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3日,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罕见的“股债汇三杀”。道指狂跌近800点,创下一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科技股领跌市场。
美债收益率升、股市跌、美元贬——美国金融市场罕见的“三杀”景象,预示着一场完美风暴正在形成。
11月13日,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罕见的“股债汇三杀”。道指狂跌近800点,创下一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科技股领跌市场。
与此同时,美债收益率不降反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1%。美元指数也同步下滑,下跌0.34%,收于99.156。
这场全面抛售并非由单一黑天鹅事件引发,而是美国经济多重结构性矛盾在政策真空、估值高企与数据缺失下的集中爆发。
01 市场异动,股债汇罕见齐跌
当地时间11月13日,美股三大指数全线大跌。道指暴跌1.65%,跌去797点,标普500指数同样下跌1.66%,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更高达2.29%。
这场抛售潮中,科技股成为重灾区。特斯拉大跌6.64%,英特尔和ARM跌幅超过5%,AMD跌超4%,英伟达下跌3.58%。
科技巨头市值蒸发惊人——仅英伟达一家,市值单日就蒸发了约16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
更不寻常的是,传统避险资产美债并未因股市下跌而受益。相反,各期限美债收益率全线上扬——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4.41个基点,报4.1134%。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也下跌0.34%,收于99.156。这种股、债、汇齐跌的局面在金融市场极为罕见,通常只出现在宏观预期剧烈扭转、政策可信度受质疑的关键时刻。
02 导火索,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
本轮市场动荡的直接导火索,是美联储官员集体为12月降息预期泼冷水。
就在市场对降息充满期待之时,美联储多位官员发表了鹰派言论。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表示:“当前利率水平‘几乎算不上限制性’”,为了保持政策的限制性,需要让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勒姆呼吁在继续降息方面保持谨慎。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则表示,还没有决定下月议息会议将如何投票,“取决于数据走向,我可以支持降息,也可以支持按兵不动”。
这些言论导致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急剧降温。据CME集团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下个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从上周的64%下降至54%,而一个月前则超过90%。
降息预期的大幅逆转,让依赖宽松流动性支撑的高估值资产被迫重新定价。
03 数据真空,政府停摆埋下的隐患
长达43天的美国政府停摆,不仅造成了政治危机,更为金融市场埋下了隐患。
总统特朗普虽然在11月12日签署了临时拨款法案,结束了史上最长的联邦政府停摆,但数据真空已经形成。
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坦言,美国政府将发布10月份的关键就业报告,但由于长达数周的联邦政府“停摆”,报告中将不包括失业率数据。
更严重的是,白宫还表示,像10月份的就业和通胀报告等关键数据可能永远不会发布。
美联储如今像是在“盲飞”——在缺乏关键经济数据的情况下,决策难度陡增。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恐慌,投资者纷纷重新评估风险资产的价值。
04 AI泡沫,美股高估值的根基松动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成为市场狂热的引擎,推动美股屡创新高。但如今,AI泡沫正显现破裂的迹象。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的市场情绪类似1999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投资者并非基于盈利能力,而是基于“潜力”与“故事”定价。
AI企业估值已严重脱离基本面。一些核心科技股的市盈率超过60倍,甚至超过当年苹果、微软在疫情后高峰期的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AI投资已渗透进广泛金融资产——从企业债到指数基金、再到私募和主权财富基金。这意味着,一旦AI泡沫破裂,冲击将不仅限于股市,而是蔓延至整个金融系统。
华尔街“大空头”投资者迈克尔·伯里已指控美国多家大型科技公司正通过激进的会计手段,人为夸大其在人工智能热潮中获得的利润。
05 深层隐患,美经济结构性风险加剧
美国金融风险远不止于股市,还有汽车及学生贷款、影子银行问题并波及地区银行,国债急升及地产危机等。
很可能相当于过去的科网泡沫及次贷危机同时出现。而且汽车及学生信贷总额各约1.7万亿美元,均超过当年的次按总额。
美国国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急升,8月已升至37万亿美元,到11月再升至38万亿。家庭债务亦超过18万亿美元创新高,其中信用卡债务升幅尤高。
国金证券分析师宋雪涛指出,美国经济正面临“三期叠加”:周期性下行、政府关门导致的流动性收缩、以及AI对消费者和非AI企业的资源挤占,三者共同作用,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滞胀环境。
06 泡沫终局,非典型衰退的隐忧
如果AI泡沫破裂,可能会导致一种“非典型衰退”。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衰退——消费与就业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但资本市场与投资领域将遭受重击。
分析人士描述了这种衰退的特征:投资骤减——企业削减AI相关支出,云计算与半导体需求骤降;财富效应反转向——家庭资产缩水导致消费心理受挫;流动性紧缩——投资者抛售资产回避风险,信贷环境收紧。
由于AI概念的全球化传播,泡沫破裂的影响将远超美国本土。亚洲和欧洲的芯片制造商、数据中心运营商以及AI初创企业,都将感受到资本撤离的冲击。
与历史上所有技术泡沫一样,泡沫破裂并不代表技术失败,而是标志资本从狂热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
回望历史,19世纪的铁路泡沫、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都曾经历疯狂与破裂,但随后这些技术都深刻改变了世界。AI革命同样不会因市场波动而止步,但资本市场的痛苦调整可能是技术从幻想回归现实的必经之路。
美联储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尚未完全控制住的通胀,另一边是开始动摇的市场信心。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美股的这场“三杀”更像是一记警钟,提醒人们:即便是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也不能违背价值的基本规律。
未来几周,随着美国政府数据逐步恢复发布,市场将寻找新的方向。但无论如何,盲目追捧叙事的时代可能正走向终结,理性回归的时刻即将来临。
来源:劲松25414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