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糖波动变大,胰岛素抵抗增强,是冬季糖尿病管理的“隐形杀手”。李兰娟院士提出“6不吃”不是噱头,而是对长期随访中发现规律的提炼。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病,但吃得不对,确实能让它失控。
气温一降,糖尿病人的血糖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很多人以为冷天只是衣服穿多点的事,殊不知,低温对胰岛素敏感性、基础代谢、饮食习惯都有影响。
血糖波动变大,胰岛素抵抗增强,是冬季糖尿病管理的“隐形杀手”。李兰娟院士提出“6不吃”不是噱头,而是对长期随访中发现规律的提炼。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病,但吃得不对,确实能让它失控。
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很多人食欲增加、运动减少、口味变重,再加上节假日扎堆,控糖难度陡然上升。
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意识到,天气变冷时,血管本身也会收缩,血液流速变慢,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而高血糖本身就会加重这种危险。如果再吃错东西,等于“火上浇油”。
“6不吃”不是一纸禁令,而是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该把饮食控制理解为“饿自己”,而是要避开那些对血糖有直接冲击、或在无形中诱发胰岛素波动的食物。比如某些看似健康的选择,实际上糖分极高,只是“甜得不明显”。
其中第一类不能吃的,是高精细碳水化合物。白面包、馒头、米粉、糯米制品,虽然没有加糖,但进入体内转化速度快,升糖指数高得惊人。血糖像弹簧一样弹上去,胰岛素像警铃一样响不停,却始终抓不到节奏。
第二类,是含糖饮料和甜品。哪怕是标榜“无蔗糖”的饮料,也可能用了糖醇、果葡糖浆等替代物。这些成分虽然热量低,但仍能“激活”肠道对糖的吸收路径,让血糖悄悄升高,却不容易被警觉。
第三类,是油炸淀粉类食品。冷天来一份炸年糕或炸藕盒,看似暖胃,其实是“糖加油”的组合拳。油脂包裹着碳水进入体内,延迟血糖上升的时间,但总量不变,反而更难监测。
第四类,是“隐性糖”食品。像某些咸味饼干、调味坚果、加工肉制品,虽然吃起来不甜,但配料里常藏着麦芽糖、葡萄糖浆、焦糖色素等。它们在口味上“伪装”得很好,但在血糖上毫不含糊。
第五类,是高钠高糖的复合调味品。火锅底料、速食汤包、香辣拌酱,这些东西在冬天几乎家家必备。但糖尿病患者如果不看配料表,只看“咸不咸”“辣不辣”,往往忽略了其中添加糖和精炼淀粉
第六类,是水果摄入不当。不是说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而是不能随意吃、无限量吃、空腹吃。尤其是榴莲、香蕉、葡萄、龙眼这些高糖水果,哪怕只吃几颗,也能迅速推高血糖曲线。
这些“不能吃”并不是一刀切的禁忌,而是基于血糖应答机制的选择性回避。每一类食物背后,都是一个血糖控制失败的可能性。不是糖尿病人不能享受美食,而是需要更聪明地吃,学会在满足口腹之欲和控制病情之间找到平衡。
有研究指出,冬季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较夏季升高0.6-0.8 mmol/L。
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对已经血糖边缘的人来说,足以让原本“控制良好”的状态滑向危险区。更要命的是,这种变化往往不被察觉,因为它是“季节性的”,不易引起重视。
有些人会说:“我控制得挺好,也没大问题。”但问题是,血糖的伤害往往是隐性的、长期的,不是靠“感觉还行”就能判断的。它像水滴穿石一样,悄无声息地影响血管、眼睛、神经系统,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晚了。
这也是为什么,气温一降,血糖管理要“升级”。不仅要调整药物,更要重新审视饮食结构。每一个看似无害的食物背后,都可能藏着血糖的“地雷”。而“6不吃”中的每一项,都是实战经验中被反复验证的“高风险雷区”。
生活中最难的不是知道什么不能吃,而是知道了之后,如何坚持不去吃。我理解那种面对热腾腾的炸物、甜点时的犹豫,也理解那种“别人能吃我为什么不能”的不甘。但糖尿病不是比较出来的,是血糖波动决定的。
你可以偶尔放松,但不能放纵;你可以选择喜欢的食物,但要学会在喜欢和适合之间做出折中。冬天让身体变得迟钝,也更容易让意志松懈。这时候,饮食的边界感就成了控糖的底线。
我常说,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不是“饿着自己求稳”,而是吃出节奏、吃出安全感。如果你能把“6不吃”当作一种饮食习惯,而不是暂时的限制,血糖自然会走向稳定。身体不会欺骗你,它会用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
不要高估自己的“代谢自愈力”,也不要低估“食物的破坏力”。有时候,一杯热饮,一块糕点,带来的不仅是热量,更是血糖的剧烈波动。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更高,而胰岛功能却未必能跟得上。
糖尿病人必须明白:你不是在和食物斗争,而是在和身体的代谢惯性博弈。选择对的食物,是在帮身体一把;选择错的,是在给胰岛雪上加霜。你所吃的每一口,都会反馈在下一次血糖监测中。
我不否认饮食限制带来的心理负担,但要比起并发症,那点“没吃到”的遗憾根本不值一提。你不是在错过美食,而是在争取未来的健康。这一点,只有真正经历过血糖失控的人才会明白。
李兰娟院士的忠告,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让更多糖尿病患者在寒冷季节活得更安心。这“6不吃”,不是口号,是经验的浓缩,是血糖管理的护栏。
你可以不记住所有细节,但至少该记得——每一次吃进嘴里的东西,都是一次血糖决定权的转移。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佳,张磊,王婷. 冬季气温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4, 44(3): 215-218.
[2]黄晶晶,周颖,林晓春. 不同升糖指数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5, 33(1): 22-25.
[3]张文杰,刘涛,冯静. 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干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 2023, 24(6): 47-50.
来源:岐黄小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