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回乡 建功支点】梁利:把乡愁变成乡亲致富产业 用数字动能点亮麻城特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1:03 1

摘要:麻城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楚商回乡建功支点】专栏,聚焦麻城籍企业家回乡创新创业的生动故事,在产业新赛道上的实践探索,展示他们为家乡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让更多有能力、有意愿、有信誉的创业者回到家乡,共同推动麻城高质…

今年,湖北省积极推动楚商回乡投资兴业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乡情为纽带,凝聚起支点建设的强大合力。麻城市紧紧围绕“楚商回乡、共建支点”这个中心,以“项目建设年”为主题主线,坚持“五换”理念,凝聚乡情,共谋发展,为麻城“建功支点,建成中心”赋能添彩。麻城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楚商回乡 建功支点】专栏,聚焦麻城籍企业家回乡创新创业的生动故事,在产业新赛道上的实践探索,展示他们为家乡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让更多有能力、有意愿、有信誉的创业者回到家乡,共同推动麻城高质量发展。

梁利:把乡愁变成乡亲致富产业用数字动能点亮麻城特产

11月12日清晨,麻城市白果镇湖北忆明山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香味弥漫、蒸汽氤氲。工人们手指翻飞,将一袋袋鱼面、肉糕等特产打包封口,这些承载着乡愁的包裹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每一条留言背后,都是一个思乡的故事。”公司创始人梁利翻阅着电商后台的订单留言,嘴角不禁上扬。这位曾经的程序员,如今成了连接游子与家乡味的“织网人”。在他的电商版图上,每天有近千份鱼面订单飞向全国,慰藉着无数在外打拼的麻城人的胃与心。

情系桑梓程序员返乡创业

2008年,20岁的梁利背上行囊,踏上南下的列车前往深圳,凭借出色的能力成为一名高薪程序员。然而,都市的繁华并未冲淡他对故乡的眷恋,母亲亲手做的肉糕、街角小店现做的鱼面,是他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2010年春节回乡,梁利发现这些美味依旧,销售范围却始终局限在本地。“为什么不能让这些美味走出麻城?”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让亲友震惊的决定: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用自己熟悉的互联网,为家乡特产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新窗。

创业初期,凭借出色的互联网思维和初步成功的商业模式,武汉等地的投资商曾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承诺只要他愿意把技术带过去,他们便提供资金、设备乃至现成的厂房。然而,面对这些能极大降低创业成本的优厚条件,梁利却一一婉拒了。“我回来的目的,就是要把麻城的味道做起来。如果连我都走了,那谁还来为家乡做事?”这份朴素而坚定的信念,让他最终将公司的根,牢牢扎在生他养他的麻城市白果镇。

克难前行深耕品质稳脚跟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梁利带着程序员的思维回到家乡,面对的不仅是商业上的挑战,还有乡亲们不解的目光。“一个二十几岁的伢,不在大城市当白领,跑回来折腾鱼面,能成什么事?”这样的质疑声,在他创业初期不绝于耳。

然而,梁利的编程背景让他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敏锐和坚持。顶着压力,他于2013年注册成立麻城市金捷利商贸公司,并在淘宝开设“金捷利麻城特产”店铺。他用行动回应质疑,同年年底,网店销售额突破20万元,评论区里“这就是记忆中的味道!”等好评,给了他莫大的信心,也让最初的质疑者们开始转变看法。

随着订单激增,零散收购已无法保证稳定供应与品质。2017年3月,梁利成立湖北忆明山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决心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他深知,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品质过硬。为了攻克鱼面鱼腥味的技术难题,梁利带领团队坚持技术创新,在保留鱼肉鲜美的同时去除鱼腥味,让产品保持红薯粉特有的嫩滑口感,让鱼面更富Q弹劲道。为此,他还远赴荆州、福州等地,向鱼糕、鱼丸的老师傅请教,再融合麻城本地工艺进行改良。

在他的车间里,传统手艺与现代技术得到完美结合:肉糕坚持手工制作以保留风味,同时引入真空包装与低温杀菌技术以延长保质期。这套严格的标准,让“忆明山”的产品在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赢得口碑,也彻底打消乡亲们的疑虑。

抢抓机遇直播风口乘“云”上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梁利始终保持着对市场风向的敏锐洞察。2018年,当直播电商刚刚兴起,他便意识到这可能是下一个风口,迅速组建团队,入驻抖音等平台。

“最开始直播,直播间只有几个人观看,但我们坚持每天开播。”梁利回忆道。这份坚持在2020年迎来转机,线上需求的激增让他们的直播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至2022年12月,单月直播销售额已突破60万元。

线上直播风生水起,线下渠道也同步拓展。如今,他的产品已成功进入黄商、中百、亚贸等知名商超,并为武汉十余个农庄供应食材,年线下销售额达80余万元,形成线上线下互补融合的销售网络。

回报乡邻携手共走致富路

企业发展了,梁利始终没有忘记回乡的初心——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如今,作为麻城市电商协会的党支部书记,他将这份初心从自己的车间扩展到更广阔的田野乡间。他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不仅利用自身的电商平台和直播经验帮助周边农户销售蜂蜜、山茶油、萝卜丝等特色农产品,还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包装、品牌打造和线上营销。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的直播间,也应该是麻城优质农产品的展示窗口。”梁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多次组织或参与助农直播专场,化身“特产推荐官”,为家乡的各类农产品呐喊助威,有效提升麻城特产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梁利带动销售老米酒、菊花等特色农产品总计突破200万元。

这份初心,同样在员工张英身上得到生动的体现。张英是附近的村民,她的老伴曾是梁利的老师。不幸的是,老伴身患疾病,手术后需长期在家休养,家庭的经济重担一下子全压在张英肩上。梁利得知恩师家中的困境后,没有丝毫犹豫,主动上门,为张英提供一个固定的工作岗位。

“梁利这孩子,念旧情,有担当。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伴,又能学到手艺,收入还稳定,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已在车间工作五年的张英谈及此事,心中满是感激。像她这样的员工,车间常年雇佣着32名,其中像张英家这样的脱贫户就有16人。

梁利还通过家庭农场流转农户农产品,带动就业5000余人次,直接为农民增收280万元。他坚持优先收购本地村民的原材料,并推出“入股分红”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让村民荷包变‘鼓’”的目标。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