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南极发全员信为啥大家听不进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0:45 1

摘要:昨天晚上,我刷小红书时,被吓了一跳;俞敏洪,在南极发了封「全员信」,信的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搜一下。

昨天晚上,我刷小红书时,被吓了一跳;俞敏洪,在南极发了封「全员信」,信的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搜一下。

画面大概是这样:

老板站在企鹅旁边,感叹创业的风霜雨雪;员工坐在工位前,对着 KPI 和加班单发呆。结果不到半小时,这封信就在小红书上翻车了。

评论区把「人间真实」写满了。

有人说,俞老师,你在南极看冰山,我们在公司看绩效;还有人调侃,南极的风很冷,但比不上年底考核的冷。

还有人押韵的输出,领导初心,在南极;员工心声,在工位;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这又是一次关于「价值观的争议」,老板的世界和员工的现实,撞了个正着。

这事为什么翻车?为什么内容「看上去没问题」,却引发反效果?说实话,这种事儿,每隔一阵子就会冒出来一次。

首先,肯定是语境错位了。

俞敏洪这封信,单拎出来看没毛病。南极风雪、初心价值观、创业回忆、鼓励员工,这些都是他的一贯表达,放在新东方内部,也属于很「正常」的周年讲话。

问题在于落地场景。

传播表面看「你说了什么」,但真正起作用的,是「你在哪说,对谁说,在什么状态下说」。语境一旦错位,再正确的表达也会立刻变形。

不信你看,老板在南极看冰山,发感悟,员工在工位盯 KPI,赶年底绩效;光是这两个生活画面摆在一起,就足以让任何一句「初心」变味。

俞敏洪讲坚持、使命、风雪、创业精神;员工视角,看到的是,绩效压力、资源紧张、加班节奏、年终考核,你让人怎么共情?

一个讲「意义」,一个要「解决问题」,坐标完全对不上。

他用南极风雪做隐喻,这在文学上没问题;但今天的职场人几乎对隐喻免疫,大家只想听一句,跟我有什么关系?

写诗,是最容易制造理解障碍的表达方式。正确的话,一旦放在错误语境里,会变成刺耳的话,这就是市场人最熟悉的 Brand–Reality Gap。

什么意思?

品牌叙述与现实体验的鸿沟。你讲的,是你想讲的;别人感受到的,是他们真实体验到的。两边一旦不对齐,反噬就会发生。

我想到一个卖鞋的例子。

一双 2000 块的鞋,卖给专业跑者,导购会说碳板、缓震、材料性能;但卖给普通人,最好的一句话永远是,踩上去,像踩屎一样软。

所以,语境不对齐,所有正确的话,都会被误读。

俞敏洪这次,就是把一封「内部周年信」,发在了一个「极度不适合讲初心的场景」,于是,这事儿必翻。

说完语境,再聊聊位置叙事。

所谓位置叙事,由「谁说的」决定。换句话说,在传播里,表达者的「位置」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

这让我想到影视飓风 Tim 前两天的相亲角事件。他拿着一份「降维」后的简历,跑去杭州相亲角拍视频,内容写得比他本人普通一万倍。

杭州本地男孩、初中学历、离异、家里开快递小店那种,你乍一看,以为是个普通打工人来碰碰运气。

结果,相亲角的大妈们一句句评价砸过来:学历有点低哦、这么年轻就离过婚了、你这条件不太行;Tim 站在那里被动接招,视频上传后瞬间被各种解读。

为啥会翻车呢?

因为他刻意把自己伪装成「普通人」的那套叙事,与他的真实位置完全对不上。

很快网友把所有信息扒了个干净,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圆通速递总裁的儿子、影视飓风创始人、千万粉头部创作者。

也就是说,在 Tim 的视角里,这是一次「体验普通人」;但在普通人视角里,这像一个站在塔尖的人,跑到底层生活里借场景、拿情绪做素材。

你看,位置一变,所有表达都会变调。

你以为你在讲故事,别人觉得你在消费他们的生活;你越努力装成普通人,别人越清楚地意识到,你不是普通人。

俞敏洪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公众叙事里,他是老板、企业家、品牌符号;他说的每一句「初心」「风雪」「坚持」,员工都会自动套进资源、压力、绩效、权力关系的坐标系里。

再往外推,品牌也一样。

一个小博主说,最近手头紧、生意不好做,粉丝会心疼他;但如果一个国民级大品牌跳出来卖惨,大家反应往往是:你别演了,不挣钱那就别做了,我还能找到便宜的。

所以,位置越高,表达空间越窄;你越强,大家越不允许你装弱;你越弱,大家反而希望听到你的脆弱。

位置,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资源,也是一种传播压力,位置一变,意义就变了。

说白了,时代的叙事变了。

当年,俞敏洪和新东方的故事是一套非常典型、非常动人的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老叙事。

三次高考、北大毕业、被处分、创业、做到中国教育巨头。这些经历放在过去,是一本行走的励志教材。

但这套叙事,在今天社会语境里,已经不够用了,大家已经不再用同一套眼镜看世界了。

过去听到这种故事,人们会觉得,你真牛,我要向你学习;现在大家的反应更像:

你厉害归厉害,但你对别人好不好?你富起来了,你有没有让别人一起变好?成功了,那你有没有承担你该承担的?

时代关注的重点,从你「个人多成功」变成了「你让别人」过得怎样。人们不再迷恋英雄故事,因为现在的叙事主角,是普通人自己。

所以,当企业家站在一个遥远的位置讲意义时,大家不会再像十年前那样自动感动,反之,会本能地对照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压力、自己的处境。

时代的叙事变了,它要求叙事的主角,也得跟着变。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确实很俞敏洪,表达是真诚的,他并不需要改变什么,只是,时代已经换了另一种听法。

来源:王智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