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极高!以玉林古八景创作的菜,很多人都没见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1:11 1

摘要:2007 年,南宁国际美食大赛颁奖台,评委刚把金牌挂到曾基脖子上,台下有人小声嘀咕:“这盘菜怎么长得像座山?

把“风景”吃进嘴里,玉林人早在二十年前就做到了。

2007 年,南宁国际美食大赛颁奖台,评委刚把金牌挂到曾基脖子上,台下有人小声嘀咕:“这盘菜怎么长得像座山?

”——没错,那盘菜就是“寒山应雨”,用冰淇淋雕出山形,淋热巧克力,冷热交锋,瞬间腾起“山雨”白雾,一口下去,牙齿先打冷颤,再被可可香拉回夏天。

玉林八景菜,第一次把“看风景”变成“尝风景”,当场封神。

十六年过去,当年领奖的曾基已两鬓斑白,风景却开始“返老还童”。

2023 年玉林市文旅局悄悄启动“八景菜复兴计划”,目标只有一个:让八道菜完整复刻,在 2024 年玉林美食节一次性上桌。

消息传出,本地老饕直接炸锅——“石室仙踪”“龙泉涌霞”这些只存在传说里的名字,终于能一次集齐,谁不想抢头桌?

但复刻不是 Ctrl+C。

最棘手的是“石室仙踪”:白萝卜要雕成喀斯特溶洞,洞壁薄得能透光,还得在里头藏一只“水鱼脚”当“仙踪”。

当年杨税平靠一把小号水果刀,2 小时才凿出一座“洞”,如今 90 后厨师手没那么稳,报废率飙到 70%。

曾基干脆把难题丢给 3D 食品打印机——萝卜泥打成浆,机器层层堆叠,20 分钟“溶洞”一次成型,再手工修三道纹,远看依旧手工灵魂,近看效率翻六倍。

技术一落地,年轻厨师们连夜发朋友圈:“终于不用被萝卜逼疯了。

老手艺遇到新科技,最怕“灵魂走样”。

81 岁的杨税平听说“打印”两字,拄着拐杖就冲进厨房,围着机器转三圈,伸手掰下一瓣“洞壁”放嘴里,嚼两下只说一句:“萝卜味没丢,可以。

”一句话给项目盖了章——科技只是替手,味道必须留在原地。

于是打印版“石室”仍需传统“吊汤”:老鸡、火腿、水鱼脚文火 4 小时,浓缩成 200 毫升金黄高汤,上桌前灌进“洞”里,食客夹破萝卜,汤“涌”出来,才算“仙踪乍现”。

老味+新形,传统保住了,时间省下了,年轻厨师也敢接单了。

味道保住,故事也得跟上。

玉林市档案馆 2022 年翻出清代《鬱林州志》,里面记载的“八景”和现在版本并不完全一样——“龙泉涌霞”原叫“龙井紫烟”,位置在古鬱林城东,一口老井旁种满紫苋菜,日出时蒸汽带紫光,远看像烟。

杨税平当年取名“涌霞”,灵感就来自这段“紫烟”描述:把紫苋菜榨汁,调成“霞色”,再配龙(鳝丝)、凤(鸡胸)、虎(黑虎掌菌)三丝,羹汤一搅,紫红“霞光”翻滚,名字从“紫烟”升级成“涌霞”,意境更亮,也更好听。

史料一出,年轻厨师干脆把菜牌改成“龙井紫烟·涌霞”,老食客一看就懂:原来嘴里的这口“霞”,是三百年前井口那缕“烟”,文化厚度瞬间拉满。

菜还没全面上市,文创先“抢跑”。

2023 年《玉林饮食文化图谱》发布,随书附送一套 AR 明信片,扫一下“寒山应雨”,手机立刻 360° 旋转还原冰淇淋山;再扫“石室仙踪”,屏幕里白萝卜洞慢慢升起热汤,连“水鱼脚”都抖两下。

更夸张的是茶点礼盒——把“龙泉涌霞”做成紫苋菜流心酥,一口爆浆,馅心紫到发“霞”;“寒山应雨”则变成薄荷巧克力脆片,含嘴里先凉后甜,像微型“山雨”。

文创组透露,上市两月销售额已破百万,很多外地网友第一次听说“玉林八景”,居然是通过一盒点心。

菜未上桌,先让风景“破圈”,这波操作连杨税平都笑:“我当年只想做道菜,没想到他们做成了一场戏。

复兴计划走到最后一步:人。

没有年轻厨师接棒,再炫的科技也只是展览。

曾基把培训班直接搬进玉林技师学院,课程表贴墙:第一周雕萝卜、第二周熬高汤、第三周学 3D 建模。

学生白天切菜,晚上画 CAD,毕业考核是“独立完成一道八景菜”,评委里坐着杨税平,一票否决权。2023 级 32 名新生,入学时八成没拿过菜刀,半年后已能端出“龙泉涌霞”——紫苋菜汁浓度误差不超过 1%,三丝粗细统一 0.2 厘米,曾基说:“数字看起来死板,却是年轻人能抓住的‘第一把尺子’,先把尺子握稳,再谈手感。

老匠人、新科技、00 后,三方在厨房达成微妙平衡。

杨税平负责“味道底线”,曾基负责“技术翻译”,年轻人负责“把菜端给下一个二十年”。2024 年 9 月,玉林美食节开幕当天,八道菜将第一次完整同框:石室仙踪、寒山应雨、龙泉涌霞……还有另外五道保密到最后的“风景”。

组委会只透露一句话:“吃完这桌,你就把玉林八景全部打卡了,不用买门票。

如果你刚好在玉林,记得抢头桌。

吃之前,先别急着动筷子——把手机对准菜,打开 AR,风景会从盘子“站”起来;夹一块入口,再想想三百年前那口老井的紫烟、二十年前那把水果刀、今天凌晨刚打印好的萝卜洞。

味道没变,故事常新,这就是“八景菜”最硬核的“增量”:它让风景不再只是眼里的画面,而是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的“可食用记忆”。

吃完别忘了把空盘拍张照。

发圈时加一句:我刚把玉林吃进嘴里,下一个二十年,轮到我把这口风景传下去。

来源:执着的葡萄QRVT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