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州市新北区-年产 2 万吨原液着色超仿真高性能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要
本项目建设地址为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街道黄海路 317 号,项目建设期为 3 年。本项目拟通过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进而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巩固行业地位。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公司预计新增 FDY 年产能 5,000 吨、DTY 年产能 15,000 吨。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1)加强新型纤维制备技术应用,提高我国化纤差别化率
我国是化纤大国,且常规化纤产品生产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但这类产品技术附加值较低,在高价值、功能化产品方面,我国产业成熟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022 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要提高常规纤维附加值。实现常规纤维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开发超仿真、原液着色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提升功能纤维性能和品质稳定性,拓展功能性纤维应用领域,推进生物医用纤维产业化、高端化应用。”
近年来,我国化纤行业加大创新力度,注重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以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化学纤维的差别化率有所提高,功能纤维产业也有了一定发展。随着品牌观、差异化定位意识的转变,我国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开发差异化、高性能产品的重要性。
本项目产品采用原液着色技术,使用该技术的产品不仅色牢度高、色泽均匀,触感更滑爽、更细腻,具备功能性;生产工艺还更加环保,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化纤产品差异化发展,本项目的实施是迫切而必要的。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公司长期致力于对原液着色技术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有色纤维和功能纤维产品,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多种规格、型号,并搭建了色母粒-纺丝-加弹-后处理的完整产业链和技术链。目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车用、户外、工装等领域。然而丰富的产品类型需要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作为支撑,目前公司的产能已经接近饱和,无法满足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公司规模是公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先进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更容易受到下游客户的青睐。海外市场也是公司主要的目标市场,目前公司部分功能性纤维产品已经进入ASHLEY、宜家等海外一线市场,要想进一步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就需要扩大规模。
在化纤领域,下游客户特别是境外客户对于企业的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的关注度较高。本项目将为公司购建新的厂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打造全新的现代化绿色生产基地。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公司增加年产 2 万吨产能的生产能力,还可以改善公司生产制造环境,助力公司开拓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维护公司的行业地位。
(3)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公司市场竞争力
我国化纤产业发展多年,已从单一生产涤纶、锦纶、腈纶等大宗常规化纤产品转向高端纤维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中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随着国内化纤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逐渐被开发并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领域。因此,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必须不断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发差异化、功能性产品。
本项目部分产品在技术工艺上有所提升,产品较之现有产品技术含量更高,生产难度更大。其织物触感更滑爽、更细腻、更丰满,面料层次感更丰富,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本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技术附加值,维持公司可持续发展,也是公司调整战略结构,完善产业链,实现产品高值化的重要举措。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稳定发展
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转型改革。2021 年 6 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总结了我国之前的发展成果,也对未来做出了新的期许。其指出,“要加强产业协同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产业发展优势。
十四五末,纺织行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在化纤产业领域,工信部和发改委在 2022 年 4 月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常规纤维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超仿真、原液着色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的开发”列入重点发展方向。
本项目符合纤维产品高端化、差别化生产的发展方向;原液着色技术更是被相关政策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本项目受到相关政策支持,是切实可行的。
(2)公司具有先进技术工艺储备,项目相关产品生产技术成熟
公司自创立以来秉承提供多样化、功能化的高科技绿色纤维产品的目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为市场提供了多种规格的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系列产品。同时,公司积极与国内知名纺织高校合作,构建了以配色方案、调色系统及生产设备组件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围绕着色剂分散、色母粒添加、涤纶长丝加工、有色海岛纤维等方向的 12 项核心技术。另外,公司还牵头、主导或参与编写 21 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这些均可说明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高耐晒、高耐候的原料体系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公司在原液着色生产过程中对批次间色差的控制以及同批内色差的管控形成了从装备、工艺、管理到检验等环节完善的、立体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本项目产品大部分为公司现有产品,工艺成熟,技术完善,对于技术升级产品,公司目前也已经掌握相关生产工艺方式,具备产业化的能力。在公司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技术支持下,本项目可以顺利实施。
(3)公司具备丰富的客户资源
汽车内饰饰面材料生产企业在进入整车厂供应体系并大批量供货前,需完成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汽车制造商验厂、与指定一级供应商签订产品开发技术合同、产品质量认证等一系列流程。同时,汽车制造商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及颜色和纹理的一致性,通常一个车型的一个内饰部件只会有1-2 个饰面材料供应商,且随着新车开发周期缩短,整车厂与配套供应商之间逐步形成同步开发趋势,越来越倾向于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公司凭借精良的技术和稳定的产品质量,与国内外知名面料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汽车内饰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丰田、大众、本田、福特、现代、起亚、宝马、奥迪等;在新能源汽车品牌方面,公司产品应用于某北美领军品牌、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众多新能源品牌;在户外用品和服饰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 ASHLEY、安踏、Lululemon、优衣库等品牌。公司在与优质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完成产品开发,转入量产后具有较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公司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推进两大市场的同步发展,注重大客户的培养和积累。建立宽口径多方位的销售渠道,发挥现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建立起一套包括市场细分策略、客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等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并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营销优势。
4、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计划投资 30,397.04 万元,建设投资 27,423.6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2,973.42万元。
5、项目实施的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场地施工与装修、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人员招聘及培训和试生产等。项目建设周期 3 年
6、项目经济效益测算
本项目完全达产后,将新增营业收入 41,000.00 万元、净利润 6,658.17 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为 7.63 年(含建设期),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17.92%。
7、项目的选址及备案、批复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江苏欣战江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次项目已履行项目备案程序,并通过了当地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具体情况如下:
年产 2 万吨原液着色超 苏(2024)常州市不 常新政务备〔2024〕283 常新政务环表〔2025〕。 动产权第 0045821 号 号 85 号。
此外,2025 年 5 月 27 日,该项目取得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出具的《关于江苏欣战江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2 万吨原液着色超仿真高性能纤维项目节能审查意见》(常新政务节能[2025]11 号),通过节能审查。
来源:小康科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