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叙利亚新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最近玩了手"左右逢源"——刚在莫斯科跟普京谈完,转头就飞华盛顿见特朗普。
叙利亚新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最近玩了手"左右逢源"——刚在莫斯科跟普京谈完,转头就飞华盛顿见特朗普。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篮球外交"策略。
说白了,就是用打球的非正式方式,给冷冰冰的政治谈判加点人情味,顺便告诉全世界:
叙利亚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战争废墟,而是一个能跟大国平起平坐谈生意的"正常国家"了。
"篮球外交"听起来有点怪的说法,还真不是瞎编的。
沙拉和叙利亚外长阿萨德·沙班尼都是篮球迷,俩人天天打球视频在网上传得火热。
更关键的是,有段秘密拍摄的画面火了:
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查尔斯·库珀海军上将和打击ISIS联军指挥官凯文·兰伯特准将,竟然跟沙拉和沙班尼在大马士革的球场上挥汗如雨。
没有西装革履,没有外交辞令,就是四个男人边打球边聊天。
这段画面释放的信号太明显了:叙利亚想跟美国换个方式打交道。
过去阿萨德政权那套"抵抗美帝"的腔调被彻底抛弃,现在的大马士革想展现的是——我们能坐下来谈,能合作,能遵守规矩。
篮球场成了最好的舞台,既展示了开放态度,又保留了回旋余地。输了不丢人,赢了也不叫板,关键是大家愿意一起玩。
沙拉的个人经历更是给这招加了分。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蹲在伊拉克美军监狱里的"恐怖分子",这个长期潜伏在圣战组织里的地下人物,如今能西装笔挺地走进白宫?
这剧本比好莱坞还离谱,但恰恰说明新叙利亚的"转型"故事有多吸引人。
跟巴沙尔·阿萨德那种把自己锁在少数派小圈子里的搞法完全不同,沙拉要演的是"浪子回头"大戏。
沙拉先访俄再访美的顺序,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俄罗斯毕竟是叙利亚内战的老玩家,从2015年出兵开始就砸了大钱、死了人,把巴沙尔从悬崖边拉回来。新政权不可能一脚踢开莫斯科,那样既不明智也不现实。
所以重启贸易、军事和经济联系,就是要传递一个信号:叙利亚讲情义,不翻脸,但过去的合作要清理一下战争留下的毒素,变得更务实、更对等。
而美国这边,诉求完全不同。华盛顿要的是安全承诺和政治合法性。
沙拉从白宫侧门而不是正门进去,这个细节很说明问题——美国还没准备好彻底"关系正常化",得留一手。但能在椭圆办公室跟特朗普坐下来谈,本身就是巨大突破。
更关键的是,土耳其外长哈坎·菲丹也在场,这明确告诉外界:美国、土耳其和叙利亚新政府正在搞一个"三方小群",核心议题就是怎么收拾库尔德人这个烂摊子。
土耳其的算盘很精:彻底拆掉叙利亚民主军(SDF)的军事和政治根基,因为土方认定SDF就是库尔德工人党(PKK)的分支。
美国的算计更妙:不再靠库尔德人自治来维持东部影响力,而是直接跟大马士革中央政府签协议。这样一来,美国既保住了地盘,又把烫手山芋扔给了叙利亚新政府。
至于沙拉,能拿到这个"转正"机会,自然乐意配合。
沙拉这趟美国之行最大的成果,就是签了份"打ISIS"的合作协议。
白宫说这是会谈的"主要实际成果",听起来像是反恐合作,实际上是给沙拉发"入场券"。
对一个曾经被美国列为恐怖分子的恐怖组织前指挥官来说,能跟美军联手打ISIS,等于拿到了国际社会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叙利亚消息人士说得更直白:这份协议就是沙拉为换取美国解除制裁交的"保护费"。
说到制裁,这才是叙利亚经济的命门。2019年通过的《凯撒法案》像紧箍咒一样,让叙利亚根本拿不到外资,国际银行转账都困难。
政权更迭后,华盛顿慢慢松了点口子,允许人道主义物资进出。
现在沙拉要的是彻底废除法案,但这得美国国会点头。
有趣的是,见过特朗普后,沙拉又深夜密会了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布莱恩·马斯特尔。
(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布莱恩·马斯特)
这位议员的投票权很关键。
在美国看来,解除制裁是最好的胡萝卜——只要叙利亚听话,远离伊朗和俄罗斯,就给你甜头。
但对叙利亚来说,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国家能不能正常运作的问题。
沙拉这趟外交秀,国内政治意义更大。
他证明了自己能跟大国谈成生意,能给叙利亚拉来投资,这在国内反对派和各路军阀面前就更有底气。
特别是对那些控制着东部油田的库尔德武装,沙拉的华盛顿之行等于断了他们的后路。
如果美国和土耳其真的决定把东部控制权转交中央政府,叙利亚民主军不仅失去美国军援,政治上也会被边缘化。
不过,沙拉承诺的"五年过渡到多元政治体系",很多人不信。
他的部队最近对阿拉维派和德鲁兹派等少数族群的军事行动,造成几百平民死亡,这跟他嘴上说的"民主转型"完全对不上号。
美国人也头疼:一方面需要沙拉这个硬汉子来镇住场子、打ISIS、防伊朗;另一方面,支持一个在国内搞镇压的政权,道义上说不过去。
土耳其在这盘棋里的角色很特殊。它既是调解人,又是利益攸关方。
安卡拉想消灭南边的库尔德威胁,扩大自己在叙利亚的影响力,所以全力支持沙拉跟西方套近乎。
穆兄会背景的土叙兄弟情,成了连接叙利亚与西方的桥梁。
海湾土豪们——沙特和阿联酋——也伸出了橄榄枝:只要你美国解除制裁,我们就砸钱帮叙利亚重建。
连欧洲国家都开始松动,想在美国默许下参与人道主义项目和基建。
但还有个没摆上台面的问题:以色列。这些年以军以打击伊朗为由,在叙利亚炸了无数军事设施和基础设施。
新叙利亚政府对此恨得牙痒痒,但没办法。
沙拉和菲丹在华盛顿很可能私下提了要求:希望美国给以色列传个话,别再炸了,至少在新政府站稳脚跟前消停点。
哪怕是个口头承诺,也能给叙利亚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好整合内部各派,特别是安抚最近被打得很惨的德鲁兹派。
(六)
总的来看,沙拉的华盛顿之行标志着叙利亚外交进入了全新阶段。
这个国家想从大国博弈的棋盘,变成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虽然没签下特朗普最爱吹的那种"几百亿大单",但这次访问完美契合了美国当前的中东战略:把麻烦事甩给地区小弟,自己当幕后老板。
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中东政策,核心就是"外包"——土耳其和海湾国家负责出钱出力维持稳定,华盛顿只要掌控金流、制裁权和最终否决权。
在这种架构下,沙拉的访问更像是向美国交"投名状",表明愿意遵守规则。
对沙拉个人而言,这步棋更深。
他极度依赖"篮球外交"这种软实力,用体育交流和亲民形象来洗白自己的黑历史,把自己包装成能在美俄之间穿针引线的务实派。
访美后立即派团去莫斯科,就是要告诉全世界:叙利亚不走极端,只求左右逢源。
当然,风险也不小。
美俄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叙利亚想两头讨好,说不定会两头落空。
俄罗斯不会容忍叙利亚完全倒向西方,美国也不会真心相信一个曾经的"恐怖分子"。
但沙拉别无选择,这就是小国的生存之道——在夹缝里找空间,在钢丝上跳舞。
未来的叙利亚,能不能真的从棋子变成棋手,还要看它能不能兑现承诺:既帮美国看好东大门,又不至于在俄罗斯面前摔盘子。
这条路,步步惊心。
来源:老高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