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上海一位程序员把账单截图甩进微博:两杯拿铁92块,他转给女生46.00,备注“精确到分,互不相欠”。
“相亲AA制算到小数点后两位,这婚还结不结了?
”
昨晚,上海一位程序员把账单截图甩进微博:两杯拿铁92块,他转给女生46.00,备注“精确到分,互不相欠”。
女生当场拉黑,反手把聊天挂上网。
三小时冲热搜,七万条评论吵翻。
我盯着那行“46.00”,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当爱情开始按分计费,我们到底在跟谁算账?
——
账单里藏着的不是钱,是怕吃亏。
男生后来说,之前见过三个女生,奶茶、日料、剧本杀,每次花三四百,连微信都没加上,他索性用写代码的思维写了个“相亲成本计算器”,谁也别占谁便宜。
女生那边也不是省油的灯,见面前先问“有房吗”,回答“有贷款”,直接回“那不见”。
两边都把对方当贼防,算盘珠子崩我一脸。
可最离谱的是,有人专门赚这份“怕”。
淘宝搜“代相亲”,200块起步,包聊天包送礼包拒绝,一条龙。
上周一个哥儿们雇了七次,第七次才发现对面也是代聊,俩替身坐在星巴克面面相觑,真身躺在家里省时间。
更魔幻的是,有人用AI换脸同时谈十二个,房产证存款证明全是P的,直到其中一位姑娘去房管局办事,窗口小姐姐一句“这证号不存在”,才扯下这场元宇宙婚纱。
——
以前相亲看工作,现在看“新职业歧视链”。
公务员老师依旧香,但“人工智能训练师”“碳排放管理员”成了新宠,听起来像未来战士。
网红、密室NPC直接被踢出局,理由简单粗暴:“不稳定”。
我闺蜜做剧本杀编剧,月入两万,被男方妈妈一句“不就是哄小孩玩游戏”噎到无语。
她回家把简历改成“线下沉浸式叙事体验架构师”,第二天收到三个好友申请,笑到拍桌子:原来偏见只要换层皮,就能变追捧。
——
怕被骗,就先骗人。
平台数据说,38%男生虚报身高五厘米,22%女生直接砍年龄。
共享豪车、合租别墅轮流拍照,连“别墅男”都升级了——去年被扒出农家乐拍照区,今年改做“豪车租赁相亲中介”,按小时租劳斯莱斯,8888起跳,附送司机和拍照脚本。
真·一条龙·割韭菜。
——
专家忙着给套路打补丁:
“3X3原则”听着像验证码:三次见面查身份证学历证工资流水,三个月内看清社交圈家庭关系消费习惯。
某平台上线“反套路”功能,话术预警、消费追溯、多人视频认证,投诉量降四成。
可补丁越快,套路更新更快,像极了我妈装防盗门,贼已经改走窗户。
——
最黑色幽默的是,当年被骂惨的“奶茶事件”女主,现在成婚恋咨询师,专治“相亲抠门症”。
她直播间里最火的一句话:“抠的不是那杯奶茶,是怕为你花错一分钱。
”当年一个菜哥也翻身了,创业做外卖,推出“相亲套餐”,广告语直接写“只点一个菜,帮你筛掉拜金女”。
我看完笑出声,笑着笑着又有点凉:原来流量密码就是把人标签化,越极端越赚钱。
——
说到底,技术再新,算盘再精,也算不出心跳。
那些AA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那些雇替身去见面的,那些P图造假的,不过把“怕输”写在脸上。
可感情不是账本,是两个人敢把“怕”先放一边,敢先递出一杯不计较的咖啡。
下次相亲,如果你真想成,别带计算器了,带胆子。
来源:乐观的冰淇淋xDyZ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