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尺讲台,方寸之间,却是青春与梦想的交汇处,是生命与生命相互启迪的场域。教学基本功,从来不只是技艺的锤炼,更是教师安身立命、传递薪火的基石。在瓮安二中,一套系统化、常态化的培养体系,正精心浇灌着教育的“青春力量”,让初登讲台的青涩迅速蜕变为担当未来的从容。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却是青春与梦想的交汇处,是生命与生命相互启迪的场域。教学基本功,从来不只是技艺的锤炼,更是教师安身立命、传递薪火的基石。在瓮安二中,一套系统化、常态化的培养体系,正精心浇灌着教育的“青春力量”,让初登讲台的青涩迅速蜕变为担当未来的从容。
常态练兵:周五讲堂,一场不容错过的教学盛宴
每逢周五,瓮安二中的校园便沉浸在一片浓厚的教研氛围中。这里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早已超越了常规任务的范畴,成为一场全体教师期待的教学盛宴,一个活力四射的展示舞台,更是一个高效务实的学习平台。
铃声未响,教室里已坐满了前来观摩的教师。新颖的教学设计、流畅的课堂节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无缝融合,青年教师们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点亮知识的火花。
“每次听课都有新收获。”一位刚工作的老师感慨,“看到同事如何巧妙设计实验环节,我立刻反思自己课堂的不足。这种比较中的反思,借鉴中的提升,是闭门造车无法企及的。”
更为创新的是,这一堂堂汇报课还通过网络全程直播,未能到场的教师乃至关心学校发展的家长,都可以实时观看、留言互动。这片无形的网络,汇聚成一片更为广阔的互助共进海洋。
精耕细作:于细微处,见证匠心沉淀
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从容,源于课后无数个小时的深耕。教务处的每周教学常规检查,看似是对教学流程的规范,实则是在细微处检验着教育的真章。
随手翻开一本本教案,看到的不仅是工整的字迹,更是对教学环节的反复推敲,对学情分析的精准把握。一份份学生作业上,布满红笔批阅的细致痕迹,不仅有对错的判定,更有鼓励的批语和思路的引导。一页页听课笔记,则记录着感悟与思考,是虚心求教的见证,更是自我成长的年轮。
这些无声的文字与符号,是青春汗水浇灌出的成长轨迹,是教育匠心最朴素、最动人的沉淀。它告诉每一位青年教师:教育无小事,功夫在诗外。
体系赋能:多维支撑,共绘成长“同心圆”
汇报课的集中展示与常规检查的日常耕耘,共同构成了瓮安二中“青年教师成长蓝图”中坚实的一环。但学校的培养视野远不止于此。
历史悠久的“青蓝工程”——“老带新”师徒结对,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导师。从备课到课堂管理,从情绪疏导到职业规划,导师的倾囊相授,让温暖的传承在无声中完成。
定期举办的教学沙龙,则成为思维碰撞的乐园。在这里,没有资历深浅,只有观点的自由交锋与教学智慧的共创。而各级各类的专业竞赛,更是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砺炼场,让他们在压力下淬炼,在挑战中升华。
汇报课、常规检查、师徒结对、教学沙龙、专业竞赛……这一切,共同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成长支持系统。这一切的初衷,只为让每一份澎湃的教育热情都能找到依归,让每一个炽热的教育梦想都有开花结果的土壤。
奋进当时:青蓝相继,共谱杏坛新篇
青蓝之交,是知识的传递,是智慧的碰撞,更是教育理想与敬业精神的生生不息。瓮安二中坚信,唯有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方能行稳致远,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教育重任。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青年教师培养的沃土,不断优化成长机制,拓展发展平台,助力每一位怀抱理想的教师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共同谱写新时代“杏坛”的育人新篇。
来源:新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