳定交付,完成全固态电池替代并持续升级迭代。

从容百科技研发体系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琮熙在ABEC 2025论坛上的发言可以看出产业界对固态电池前景的乐观预期:"在与客户的接触中,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固态电池未来在电动汽车和机器人方面的应用需求。基于客户的需求和预测,随着全固态电池技术成熟、降本量产后,2030年全固态电池需求量达到156GWh。"这一需求预测如果实现,将为固态钠电池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高翔从安全性角度强调了固态电池的价值:"安全,是固态电池的第一使命。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即性能、成本和安全之间的'不可能三角',而固态电池技术将是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所在。"对于钠电池而言,与固态技术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本征安全优势,拓展在电动汽车、规模储能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的应用前景。

技术体系聚合物体系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离子电导率中等(10^-5~10^-4 S/cm)中等(10^-5~10^-3 S/cm)高(10^-4~10^-2 S/cm)界面稳定性较好较差差机械性能柔韧性好脆性大适中成本低中等高技术成熟度较高中等较低主要挑战电化学窗口窄界面阻抗大对水分敏感

无阳极钠固态电池:新时代的能源存储变革

正极材料是钠电池核心组成部分,占电池总成本比例约30%,是钠电池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附加值最大的环节之一。目前钠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分为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蓝类三大技术路线,每种路线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从容百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的钠电正极粉料供应协议可以看出,正极材料已成为钠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正通过长期协议锁定优质产能,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在正极材料领域,多家上市公司已进行了深度布局。

容百科技

容百科技作为宁德时代钠电正极粉料第一供应商,在钠电正极产品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公告称其"钠电正极产品开发具有领先优势,各项性能参数、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综合指标表现突出,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国内外头部战略电池厂商中卡住领先位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承诺向容百科技每年采购不低于其总采购量的60%,且当年采购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容百科技将通过降本给予宁德时代更优惠的价格,这一长期合作框架为容百科技钠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出口。

美联新材

美联新材通过子公司与参股公司并行推进三大技术路线,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钠电池正极材料三大技术路线中,公司控股子公司美彩新材主要从事普鲁士蓝/白正极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参股公司华钠新材主要从事聚阴离子和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这种多技术路线并进的策略有利于公司在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

帕瓦股份

帕瓦股份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2023年年报明确其专注于锂电池、钠电池正极材料细分方向。尽管2023年公司业绩出现亏损,但正极材料业务的持续投入和布局为其在钠电池产业发展周期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了基础。

万润新能

万润新能作为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供应商,已实现钠电池正极材料的量产出货。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了这一进展,表明公司正积极把握钠电池产业发展机遇,实现锂钠协同发展。虽然2023年公司面临业绩压力,但钠电池正极材料的量产成功为其业务多元化发展和未来业绩改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振华新材

振华新材在钠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内,公司钠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实现百吨级出货,并获装车应用。"这表明公司钠电池正极材料已通过客户验证,进入实质性商业化阶段。

负极材料是钠电池关键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钠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对负极材料结构要求更高,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包括硬碳材料软碳材料复合碳材料等。硬碳材料因其具有适合钠离子嵌入/脱出的层状结构和较低的工作电位,被认为是当前最具产业化前景的钠电池负极材料。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华阳股份在钠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已有实质性布局,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其"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项目"总投资额为1.30亿元,于2022年3月29日正式投产。2023年正、负极材料收入分别为3257.00万元和2128.00万元,表明公司钠电池材料业务已实现销售收入,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其他负极材料企业虽未在提供资料中明确提及钠电池负极布局,但基于在碳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有望在钠电池负极材料市场成熟时快速切入。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对低成本、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专业钠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电解液与隔膜是钠电池关键材料组成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钠电池电解液与锂电池电解液在成分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电解质盐、添加剂等方面存在差异,开发适合钠电池的专用电解液体系是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

在隔膜领域,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勇在ABEC 2025论坛上分析称:"从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头部电池企业的动向来看,2025年随着超充电池概念的兴起,无论是动力还是储能,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充放电效率、寿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配套电池市场需求,隔膜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对厚度、强度、循环、使用寿命以及整体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趋势对钠电池隔膜同样适用,具备技术优势的隔膜企业有望在钠电池产业发展中受益。

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环节是钠电池产业链的价值实现环节,直接面向终端应用市场。这一环节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大,规模效应明显,龙头企业优势突出。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在钠电池领域布局深远。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内,公司发布了高比能高安全的凝聚态电池、超快充的神行电池、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兼具三元和磷酸铁锂优势的M3P电池,都已在奇瑞车型上实现量产。"公司钠离子电池已通过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目前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正在与客户推进开发、落地中,进展顺利。宁德时代在钠电池领域的示范效应,将对整个产业链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传艺科技

传艺科技钠电池业务已实现实质性进展,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包括输入类设备、FPC(柔性线路板)业务和钠电池业务,其中钠电池业务主要包括钠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圆柱型钠电池和方型钠电池。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74亿元,钠电池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雄韬股份

雄韬股份在钠电池领域多有布局,公司2023年年报称,其主营主要从事化学电源、新能源储能、燃料电池、钠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在ABEC 2025论坛上进一步表示:"未来的能源解决方案必然是多元化的","雄韬股份不局限于单一技术路径,开发出了高效的氢锂储能解决方案,在低空经济领域,推出氢锂钠混动系统的无人机。同时,公司全力聚焦于AI算力中心与数据中心UPS电源应用。"这种多元化技术路线布局使公司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把握不同应用领域的钠电池商机。

派能科技

派能科技在钠电池产品开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派能科技的钠电池产品已获得了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全球首张钠电池认证证书,并成功实现量产商用。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扬州派能于仪征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派能科技1GWh钠离子电池项目'已建成投产。"这表明公司钠电池产品已获得国际认可,并具备了规模化生产能力。

维科技术

维科技术钠电池业务进展顺利,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类电池和小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小动力电池产品中包括了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和钠电池三大类。2023年公司营收为16.72亿元,同比上涨28.08%,钠电池业务为公司营收增长做出了贡献。

鹏辉能源

鹏辉能源钠电池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在钠电池方面,公司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并签订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为业内少数量产企业之一。"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69.32亿元,钠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出货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普利特

普利特业务范围涵盖钠电池及其系统,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其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以及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钠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7.09亿元,同比上涨28.87%;归属净利润4.68亿元,同比上涨131.76%,钠电池业务布局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支持。

恒大高新

恒大高新通过子公司拓展钠电池业务,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初,公司成立的江西恒大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钠电池、氢能源等新能源材料及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投资。"尽管2023年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但钠电池业务的布局为公司未来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设备与零部件环节为钠电池产业化提供硬件支撑,包括电极制备设备、电池组装设备、检测设备以及集流体、结构件等。钠电池生产工艺与锂电池相似,大部分生产设备可以兼容,但在电极制备等环节存在一定差异,需要针对性调整。

金银河

金银河在钠电池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也是国内首家自主制造生产锂电池和钠电池正负极极片智能制造一体化装备,并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2023年,公司营收及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2.52亿元和9371.40万元,分别同比上涨23.79%和40.77%,钠电池设备业务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支持。

从集流体领域来看,诺德股份针对固态电池应用场景开发的NL-FN镀镍合金箔,通过构建均匀致密的镍合金镀层,实现了超强耐腐蚀性能、优异耐高温与机械强度、导电性与适配性平衡可控三大关键性能的突破,为钠电池特别是固态钠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

差距有点大了?德国固态钠硫电池亮相中国,充电一次跑两千公里

容百科技作为钠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奠定了其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根据公司公告,容百科技与宁德时代签署的《合作协议》规定,宁德时代将容百科技作为其钠电正极粉料的第一供应商,承诺每年从公司采购不低于其总采购量的60%,且协议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到期前3个月如无异议自动续约。这一长期合作框架为容百科技钠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从财务数据看,2025年前三季度,容百科技实现收入89.86亿元,归母净利润-2.04亿元,虽然短期业绩承压,但与宁德时代的合作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在钠电领域的战略性投入已进入收获期,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国内外头部战略电池厂商中卡住领先位置。

华阳股份通过布局钠电池正负极材料,积极转型新能源材料领域。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其"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项目"总投资额为1.30亿元,于2022年3月29日正式投产,2023年正、负极材料收入分别为3257.00万元和2128.00万元,表明公司钠电池材料业务已实现销售收入。从整体财务表现看,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85.18亿元和51.79亿元,主营的煤炭业务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持新能源业务的持续投入和发展。华阳股份的钠电池材料布局与公司传统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有望在钠电池产业发展中获取更大价值。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钠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当期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009.17亿元和441.21亿元,分别同比上涨22.01%和43.58%,强劲的财务表现为公司钠电池等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充足资源。公司在钠电池领域布局多年,推出的钠新电池已通过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在ABEC 2025论坛上介绍,钠电池的低温性能、碳足迹、安全性能均更具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乘用、商用动力等领域。公司与容百科技签订的钠电正极粉料采购协议,体现了公司对钠电池产业前景的看好和大规模商业化的决心。

传艺科技

传艺科技钠电池业务已形成明确的产品体系和业务规划。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当期营收与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7.74亿元和4174.59万元,钠电池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公司钠电池业务主要包括钠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圆柱型钠电池和方型钠电池。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钠电池业务有望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派能科技

派能科技在钠电池产品认证和量产方面取得领先优势。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当期公司营收与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2.99亿元和5.16亿元,经营状况良好。公司的钠电池产品已获得了德国莱茵TÜV集团颁发的全球首张钠电池认证证书,并成功实现量产商用。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扬州派能于仪征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派能科技1GWh钠离子电池项目"已建成投产,为公司钠电池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产能保障。

雄韬股份

雄韬股份在多元技术路线布局中纳入钠电池业务。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当期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6.00亿元和1.39亿元,主营业务保持稳定。公司主要从事化学电源、新能源储能、燃料电池、钠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在ABEC 2025论坛上,公司副总裁兼CTO陈宏表示:"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低价厮杀,而在于技术的突破创新、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持续的价值创造。"公司开发出了高效的氢锂储能解决方案,在低空经济领域推出氢锂钠混动系统的无人机,并全力聚焦于AI算力中心与数据中心UPS电源应用,今年在固态电池的关键电化学性能实现显著突破。这种多元化技术布局使公司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灵活提供最适合的能源解决方案。

普利特业务横跨高分子新材料和电池领域。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当期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为87.09亿元和4.68亿元,分别同比上涨28.87%和131.76%,业绩增长强劲。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以及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钠电池及其系统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在钠电池领域的布局与其传统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为业务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德国固态钠硫电池技术革新,一次充电可行驶2000公里,颠覆电动汽车市场

钠电池产业投资逻辑建立在技术突破市场需求产业链成熟政策支持四重因素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从技术角度看,钠电池在性能上已逐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标志着钠电池技术成熟度达到新高度。英国萨里大学科研团队在钠电池材料领域的突破进一步展示了钠电池性能提升的潜力,通过保留纳米结构钒酸钠水合物(NVOH)中的天然水分,使电池储电量提升一倍,并具备了海水淡化等创新功能,拓展了钠电池的应用边界。

从市场需求角度,钠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特征明显,涵盖了电动汽车、规模储能、低速电动车、数据中心UPS、起动电池等多个领域。根据无锡盘古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明祥在ABEC 2025论坛上的分析,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规模全球第一,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4.2亿辆、2024年销量约5900万辆,电动三轮车年销量1250万辆,庞大的市场基数为钠电池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浙江旭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钠离子起动电池实测数据显示,装配该电池的燃油车百公里油耗下降5%至15%,且在-20℃极寒环境下仍能保持85%以上容量,冷启动成功率超过99%,证明了钠电池在汽车起动领域的实用价值。

从产业链成熟度看,钠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已形成明确分工和多元化布局,从容百科技的正极材料到宁德时代的电池制造,再到派能科技的系统集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日益增强。龙头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如容百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促进了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于清教在ABEC 2025论坛上指出:"中国电池产业已跨越'从无到有'的规模扩张阶段,迈入'从有到优'的价值创造新周期",钠电池产业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策环境看,钠电池作为"十四五"新材料产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在ABEC 2025论坛上,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指出:"硅基文明与碳基文明的深度融合,是'理性工具'与'价值主体'的共生共进。"这一观点反映了电池产业发展的宏观趋势,钠电池作为资源友好型技术路线,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实现快速发展。

在投资策略上,钠电池产业已从概念阶段进入商业化初期,不同环节的龙头企业展现出明显的先发优势。正极材料环节技术壁垒高,龙头企业与电池厂商的深度绑定关系构建了坚实的护城河;电池制造环节规模效应明显,具备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的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设备与材料环节受益于产业化进程加速,具备技术特色的专业化企业面临发展机遇。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已实现量产供货、具备技术优势且与下游头部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把握钠电池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投资机遇。

应用场景主要需求驱动因素技术路线优势市场规模预测(2030年)电动汽车成本压力、供应链安全低成本、低温性能好150GWh规模储能储能需求增长、成本敏感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200GWh低速电动车置换需求、安全性要求本征安全、成本低80GWh数据中心UPS算力增长、可靠性要求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30GWh起动电池节油需求、低温性能高倍率放电、低温性能好20GWh其他应用多元化需求性能均衡、成本优势20GWh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