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掀“洗牌”震撼,湖师大夺得第三,长沙理工屈居第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4:46 1

摘要:有人把今年大学排名当作一张新地图,湖南这张图上有老牌子的强校,也有迅速冒头的学校,按照ABC榜单算,省内有32所公办本科院校上榜。本文把榜单里排在前面的25所学校放眼里,不过主要用笔墨描画前15名,上面那些学校的背景历史、学科情况和办学规模讲得清楚些,好让读者

有人把今年大学排名当作一张新地图,湖南这张图上有老牌子的强校,也有迅速冒头的学校,按照ABC榜单算,省内有32所公办本科院校上榜。本文把榜单里排在前面的25所学校放眼里,不过主要用笔墨描画前15名,上面那些学校的背景历史、学科情况和办学规模讲得清楚些,好让读者知晓整个省高等教育格局怎么变。

先讲总体面貌,湖南处在中部地带,长江中游带,省名简称湘,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地形高低起伏很大,山区和丘陵占不少比例,南岭山系在境内呈东西走向分布,省内河网密集,水系比较繁杂,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四季差异显著,光照热量充裕,雨水多而且大多集中在温暖时节到来之际出现,史前与早期国家时代的人文活动可追溯至夏商西周时期,经历了战国、秦等政权更替之后,在唐以后才有了相对稳定的行政区划体系发展起来,并且到了清代的时候就形成了独立的省份称谓,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促成了湖湘文化得以形成,同时该地还存有不少红色革命资源,这都会影响到当地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上,湖南体量不小。2024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53,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4.8%。总的经济体量庞大,近些年发展的动力还在,这样的经济条件给高等教育带来资金、人才以及发展空间,并且会影响到高校科研和学科方面的投入。

再回到教育的话题,省内前三名分别是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三者都在长沙,并且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高校,其中中南大学在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里排名第25位,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南大学是在2000年合并组建起来的学校,它有着一些历史很悠久的前身,像有些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存在的中南土木建筑类院校,也有一些是为矿冶专业设立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起来成立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后来合并组成的中南大学之中对于矿业、冶金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学科评估表现十分优异,这些都是该学校的强项所在。

湖南大学的历史要从更早的书院传统说起,岳麓书院在公元976年创建起来,经过将近千年的变化,在二十世纪初期慢慢发展成现代大学的模样,1926年的时候用“省立湖南大学”这个称呼来命名,五十年代曾经短暂地变成以土木建筑为主类型的学校名字,一直到一九五九年才重新叫回“湖南大学”,新世纪之初跟地方上的财经类院校合并之后形成了现在的综合型大学模样。学校的长项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化学还有机械设计以及管理类学科上。

湖南师范大学在省内也名列前茅,曾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工程项目之一,并参与了国家级师范教育提升计划。其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设立时作为国内首批独立国立师范学院之一,经过合并、分立后于50年代成立湖南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种类较多,本科专业有近百个,还有不少博士后科研点,在师范类专业以及教育学科方面都是学校的重点特色。

接下来的几所学校也各有特点,排在省内第四的是湘潭大学,全国大概处于106位左右,在湖南省会长沙,创办人跟近代历史人物有联系,1978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在设有研究生院,并且学院、专业数量比较多,本科专业超过七十种,学科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湖南农业大学位居省内第五名,其校园坐落于长沙地区,主要侧重于农学领域的发展,成长为多学科并重的教学科研型高等院校,学校的历史源起于民国时期的农业教育机构,之后经过几次合并和更改名称的过程,逐渐具备硕士与博士授予资格,直到1994年开始用现在的校名对外宣传。

长沙理工大学省内第六,全国大概一百四十名左右。是由交通、电力类院校2003年合并的学校,在工程类教育上比较有优势,博士授权和校区也在扩大,开设本科专业较多且应用型教学特色鲜明。

第七到第十分别是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在全国榜上的排名大概在192-236左右,各有各的专业优势,南华大学主要偏向于工程和矿业类的学科,湖南科技大学主要是理工科为主,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则是在林业及其相关应用学科上有专门的优势,湖南中医药大学则是集中在中医药的教学与研究。

第十一到第十五名按照省内排序为吉首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理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以及长沙学院,这些学校位于湘西、衡阳和长沙等地,肩负着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本地招生及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参与到了省内的高教竞争当中去。

关于排名变化,有人说这是“洗牌”,省内排名的变化显示了高校之间的竞争态势变了样儿,有些学校升得快些,有些学校的位次却往下掉一些。湖南师范大学排到省内的第三名,长沙理工处在第六的位置上,这样的位次调动就让人们对学科投入情况、办学模式和人才政策存在不同的看法,大学的名次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常跟学科评定结果有关联,科研经费状况也牵涉其中,而且还有人才吸引力度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因素掺杂在里面,对于教育关注者来说,看见这些排名变动就能想到教学资源分配以及未来走向会怎样改变。

介绍一下这些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学位授予权以及办学规模。历史讲出了一所学校怎么走到今天,学科优势是学校在专业方面的积累,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站点表明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深度,本科专业数量和校区规模说明教学覆盖面怎样,中南大学跟湖南大学都有很长的历史积淀与学科底蕴,湖南师范大学擅长教育类学科,湘潭大学有自己的发展之路,在综合各方面来说,湖南农业大学积累了大量农学领域知识,长沙理工显示出交通运输工程的应用特色。

读者也许会留意排名对学生选校的意义,名次可以当作参考,不过更重要的是看专业适不适合、学校有没有相应的教学和实训条件、就业和实习渠道是否畅通无阻,省内有32所公办本科高校上榜,在不同城市和地区分布,挑选学校的时候可以把地理位置、专业实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考虑。

再来就是希望交给各位读者,这次榜单上对于湖南的高校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有哪些学校的排名变化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呢?如果给自己或者孩子选择学校你最先会看重的因素是什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靖元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