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0:18进站,最晚一班23:58到达(最后进站的是T41,从北京西开往西安)。光看这几组数字,说明啥都不用多说:太原和全国各地连着,走的人多、路子长、节奏快。别以为站里就是几趟车来回那么简单,每一趟车背后都有一套流程在走,像齿轮一样咔嚓咔嚓转。
太原站一天里有78趟普快列车出入,最早一班在
凌晨0:18进站,最晚一班23:58到达(最后进站的是T41,从北京西开往西安)。光看这几组数字,说明啥都不用多说:太原和全国各地连着,走的人多、路子长、节奏快。别以为站里就是几趟车来回那么简单,每一趟车背后都有一套流程在走,像齿轮一样咔嚓咔嚓转。
到了23:58的时候,站台已经稀稀拉拉,剩下的多半是赶路的或者等接人的。T41灯光亮,慢慢靠稳,检票早就关了,工作人员在月台边收尾,行李车推着最后几件箱包上车。临近午夜,广播要是有晚点信息,会在列车进站前播一遍,之后就不多说了——那点儿话都要省,几分钟内得完成上下客、收拾场地,车就要出站,调度室还在盯着下一趟的编组情况,不敢有半点耽搁。
比这更晚的夜班里,很多车次是横跨东西南北的大站次。像去乌鲁木齐的Z69(北京西→乌鲁木齐)和回程的Z70,去拉萨的Z21/Z22,那走的都是长线。再往回看,从上海、青岛、昆山、杭州这些东部沿海城市来的车也不少:Z269(上海→呼和浩特)、Z197(上海→太原)、Z198(太原→上海),青岛北到太原的K883,还有青岛北开往乌鲁木齐的Z357。夜里下车的人和白天不太一样,长途旅客行李多、包袱沉,短途的就是个背包或者手提袋,光从行李样子就能猜出人去向。
白天和傍晚是另外一幅景象,班次多、品种杂。普快不只跑长程,也顶着省内支线的活。像K1808(银川→杭州)、K1807(杭州→银川)、K1333(昆山→银川)这些算是城际长线;再有K7835(太原→安泽)、4621(太原→蔡家崖)、4616(太原→岢岚)、4635(忻州→太原)、4636(太原→忻州)、4622(蔡家崖→太原)、4643(太原→柳林南)、Z9207(太原→柳林南)、Z9208(柳林南→太原)这些就是短中距离,站站之间来回接送,频率高、到站分散,省内旅客的流动基本靠这些班次撑着。
方向上,太原不是单一往返,而是四面开花。往北京方向有Z55、Z56这类,有些长途列车在北京西、兰州等地往返的编组也会经过太原的调配;去西北和西南的有T175(北京西→西宁)、T176(西宁→北京西)、K978(西宁→齐齐哈尔);东北方向有K1574(西安→吉林)、K1573(吉林→西安)这些跨省线路和太原发生换乘或路过交接;往南走有K1116/K1115(包头↔北京西)、K730(大同→广州白云)、K374(大同→上海)、K2095/K2096(大同↔长沙)等。把这些车次放一起看,能直观感受到太原在全国客运网里的位置。
市内周边的短线也不少,像K566(太原→海门)、K903(太原→九江)、K4585/K4586(左权↔太原)、K7807/K7808(大同↔运城),以及运城方向的K603、K604,都是区域性客流的主力。再更小一些,像8171、8172、8817、8818这种编号的短途或支线车,承担的是乡镇间往返,客流更接地气,常见的是上班族、学生和赶集的老人。
看车次目录,你会发现有些单号旁没标明具体路线:K866、K545、K904、T192、4644、K1397、K1334、4615、K214、K984、K1398、K610、T7、Z358、K7836、K977、K213、K237这些。它们大多是日内运行的普快,可能是固定班次也可能有临时调整,编号放在一块里,体现的是站点接发总量的规模。车次多,排班和停靠安排就复杂,哪趟先进、哪趟等外圈编组,靠调度和计算机系统,还有现场人的经验来平衡。
清晨到来时,车站从夜色里慢慢热起来。进站的长途车像T42(西安→北京西)、T191(沈阳北→太原)、T175之类,交替进站,乘客从稀疏逐渐变多。售票窗口和自助机前排起队,行李车和客服忙得有来有回。这个时间段,站内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好检票、安检、行包转运和车厢清理,任一环出错,都可能牵连后面几十班次的运行。
有些车次的特殊性会给站务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去拉萨的Z21/Z22停站时间长,得预留加水加食和休整的窗口;从成都西来的T8、K546之类跨省列车,涉及不同调度区的衔接,需要信息对接和时间配合。太原地处山西,夜间常有编组作业,人员要接上几节车厢、补充食品和燃料、做安全检查,这些细活儿决定了列车是否能准点出发。
站台上的那些细节,外人常看不到。检票口背后是一条条流程:检票、治安巡逻、行李转运、清洁上车、列车编组,这些在数分钟内要完成。旅客可能只关心自己能不能按时上车,但站里的人关注的是时间窗、人员和设备的配合。调度室在屏幕前看着整个线路的运行情况,哪趟车晚点了要调整后面好几列车的停留时间,哪节车厢出了故障要协调救援列车进入。
每一趟列车进出站,实际上是一场小型的综合演习。有人在月台上抱着孩子赶车,有人在检票口反复翻票根,有的乘务员在车门口喊着目的地提醒,有保洁员三两下把地拖干净,这些日常画面重复着,却又每次都不完全一样。名单里那些车把太原和北京西、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拉萨、上海、杭州、广州、昆山、银川、青岛、济南,还有无数省内城镇连成网,数字背后的移动,是人和事的真实流动。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