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骗局全面升级,这8个新骗术让你防不胜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05:18 1

摘要:前几天,邻居张阿姨差点被骗5万块。一个“老朋友”跟她视频,声音、样貌、甚至连咳嗽的习惯都一模一样,说急需钱周转。万幸,张阿姨多问了一句对方儿子的小名,对方答不上来,才躲过一劫。

前几天,邻居张阿姨差点被骗5万块。一个“老朋友”跟她视频,声音、样貌、甚至连咳嗽的习惯都一模一样,说急需钱周转。万幸,张阿姨多问了一句对方儿子的小名,对方答不上来,才躲过一劫。

张阿姨的经历绝非个例。如今的骗子,早已不是电话那头“猜猜我是谁”的粗糙话术,他们手里握着的,是能模仿声音、伪造面孔、甚至编写完美剧本的AI工具。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密集发生的真实陷阱。 下面这8个AI骗术,请你务必看完,并转发给家人。

一、 “眼见为实”已过时:音频视频类骗术

这类骗术利用AI伪造人的生物特征,冲击力最强,也最让人难以招架。

1. 终极强化版:“假脸”实时视频通话

骗术揭秘: 骗子通过一段社交视频,就能获取你的面部动态信息。随后,他们利用AI换脸技术,在视频通话中将自己的脸实时替换成你亲友的样子,并能做出点头、摇头、眨眼等细微动作。

真实场景: 你正在上班,接到“儿子”的视频电话,画面里就是他,他说:“妈,我手机坏了,用的同学手机。我正在报一个清华的培训班,急需交5万学费,你直接转给我同学就行。” 你亲眼所见,还能有假?

破解关键: 立即挂断,用你存储的原始号码回拨过去确认。任何视频通话中的转账要求,都必须通过独立渠道进行二次核实。

2. 声音克隆:“我是你领导/老师”

骗术揭秘: 骗子从你发布的短视频、语音消息中提取短短几秒的音频样本,就能用AI克隆出你的声音、语调甚至口音。

真实场景: “小王,我是刘总。我现在开会,不方便转账,你马上帮我把8万块钱转到这个账户,手续回头补。” 声音、语气跟刘总一模一样,你帮还是不帮?

破解关键: 设立“转账口令”或暗号。公司内部转账必须走OA流程审批,杜绝口头指令。

3. AI拟声+伪造紧急事件

骗术揭秘: 结合声音克隆和伪造的背景音(如警笛声、医院嘈杂声),制造极度紧张的“出事”氛围。

真实场景: “奶奶,我打架被警察抓了,需要赔钱私了,你千万别告诉我爸妈,快把钱转给这个‘警官’……” 背景音里还有“警察”的呵斥声,老人一听就慌了神。

破解关键: 告诫家人,任何声称“不能告诉父母”的求助,100%是骗局。遇事先冷静,多方核实。

二、 “情感陷阱”深度定制:关系与身份伪造类骗术

这类骗术不追求即时转账,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利用AI进行情感控制和心理操控。

4. AI“完美情人”杀猪盘

骗术揭秘: 骗子不再是单打独斗,背后可能有AI团队支撑。AI会分析你在社交平台的所有动态,为你生成一个“灵魂伴侣”人设——你喜欢文艺,他就是落魄画家;你热衷搞钱,他就是投资精英。聊天内容由AI初拟,真人润色,效率极高。

真实场景: 你们在网上相识,他/她颜值高、善解人意、事业有成,每天对你嘘寒问暖。关系稳定后,他/她开始带你玩一个“稳赚不赔”的区块链项目,前期小有盈利,等你投入大额资金后,人财两空。

破解关键: 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未见面网友的人设,不点击陌生投资链接,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5. 伪造“权威”身份进行诈骗

骗术揭秘: 利用AI生成国内顶尖专家、明星甚至政府领导的形象和视频,用于虚假宣传、非法集资或发布虚假政策。

真实场景: 你看到一段“某著名经济学家”的视频,宣称有一个国家背书的“数字货币”项目,收益惊人。视频里的专家言之凿凿,背景还是新闻联播的画面,极具迷惑性。

破解关键: 所有重大政策、投资项目,请务必通过官方网站或权威新闻媒体进行交叉验证。明星、专家不会通过私人链接推广项目。

三、 “无孔不入”的信息渗透:新型综合类骗术

这类骗术将AI技术融入传统骗局,使其欺骗性呈指数级增长。

6. AI“剧本杀”式客服诈骗

骗术揭秘: 你接到“平台客服”电话,说你开通了百万借款额度需要关闭,否则影响征信。随后,“银行客服”、“银保监会工作人员”轮番上场,每个人声音不同,但剧本环环相扣,通过共享你的个人信息,让你深信不疑。

真实场景: 整个骗局中,你可能和4-5个“不同部门的人”通话,他们的说辞完美衔接,甚至能准确说出你过去一周的购物记录。这都是AI在背后统一调度和分析的结果。

破解关键: 官方平台APP内找官方客服核实,或直接拨打官网公布的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任何主动打来帮你转接“更高部门”的电话,都是骗子。

7. AI伪造“扫码支付”截图

骗术揭秘: 针对线下商家。骗子用AI生成器,快速伪造出与官方支付界面一模一样的“支付成功”截图,包括头像、昵称、金额、时间等信息,用以骗取商品。

真实场景: 小店忙乱时,有人买了贵重烟酒,出示“支付成功”截图后迅速离开。你回头查验账目,才发现根本未到账。

破解关键: 开启收款语音播报,并亲自打开手机APP核对账单,不要轻信对方出示的截图。

8. AI伪造“公文”和“证据”

骗术揭秘: 骗子利用AI生成逼真的“公安协查通知”、“法院传票”、“拘捕令”,甚至能伪造与你相关的“不雅视频”或“通缉令”图片,进行恐吓诈骗。

真实场景: 你收到一张带有你身份证照片和信息的“通缉令”,说你涉嫌洗钱。“警官”要求你将所有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以证清白。

破解关键: 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微信办案,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收到此类信息,立即挂断并拨打110核实。

【终极防骗指南】给全家人的“AI防火墙”

技术越先进,我们的“土办法”就越要牢固:

1. 核验原则“双渠道”: 声音视频能造假,但关系网难造假。转账前,必须通过原有存储的联系方式(电话/见面) 进行二次确认。

2. 家庭内部“设暗语”: 与家人设定一个不公开的求助暗语,比如“我今天想喝绿豆汤”(代表遇到危险),关键时刻能救命。

3. 个人信息“严防守”: 谨慎在社交平台分享高清照片、视频和原声。定期清理旧动态,关闭不必要的隐私权限。

4. 面对诱惑“先冷静”: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更没有完美的情人。任何让你先掏钱的“机会”和“感情”,都要在脑子里先转三圈。

科技向前飞奔,我们的安全意识,必须跑得更快。 请务必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家人,多一份警惕,就少一个受害者。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