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下三十度踢中超,球员没哭,俱乐部财务先崩,足协连夜叫停跨年赛制。
零下三十度踢中超,球员没哭,俱乐部财务先崩,足协连夜叫停跨年赛制。
11月10号深夜,一份盖红章的通知发到各俱乐部:2025赛季继续三月开踢,十一月收工。
计划书里的跨年草案被直接撕掉,连讨论环节都省了。
消息一出,球队财务群比球迷群还热闹,有会计当场把羽绒服穿上,说省了给草皮交电费的钱。
东北老铁的担心最实在。
长春、大连、哈尔滨三地冬训基地同时测过温,一月下午三点,地表零下二十三,风一吹脸像被刀背抽。
球员敢上场,球都不敢蹦跶,砸地上直接瘪一块。
真踢下去,医药费比赢球奖金高。
足协把 thermometer 往桌上一放,谁赞成谁反对立刻分明。
合同也是座山。
国内俱乐部跟教练、球员、安保、保洁签的全是自然年合同,跨年就意味多付半年工资。
有家中甲队算过账,真改赛制,账面要多掏三千二百万,其中七成是违约金。
老板听完直接摇头,说不如把球队解散,钱拿去开火锅店,至少冬天有生意。
硬件更扎心。
中超目前十六块顶级场地,只有五块带地热,剩下全靠太阳赏脸。
中甲中乙更惨,三十二队里九队用大学操场,草皮一冻卷成地毯,热身得先拿铁锹铲冰。
去年湖南一支球队因欠电费被拉闸,比赛下午四点改到六点,球场黑得只能借隔壁驾校大灯,球迷看完球顺便把科目二也过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改。
日本J联赛确定2026赛季跨年,韩国K联赛也在走流程,澳超早就是八月至次年五月。
欧洲模式看着香,可人家冬天最冷也就零下一两度,再加地热、空运、转播分成,成本有人兜底。
中超转播权卖不出价,暖气费只能自己扛,跟风等于跳崖。
更尴尬的是世界杯。
2026年6月11日开赛,中超正踢到第十五轮,以往还能靠国脚抬热度,现在名单里一个中超球员都没有,连蹭流量的资格都被剥夺。
外援方面,奥斯卡走了,费莱尼退了,大牌只剩零星过气老将,票房号召力还不如本土rapper。
没有球星分流,球迷注意力回到自家门口,央视临时加档,周六夜场收视率反而涨了,被业内戏称反向营销成功。
亚冠改制也跟着添乱。
亚足联把小组赛改成跨年后,中超球队每年八月就得提前集结,结果去年三队同时派青年军,最小才十七岁,被日韩对手灌成筛子,净吞三十一球。
球迷骂街,俱乐部却摊手:一线队得留着力气保级,谁还有空出国挨揍。
成绩差到亚足联技术分狂掉,未来席位可能减到一加一,去不去都尴尬。
活下去比改赛制更紧迫。
过去四年,中乙解散二十三家,中甲消失九家,中超也有卫冕冠军直接消失。
工资拖欠、股权冻结、母公司暴雷,随便拎一个都比跨年来得凶。
有球员一年被欠八个月薪水,训练完去送外卖,晚上回宿舍还要写讨薪微博。
先把工资表签字,再谈接轨国际,顺序不能反。
有人担心停步不前会错过黄金期,可黄金期在哪没人说得清。
转播合同一年比一年便宜,冠名商从地产换成小贷,再换成本地装修公司,预算腰斩再腰斩。
球迷只想周末有球看,孩子有球衣穿,至于跟不跟欧洲同步,他们更关心地铁未班车几点停。
脱离这个现实谈理想,跟让东北冬天长草一样难。
足协这次踩刹车,被内部人士评价为难得清醒。
不追热点,先补窟窿,把欠薪名单公开、把青训补助发下去、把球场安全证办齐,比赶时髦更有用。
日本花了三十年才熬出J联赛稳定体系,韩国也经历过财政大清洗,中超才职业化三十年,欠的课一节都逃不掉。
先学会在零下三十度活下来,再去想怎么踢漂亮足球。
球迷的冬天因此没那么冷。
联赛三月重启,票钱省下来买件好羽绒服,周六看完球还能赶夜宵摊。
没有世界杯分心,联赛热度反而更集中,俱乐部运营压力小,球员也不用担心被冻进医院。
看似保守的一步,其实是给所有人松了绑。
足球有时候不是跑多快,而是别摔倒在起跑线。
来源:幽默枫叶qbMz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