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白宫与瑞士政府几乎同时发布声明,宣布——美国将下调对瑞士商品的关税,从原先的39%降至15%。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内,首次对欧洲主要经济体做出重大关税调整。
近期,白宫与瑞士政府几乎同时发布声明,宣布——美国将下调对瑞士商品的关税,从原先的39%降至15%。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内,首次对欧洲主要经济体做出重大关税调整。
这项决定不仅涉及制表业、医药业和精密制造,更是一场“资本换关税”的新型交易。根据白宫公布的细节,瑞士企业将在未来三年向美国投资至少2000亿美元,其中2026年将落实约670亿美元。而瑞士政府在声明中也确认,这些投资将在2028年前完成。
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维持强硬的贸易立场:对欧洲征税、对亚洲设限、对墨西哥施压。瑞士是被“误伤”的一员——作为传统中立国,它既非北约成员,也未卷入中美贸易战,却在今年四月被列入美国的高关税名单,税率高达39%。
白宫当时给出的理由是“确保公平竞争环境”,但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用来迫使欧洲投资美国制造业的谈判筹码。如今,随着瑞士承诺将2000亿美元资金导向美国,关税下降几乎成为预设结局。
“他们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制药、金炼、铁路设备都会来。”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在接受 CNBC 采访时直言,这项协议本质上是“让资本投票”。
根据协议,瑞士将在美投资项目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
制药与生物科技:部分瑞士药企将在波士顿、德州设立新工厂,用于生产抗癌药与疫苗成分。贵金属与再工业化:瑞士金精炼企业将在内华达州建立新的金条加工中心。高端装备制造:铁路设备、医疗器械将进入“在美生产”的阶段。这不仅回应了特朗普“制造业回流”的政治口号,也为美国提供了新的税收与就业来源。
对瑞士而言,这笔交易同样划算。瑞士政府在声明中指出:“虽然整体关税仍高于2023年前的水平,但此次降幅将为瑞士出口带来显著积极影响。” 瑞士钟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及精密仪器——这些以往高关税压制的商品,将重新打开美国市场。
协议中特别提到,美国承诺瑞士出口的制药产品与半导体关税“最高不超过15%”,这对瑞士两大支柱产业而言是重磅利好。此前,白宫曾考虑对欧洲制药和芯片加征额外关税,以遏制进口竞争,如今态度明显软化。
在欧洲经济疲软、全球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趋势下,瑞士企业愿意在美建厂,不仅可分散供应风险,也可直接避开未来的贸易壁垒。这种“资本换通道”的模式,成为特朗普政府新一轮“去全球化”的现实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与瑞士的经贸关系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去年美国对瑞士贸易逆差高达380亿美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制药业。此次协议被视为试图“平衡账面数字”的一步棋。
在政治层面,这一举动也有其微妙的象征意义。特朗普对欧洲的政策,一直在“威慑与交易”之间摇摆。他对欧盟整体态度冷淡,却对瑞士、匈牙利、波兰等独立立场明显的国家展现出“单边友好”。
瑞士恰好符合特朗普的政治偏好:
不属于欧盟,不受布鲁塞尔直接约束;拥有强大的金融体系与外汇储备;长期维持中立外交,既不亲中也不亲俄。在特朗普看来,瑞士是理想的“可控伙伴”——资本丰富、政治独立,又渴望保留对美市场的通道。通过降低关税换取投资,特朗普既能向美国选民展示“就业回流”,又能向盟友展示“谈判有价”。
然而,这场美瑞交易在欧洲内部引发了复杂情绪。欧盟贸易专员沃尔夫冈·斯托尔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表示:“若各国单独与美国达成关税安排,欧洲的共同市场原则将受到破坏。”
德国与法国的官员也担心,美国可能以瑞士为模板,要求其他欧洲国家提供投资换取关税减免。换句话说,特朗普正在用资本诱因,瓦解欧洲的贸易统一战线。
对瑞士而言,这意味着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的并存。它获得了更低的关税,却可能被欧盟内部视为“脱队者”。
在特朗普的经济体系中,贸易不再是一种制度合作,而是一种可量化的交易。每一个关税点的调整背后,都有一笔投资或政治筹码。
从瑞士到韩国,从越南到加拿大,美国的“交易式外交”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新范式:谁愿意付出资本,谁就能获得市场。
瑞士的2000亿美元,也许只是开端。正如一位欧洲学者在《新苏黎世报》评论中所写:“在这个时代,国家不再是市场的守护者,而是谈判桌上的竞标者。”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世界侧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