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世界第三人口大国是美国。可要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没有分裂,那如今拥有4亿人口的巴基斯坦,妥妥会成为掌控南亚次大陆两端的地区强国。第三次印巴战争,让巴基斯坦东西夹击印度的局面成为历史,也成就了冷战时期印度最大的战略胜利。但到了2024年,
如今,世界第三人口大国是美国。可要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没有分裂,那如今拥有4亿人口的巴基斯坦,妥妥会成为掌控南亚次大陆两端的地区强国。第三次印巴战争,让巴基斯坦东西夹击印度的局面成为历史,也成就了冷战时期印度最大的战略胜利。但到了2024年,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仓皇出逃,印度的战略优势开始摇摇欲坠。
面对孟加拉国的乱局,印度指责中国联合巴基斯坦发动颜色革命,妄图颠覆孟加拉国现政权。可明眼人都知道,这纯粹是印度对中国的污蔑。孟加拉国这场动荡,本质上是对第三次印巴战争后亲印孟加拉政府的一次总清算。
当年英国人撤离南亚次大陆时,之所以分割这片土地,就是因为英属印度地区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矛盾尖锐到了极点,简直水火不容。印巴分治方案参考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聚居区情况。和领土完整连片的印度不同,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的版图很特殊。建国初期,巴基斯坦由相距甚远的两部分组成:西巴基斯坦的核心区域在印度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主要民族是以拉合尔为中心生活的旁遮普族;东巴基斯坦的核心区域则是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当地人口绝大多数是孟加拉族。实际上,东西巴基斯坦除了都以伊斯兰教为主流信仰,其他方面差异巨大,这也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印巴分治后,东西巴基斯坦人口数量相差不大,可西巴基斯坦一直把自己当成国家主人。在经济建设上,优先考虑西巴基斯坦的利益;文化方面,大力推广西巴基斯坦流行的乌尔都语,而不是覆盖东巴基斯坦全境的孟加拉语。这种做法自然引起了东巴基斯坦的强烈不满。从巴基斯坦建国起,东巴基斯坦要求独立的声音就没停过。印度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巴基斯坦是它在南亚次大陆唯一的对手,要是能成功肢解巴基斯坦,就能大大巩固自己在这一地区的霸权。于是,印度一边暗中支持东巴独立势力,一边等着两巴矛盾彻底爆发。
1970年巴基斯坦大选后,印度终于等到机会。主张东巴自治的人民联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赢得大选,接着提出六点纲领,倡导东巴基斯坦自治。西巴基斯坦马上决定派兵镇压,几乎与此同时,印度在国内通过了干涉东巴独立的提案。最终,在印度支持下,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赢得独立战争,东、西巴基斯坦彻底分道扬镳。
然而,这对东巴基斯坦来说并非新生,它的继承者孟加拉国,问题才刚刚开始。在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中,与巴基斯坦军队对抗的主要是印度支持的孟加拉解放军和孟加拉自由战士。
独立后,自由战士顺理成章成了开国功臣,由这批有印度背景的人组成亲印政府,既符合自由战士的意愿,也对印度有利。但问题来了,第一代亲印政权还好控制,可怎么保证孟加拉国政权以后都由自由战士群体掌控,怎么确保后续政府一直亲印,成了双方共同的难题。
为了解决人亡政息的隐患,孟加拉国在继承英属印度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公务员配额制度。刚开始,这一制度的择优录取分配比例是40%给偏远地区,20%用于全国招考,10%分给战争中受害的妇女,剩下30%给自由战士。随着社会发展,偏远地区范围缩小,1985年全国招考比例提高到45%。对孟加拉国的普通人来说,通过考试是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唯一途径,考上公务员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所以,从孟加拉国建国起,民众就一直抵制这个配额制度,要求扩大全国招考范围。
建国之初,改革的确朝着通过考试录用更多岗位人员的方向迈进,可1985年之后,改革就停滞不前了。在剩下的55%配额里,25%是给弱势群体的照顾性配额,而另外30%,完全成了自由战士群体的专属领地。要是接着改革,势必要从自由战士的配额里分一杯羹给普通考生,孟加拉国政府哪会做这种动摇根基的事呢?毕竟自由战士在印度的帮助下,为孟加拉人赢得了独立,独立后的孟加拉国本来就得为印度和自由战士群体服务。所以,政府不但不减少自由战士的配额,还想法子让这权益在他们后代中延续。1995年,自由战士的配额扩大到子女;2010年,孙辈也能享受了。
25年的时间,孟加拉国人口增长了52%,可面向普通民众的公务员招考名额占比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少了。2012年,孟加拉国又从全国招考份额里拿出1%分给残障人士,招考的范围变得更窄了。这种拿别人利益做顺水人情的做法,彻底激怒了那些想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孟加拉国学生,动荡的种子就此种下。
2013年7月,几百名没考上的孟加拉国考生聚集在达卡街头,痛斥政府不合理的配额制度,要求进行改革。面对抗议,孟加拉国政府立刻动用强制手段镇压,事后为了平息众怒,承诺会改革配额制度。但这个承诺根本没法实现,因为全国招考以外的56%配额,政府根本没法自主调配。孟加拉国是极不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靠外国援助。就拿2022年来说,它在全球收到的外国援助超过90亿美元,往保守了算,外国援助也是数百万孟加拉人的主要生活依靠。要拿到援助,孟加拉国就得按照援助国的价值观改造社会。为了迎合主要援助方西方世界,得把26%的公务员配额分给偏远居民、女性、土著社区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这部分配额不能动;剩下30%配额归自由战士及其后代,这群体受印度资助,对印度负责,是孟加拉国的“政权根基”,同样不能减少。
2018年,距离2013年的承诺已经过去5年,孟加拉国高等法院最终驳回了有关配额改革的申诉,总理谢赫·哈西娜还亲自表态不会减少自由战士及其后代的配额。了解谢赫·哈西娜的人都知道,这话又傲慢又可笑。她是孟加拉国独立运动领导人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女儿,能进入政坛全靠父亲的关系,甚至她自己都涉嫌通过自由战士相关政策才进入政治体制。这样一个被印度牵着走的领导人,怎么可能调整自由战士的配额呢?
总理表态后,孟加拉国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大规模游行接连不断。政府没办法,只能让步,在部分岗位上稍微调整了一下配额制度,还承诺会进一步改革。但就像前面说的,56%的配额是碰不得的“底线”。妥协之后,民意的压力是小了点,可来自统治阶级内部和境外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最后在2024年6月5日,孟加拉国政府决定走回头路,否定了2018年的改革通告,宣布把配额制度完全恢复到改革前的样子。
这一举动彻底把民众激怒了,6月底开始,反对配额制度的抗议活动在孟加拉国全国扩散开来。谢赫·哈西娜面对越来越猛烈的抗议浪潮,完全没辙。一开始她下令警方镇压,可警方行动后,她的家属就遭到抗议群众偷偷报复;她又向军方求助,想用更强硬的手段,可军方早就对自由战士后代掌控的亲印政府不满了,陆军参谋长萨曼直接拒绝执行她的命令。实在没办法的谢赫·哈西娜,最后只能选择逃跑,慌慌张张收拾行李,跑到她的庇护所印度去了。
现在就说孟加拉国的抗议运动成功了,还太早,毕竟谁也说不准下一届孟加拉国政府能不能真正改变政权的底色。不过,孟加拉民众的抗争和印度的冷眼旁观,已经让以谢赫·哈西娜为首的亲印势力一败涂地,这也是印度事后拼命污蔑中国的重要原因!
来源:麻辣涂二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