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瞒你说,大学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是靠高中同学内部推荐才得到的 —— 挤入了一家大厂,做着普通的热线客服。可别小瞧这个岗位,当年好多人挤破脑袋想进,核心就是公司待遇实在能打:每月到手近 6000 元,五险一金加商业险全按最高标准交。
不瞒你说,大学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是靠高中同学内部推荐才得到的 —— 挤入了一家大厂,做着普通的热线客服。可别小瞧这个岗位,当年好多人挤破脑袋想进,核心就是公司待遇实在能打:每月到手近 6000 元,五险一金加商业险全按最高标准交。
几年过去,这个客服岗的 “含金量” 还在涨。和我一起入职的妹子,如今已经熬成了二线小领导,工资涨了,优厚待遇却一点没减。放在现在卷到飞起的就业市场看,当初咬着牙扛下来的我们,妥妥算是幸运儿。
我一直打心底感激那位高中同学。要是没有她的推荐,凭着我那份平平无奇的简历,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招聘场面,大概率连面试机会都摸不着。
如今身边越来越多打工人,都在通过各种关系找工作。远房亲戚、旧同事、甚至只是点头之交,但凡能沾上点边,家里就忙着送礼求人。这时候大家才幡然醒悟,恨当初没给某某留个联系方式,不然说不定能拿到内部推荐名额。
在社会摸爬久了才懂,信息越透明,越清楚一个现实:真正的好工作,几乎不在市面上流通。一个名额刚冒头,立马就有人顶上,快得像呼吸之间的事儿。
对普通人来说,很多岗位你只听过名字,却从没见过招聘信息 —— 它们早就在单位的亲戚、家属圈子里转了个遍,哪儿轮得到外人?就像有人说的:“如果烧香拜佛管用,普通人根本摸不着寺庙的门。” 那些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祈祷,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借口罢了。
这让我想起过去开矿挖煤的场景:普通人永远只有卖苦力的份,根本没机会接触到真正赚钱的核心项目。招聘软件上的岗位也大抵如此:要么工资高得离谱,不是忽悠就是需要极高门槛的 “对对碰”;要么常年挂着不下架,本质是行业人员流动快,一直在补缺口。
我以前特别看不上 “托关系、送礼找人办事” 的操作,觉得不够光彩。可自己托过一次关系后,彻底想通了。
就说我那个客服岗,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 —— 只要有点情商,具备基本学历和知识储备,谁都能做。但就是这样的岗位,当年好多大学生挤着往里冲,核心原因就是它的待遇在市场上属于中上等水平。
找工作哪能只看岗位名头?不看实际待遇的工作,就算进去了,也只是个空架子,没什么实质意义。毕竟工作的核心是赚钱,赚不到钱的活儿干着没劲儿,就算公司不辞退,自己也得麻溜跑路。
听说当年 HR 一天能收到上百封投递简历,大多看都不看就沉进垃圾箱。对大厂来说,自身的品牌实力就足够形成招聘优势,根本不愁招不到人。
说句实在的,不管你能力多强,要是简历连 HR 的面都见不着,一切都是白搭。这个年代早就不是 “酒香不怕巷子深” 了:就算你再出众,没机会站上舞台展现自己,最终也大概率会 “泯然众人矣”,沦为竞争中的炮灰。
而托关系,本质上就是帮你拿到那张 “入场券”,让你获得和别人同台竞争的公平机会。
做自媒体这事儿,和找工作其实是一个道理。很多人反感 “标题党”,但只有做过的人才懂:要是连让读者点进来的机会都没有,内容再好也枉然。
我见过不少博主,文章写得普普通通,甚至像流水账一样的日记,却能轻松拿下 10W+。说不羡慕是假的,但也清楚:流量是入场券,实力才是留下来的底气。
所以我发文章时,会刻意在标题上花功夫 —— 就算当 “标题党”,也希望读者点进来后,能真正收获点东西。这才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
其实在网络便捷、人人能做自媒体的时代,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就算是普通素人,只要肯钻研、肯积累,在某个合适的阶段,流量也会向你倾斜。但在这之前,必须做的就是打磨实力、扎实技能 —— 等机会来临时,才不至于怯场,更不会被轻易赶下台。
既然出来打拼,就大大方方地 “卖自己”、光明正大地 “晒实力”,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推到更大的舞台。
这条路上,总会有一批人用嘲讽、挖苦、诋毁的方式,想让你放弃、远离聚光灯。你不仅要提防这些恶意,更要卯足劲向上走。
托关系找工作又怎样?想抢占 C 位又怎样?只要你有真本事,就大胆往前冲,把那些想拖你后腿的人远远甩在身后。
如果身边的资源、人脉能让你早点脱离消耗人的圈子,为什么要死守那些陈旧的规训?要是别人一句揶揄就让你抬不起头、想打退堂鼓,那注定只能活在阴沟里。
记住,日复一日的努力,不是为了超越谁,而是为了有能力跳出自己不喜欢的圈子,治愈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你所做的一切,只要不伤害别人,哪怕自私一点,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就是值得的,没什么好丢人的。
说白了,我们都是普通打工人,别内耗在别人的评价里 —— 不然,你只会和他们一样困在原地。现在就连看个大门,都有人托关系抢岗,你又有什么好怕的?
有关系,就好好利用,那是你的入场资格;没有关系,就拼尽全力努力。只要是在向上走,那些扯后腿的小人,自然会自动后退。
来源:重症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