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帆影映古今 非遗匠心润旅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0:47 1

摘要:当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晨光穿透云层,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拖着行李箱走出航站楼时,一场始于运河、浸于非遗、穿梭古今的廊坊文旅盛宴已备好。这条以“运河文化开篇、非遗体验贯穿、古今场景交替”为核心,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入境的“三天两晚运河非遗体验线”,串联起北运河的千年水韵

运河帆影映古今 非遗匠心润旅途

沿着“三天两晚运河非遗体验线”深度游廊坊

大运河北运河段风景如画。(资料片)

当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晨光穿透云层,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拖着行李箱走出航站楼时,一场始于运河、浸于非遗、穿梭古今的廊坊文旅盛宴已备好。这条以“运河文化开篇、非遗体验贯穿、古今场景交替”为核心,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入境的“三天两晚运河非遗体验线”,串联起北运河的千年水韵、国安第一城的明清风华、“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文学幻境,更以“燕京八绝”的指尖匠心与香河肉饼的舌尖鲜香为引,让游客在行走间触摸廊坊的文化肌理,在体验中感受这座城市的古今对话。

第一日:运河起笔 触摸千年水脉的文化脉动

大运河北运河段绵延143公里,其中廊坊段宛如纽带,紧密连接通州与武清,整段均位于香河境内。如今的北运河廊坊段,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绚丽画卷,陆上“四大景区”、水上“十大景区”与运河“新八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中心码头是香河运河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共建有泊位34个。”清晨的北运河文化休闲走廊,导游的声音伴着河面微风传来,为本次旅程写下“运河文化”的第一笔。

作为线路开篇的核心节点,北运河廊坊段曾是漕运鼎盛时期的“黄金水道”,如今虽不见千帆竞渡的繁忙,而以文化休闲走廊的新姿态,让千年漕运史变得可触可感。

若想沉浸式感受运河风情,乘仿古画舫游河是必选项目。“呜——”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古色古香的游船缓缓驶出北运河香河中心码头,两岸的垂柳、古桥与远处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趣,甲板上,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下两岸如诗如画的景致:垂柳轻拂水面,白鹭掠过波光粼粼的河面,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导游身着汉服,手持折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运河故事,让游客瞬间“穿越”回漕运繁荣的年代。

午餐时分,地道的香河肉饼准时“登场”。作为廊坊非遗美食代表之一,香河肉饼有着“皮薄如纸、肉嫩多汁”的特点。在大张香河肉饼老字号餐馆,师傅们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将肥瘦相间的猪肉与葱花剁成细腻的肉馅,裹进反复揉匀的面团里,擀至薄如蝉翼,再放入平底锅烙至两面金黄。刚出锅的肉饼香气扑鼻,咬下一口,外酥里软的饼皮裹挟着滚烫的肉汁,咸香交织。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连连称赞:“这肉饼太实在了,一口咬下去全是肉香,果然名不虚传!”

午后的行程,转向国安第一城,这座以明清都城为蓝本建造的文旅园区,是“古今场景交替”的核心载体。穿过写有“永定门”的城楼,红墙黄瓦的宫殿、古色古香的街巷瞬间映入眼帘,身着明清服饰的工作人员在街道上巡游,茶馆里传来评剧的婉转唱腔,让人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京城。游客可参与“非遗手作”体验:在剪纸艺人的指导下,剪出运河浪花的图案;或是跟着糖画师傅,用糖液勾勒出十二生肖的造型。

傍晚时分,灯光次第亮起,红墙在暖黄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庄重,湖面倒影与岸边灯笼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流动的“夜明清上河图”,为首日旅程画上圆满句号。

第二日:非遗为魂 沉浸传统技艺的匠心温度

如果说首日的行程是“看文化”,那么次日则是“玩文化”——以“燕京八绝”为核心的非遗体验,成为贯穿全天的主线,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度感受传统技艺的匠心温度。

上午的行程从宫廷新造办·“燕京八绝”非遗工坊直播基地开启。“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传统工艺,是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传统技艺的精髓。在体验基地内,游客们分为四组,分别体验景泰蓝掐丝、京绣针法、花丝镶嵌与宫毯编织四项技艺。

“掐丝时力度要均匀,才能让铜丝贴合胎体的弧度。”工坊内的传统匠人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游客代安娜。代安娜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铜丝,沿着图案轮廓粘贴,虽然过程中多次调整,但当看到自己完成的简易景泰蓝挂件时,她激动地说:“原来一件精美的景泰蓝作品,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步骤,匠人的耐心与坚持,比作品本身更动人。”

午后,行程转入永清县,走进永清服装博物馆——华北地区首个以服装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战国时期的深衣、唐代的襦裙、明清的补服、民国的旗袍等千余件服饰文物。“这件在1930年至1940年绣制而成的‘苗族百鸟衣’堪称镇馆之宝,是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绣’的刺绣技艺绣制而成。另外,藏品‘四合如意柳叶双层云肩’以其精湛工艺堪称‘世界上最臻美云肩’。其第一层由四合如意和四个飘带组成,集纳绣、盘金绣、打籽绣等十多种绣法于一体,光彩亮丽,浑然天成;第二层为20多片柳叶式云肩,上绣花鸟鱼虫瑞兽等吉祥寓意的纹饰,下坠款式不同的银挂件。”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让游客们深入了解古代服饰的“等级密码”。

“永清宴”是一场融合非遗美食与地方文化的盛宴。宴席上的每一道菜都有故事:“这‘永清八景宴’,每道菜都像是一个历史故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永清宴以当地特色美食为基石,巧妙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推出永清八景宴、带子上朝宴、金榜题名宴、六郎庆功宴、白塔食珍素宴、红参生态宴六大品类100余道佳肴。”服务员会为游客讲解每道菜背后的民俗故事,让大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读懂永清的饮食文化。

下午,进入颇具“梦幻感”的节点——“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这座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文化园区,打破了传统景区的游览模式,将文学经典与沉浸式戏剧相结合,让游客“走进”红楼世界。40余座剧场、近百场演出,游客可自由选择体验:在“太虚幻境”剧场,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感受《红楼梦》的奇幻开篇;在“黛玉葬花”剧场,与演员近距离互动,体会黛玉的细腻情感;在“大观园”实景剧场,“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经典桥段重现。

“以前读《红楼梦》,总觉得书中的场景离自己很远,现在在剧场里,仿佛真的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游客张颖看完“黛玉葬花”后,眼眶微红,“当演员饰演的黛玉捧着落花走过我身边时,我好像能感受到她的孤独与忧愁,这种沉浸式体验太打动人了。”

傍晚时分,“万人广场”上演大型实景秀《红楼梦·入梦》,灯光、音乐与演员的表演交织,将《红楼梦》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也让非遗“体验感”延伸至文学领域。

“没想到《红楼梦》还能这么玩!”来自韩国的游客金敏雅说,这种“既尊重传统,又贴近现代”的演绎方式,让她觉得“传统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能融入当下生活的灵感”。

第三日:酒香收尾 品味酒文化的“传承味”

旅程最后一天,以燕南春酒文化博览园的“酒文化非遗”为线索,探寻廊坊古今产业的传承与创新,为三天的行程画上句号。

清晨的燕南春酒文化博览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在“酒文化博物馆”内,游客可以了解中国白酒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青铜酒器到现代的不锈钢酿酒设备,从明清时期的酒坊账本到当代的酒文化海报,全方位感受酿酒技术的变迁。在最吸引人的“古法酿酒体验区”,游客可以跟着酿酒师傅学习“踩曲”“发酵”等传统工序:光着脚踩在柔软的酒曲上,感受粮食与微生物的奇妙反应;或是将发酵好的酒装入蒸馏器,看着清澈的白酒缓缓流出。

“原来酿酒需要这么多步骤,每一步都不能马虎,真是‘慢工出细活儿’。”游客赵立龙一边体验踩曲,一边感慨,“这种亲身参与的感觉,比单纯看展览有意思多了。”

在“酒文化品鉴区”,工作人员为游客倒上一杯燕南春白酒,讲解品酒的“观色、闻香、品味”三步骤,让大家在浅酌中感受廊坊白酒的醇厚口感。

午餐的“压轴菜”是古洼一锅鲜,这道源自廊坊文安的特色美食,因文安古称“古洼”而得名。它以鲜鱼、排骨、鸡肉、玉米、土豆等为食材,放入铁锅中焖煮,锅底还会贴上一圈玉米饼。出锅时,鱼/肉香、菜香与饼香融合在一起,玉米饼吸收了肉汁,外脆里软,让人回味无穷。

午后,游客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返程之路。从北运河的千年漕运,到“燕京八绝”的指尖匠心;从《红楼梦》的文学幻境,到燕南春的酒香传承,三天两晚的旅游线路不仅让游客领略了廊坊的自然与人文风光,而且通过“古今场景交替”的设计与“沉浸式体验”的形式,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玩。

如今,随着京津冀文旅融合不断深入,这条以“运河文化开篇、非遗体验贯穿、古今场景交替”为特色的入境游线路,正成为廊坊文旅的崭新名片。未来,廊坊将继续深挖文化资源,优化旅游体验,让更多游客走进这座城市,在运河边聆听历史回响,在非遗中感受匠心温度,在古今交融中读懂廊坊的独特魅力。

来源:河北文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