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尖生花·非遗互动体验”让市民在捏塑、剪纸拓印的制作中,感悟匠心传承;“古趣今玩·趣味游艺挑战”通过投壶、踢毽子等传统游戏,引领市民、游客感受古人竞技之趣;“匠心定格·非遗影像纪实展”则以镜头语言生动记录、呈现杭州非遗的鲜活面貌……日前,杭州非遗嘉年华·中国
中国文化报记者 周传人 通讯员 王莹欣
“指尖生花·非遗互动体验”让市民在捏塑、剪纸拓印的制作中,感悟匠心传承;“古趣今玩·趣味游艺挑战”通过投壶、踢毽子等传统游戏,引领市民、游客感受古人竞技之趣;“匠心定格·非遗影像纪实展”则以镜头语言生动记录、呈现杭州非遗的鲜活面貌……日前,杭州非遗嘉年华·中国杭州站暨“非遗杭儿风·传古韵”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的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现了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魅力与时代风采。
“杭儿风”是浙江杭州方言中的一个词汇,意为追随潮流。近代以来,“杭儿风”逐渐演变为杭州人群体活动的文化标签。
杭州的民间传说故事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历代文学艺术家以这些传说为素材,改编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尤其是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和西湖传说被分别列入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杭州围绕上述非遗资源,打造杭州非遗嘉年华等系列品牌。
2024年3月开始,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杭州市图书馆,联合推出“非遗杭儿风”杭州民间传说故事专题活动。自启动以来,活动吸引了545位选手参与线上讲述活动,走进10所校园、5个社区、3个文化场馆,举办23场线下讲述活动。“在举办活动的同时,我们持续开展民间传说征文与资料收集工作,两年来累计收集1069篇民间传说故事,为非遗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杭州非遗嘉年华系列活动陆续走进全市多个社区广场、高校课堂、党群服务中心与邻里阅读空间,开展了5场巡回宣讲,为市民带来一系列精彩的文化体验。在杭州金沙湖大剧院的半场·演艺空间,国家级非遗白蛇传传说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倪晓芳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她告诉年轻学子:“每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承载的不仅是情节,更是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时而婉转吟唱越剧选段,时而以评书铿锵顿挫,为古老的爱情传说开辟了一条通往年轻心灵的美学通道……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梁祝传说在钱塘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伟泉的讲述中焕发别样光彩。该校建工学院的学生魏悦庭听完讲座后激动不已:“吴老师不仅讲活了梁祝故事,更让我们听见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回响。”
在杭州市望江街道,三四位银发听众围着浙江省级非遗皋亭山传说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关荣,目光中满含期待。“这个故事我们从来没听过,特别亲切。”一位老人拉着吴老师的手说,“希望您常来,给我们多讲讲望江路的来历、望江亭的往事、双照井的传说——我们想更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
从西湖传说到梁祝故事,从校园课堂到社区书屋,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化记忆正在杭州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而今,这场文化之旅已走进白杨街道云滨社区、浙江财经大学等10余个站点。更难得的是,活动通过社交平台同步直播,近半个月来累计曝光量近10万,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轨传播,让传统文化借助现代媒介,飞入更多当代人的心灵深处。
为讲述好“白蛇传传说”的缠绵、“西湖传说”的隽永,以多元的地方故事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杭州非遗叙事场”,近日,“杭州市民间传说讲述团”正式成立。讲述团阵容广泛,吸纳了非遗传承人、活跃在故事讲述领域的优秀工作者、从545位“非遗杭儿风”讲述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小传人”、各传习点骨干以及高校学子。未来,这支汇聚了各界英才的队伍将深入杭州城乡,通过系统化、大众化的讲述,将古老的传说故事及其蕴含的历史脉络、人文精神与美学价值送到市民、游客身边。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