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本性始终未改,即便没有十足胜算,他们也敢偷袭他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0:01 1

摘要:1894年7月25日,李鸿章他在天津直隶总督府里摊着地图,手里拨弄着从德国带回来的克虏伯小模型,说日本那边虚张,看架势多过真打,话音刚落没过几个时辰,北洋水师“济远”大副沈寿昌的遗体从海上运回威海卫,屋里茶杯还温着,没人再敢多问一句,底气从哪来,北洋水师名头大

1894年7月25日,李鸿章他在天津直隶总督府里摊着地图,手里拨弄着从德国带回来的克虏伯小模型,说日本那边虚张,看架势多过真打,话音刚落没过几个时辰,北洋水师“济远”大副沈寿昌的遗体从海上运回威海卫,屋里茶杯还温着,没人再敢多问一句,底气从哪来,北洋水师名头大,“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定远”“镇远”装甲厚,排水量七千吨,甲板压得住风浪,联合舰队“吉野”跑得快,可那层装甲薄,挨不住硬砸,算盘珠子拨得清,海图摊得平,算到胜算不小。

忽略的地方在前头,日本的筹备线拉得早,从1887年就起草所谓对清作战的盘子,兵棋推演不只一回,情报盯住了烟台和威海卫的出入,参谋本部的神尾光臣穿着商人衣裳在码头转圈,补给点、驻泊位、煤水节律,一条条记下来,日本驻天津公使馆里石川五一接上了线,李家的外甥张士珩把运兵船时刻表递出去,“高升号”从塘沽离岸时,丰岛海面已经有人守着,黄海的炮声一响,问题露头,炮弹装不进炮膛,弹径比炮径大上三毫米,纸面像技术,落地是采买的门道有缝,船上黑火药吼声闷,日本海军换了下濑炸药,同样口径炸开来的威力翻倍,“致远”沉没,邓世昌殉国。

战报到了天津,李鸿章拿杯子的手抖了一下,对盛宣怀只说了一句,这仗打不顺,春帆楼那边又是另一幕,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下,谈判桌前他左脸带伤,刺客叫小山丰太郎,割地赔款两亿两白银,台湾割出,八幡制铁所拿到一部分款子开炉,回国后他革职留任,晚年自语,洋务做了一辈子,最后还是被东面的小国挑翻,这口气咽下去,心里有数,后面的野心,还在往前推着走。

张学良那晚穿正装坐在前门外中和戏园,台上梅兰芳唱段压轴,北边北大营的电话打到副官谭海手里,荣臻问营房被打怎么处置,四个字丢回去,不准抵抗,这四个字不是蒋介石的授意,是他自己掂量,账目也摆在眼前,东北军三十万,关东军一万出头,兵力对比摆着,他判断是试探,不是真战,口述里他说,自己怕一开火就被扣上罪名,日本那边的算盘同样在拨动,他们猜到他不愿动枪,关东军把底摸得清。

1928皇姑屯,父亲张作霖遇难,他接手,根基不稳,1929中东路的战事交过学费,损失列在册上,1930中原大战,他入关调停,主力压在关内,沈阳空出来,情报点位送到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案头,计划很快盖章,夜里10点20分河本末守柳条湖炸铁路,帽子扣到中国军队头上,不到一小时,北大营挨上炮,旅长王以哲收拢队伍撤,士兵拉开军械库的锁,机枪背上肩,扳机不许扣,地上有人红了眼圈去求,长官咬着牙,一句命令压住,天亮前沈阳失守,他从戏园出来回到顺承王府,才知道营地没了。

盯着墙上的挂钟愣了一会,话不多,只问怎么走到这一步,误差不在枪口的硬度,在对手的心思里,关东军押注的是“中国这边解释不清”的现场,押注国际机构处理不过来,押注北方的邻居不会插手,几样叠在一起,赌注全压进去,东三省一落,石家庄那边,蒋介石对他说力量有限,不要打,回击以后解释不清,他听懂这句话的意思,心里也有自己的顾虑,输怕了伤元气,赢了怕报复更重,最怕帽子落在头上,许多年后他在东京的采访里承认判断失误,晚年信佛,常对来客称自己欠账太多,九十岁的生日仍旧那句,我没想到。

七七卢沟桥的枪声起得突,1937年7月7日夜,驻屯军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接到电话,他在武衣库胡同和宋哲元落子,回复说失踪者已归队,演习在城外,进城无权,话还没放下,炮弹搭在宛平城东门,城砖崩下角,秦德纯跳车奔桥,路上找冯治安吉星文已经带一个营上去守,问委员长有没有明确指示,电话那边一阵静,给不出答案。

蒋介石在庐山牯岭主持谈话会,台下议题围着是守还是和,他收到电报,脸色不动,继续听人把话讲完,回别墅写日记,记下那句挑衅,他看法还在局部处理的框里,东京的盘子早摆好了,二二六之后军部把手伸进政务,近卫文麿入阁,杉山元要把时间卡到三个月,7月5日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预案已经核准,卢沟桥的所谓“失踪”只是火头,南京派熊斌去和香月清司碰面,条件摆出来是29军撤出北平、华北兵力后撤,电报上委员长批了两个字不可。

枪口那边还是没开口令,他在等,等调停的渠道,等英美的表态,等苏方援手,7月17日庐山谈话传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这句话击在民间,背后是真要做好牺牲的准备,日本军方把节奏催得紧,7月26日廊坊被占,28日南苑吃上炮,佟麟阁、赵登禹战死,北平失守,日记里他写下,该到此刻了,直到8月13日淞沪会战爆起,他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7月7日到8月13日,三十七天,北平和天津已经丢出手,华北门户敞开,他后来对陈布雷说了一句,对面的推进速度超出他的预估。

罗斯福也在意料之外,1941年12月6日,白宫书房里翻《芝加哥论坛报》,版面写着谈判有进展,他写张纸条给赫尔,看样子短期不会动手,东京这边东乡茂德把最后一份照会发给驻美大使野村,落款的意思是谈判破裂,这份文书要13小时之后才送到华盛顿,海上联合舰队已经走了12天12月7日夏威夷凌晨,珍珠港的水面像镜子,渊田美津雄在机舱里盯着罗盘,心里默数信号。

7点53分,炸弹落在“亚利桑那”,弹药库起火,1100名水兵没能逃出,8点08分,“西弗吉尼亚”被鱼雷撕开一侧,舰桥上指挥的眼里只有火和油,白宫午餐的盘子刚端上来,海军部长诺克斯电话接通,消息汇报到位,总统的命令只剩四个重点,全军戒备,搜寻敌方,保护本土,稳住盟友,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情绪还在,扩大的政策工具没完全铺开,民调里反战比例高,白宫缺一个名正言顺的入口,日本的这一下,入口打开,山本五十六在“长门”上接报,不见欢呼,他对副官讲过那句话,“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产能的差距摆在表上,钢、飞机、船坞、燃料,都在对比里拉开,设想是半年内迫使对方坐到桌前,他心里清楚时间越拖越不利,第二天12月8日**,国会山的人群满座,“国耻日”被写进演讲,表决举起手,美国参战,阵线就位,珍珠港是战术的得手,也是战略的转折点。

李鸿章罗斯福,四代人的桌案上都出现过那句“没料到”,表面看是判断的误差,里层是对手一种高风险押注的路径,胜率并不充分也敢动手,看到的不是把握,是赔率,筹划来自地理和资源的压力,岛国的岛链天生捉襟见肘,地震多,能源少,危机感累积成扩张的路线,明治之后国力提升,思路转向大陆,朝鲜、中国成了缓冲与供给的目标,档案里能看到那份《田中奏折》的文字,“先满蒙,再中国”的表达直白,文化层面的牵引也在发挥作用,武士道强调“义理”“名誉”,失败的代价被抬得很重,坐等不如先手,偷袭便成了可执行的战法,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里用过,后来的珍珠港再演一次,前提是对手疏忽或脆弱,一旦对手具备反制能力,回弹会更强。

看今天的周边海面,舰影更密,电波更繁,中国的055灰色身影在外海巡航,东风系列的威慑覆盖半径写在公开报告,态势和一百年前不同,筹码换了形态,规则更复杂,媒体和舆论也加进来,个别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表述争议“台湾有事”表态这些场面时不时出现,地区安全的警铃也就一直响着,押注冒进的路径成本越来越高,历史已经反复给过提示,局部得手不代表全局收益,战术漂亮不等于战略稳健,真正值得押的,是把和平、发展、合作放到桌面中央,算一笔长期账,把产业、科技、民生排进优先级,邻里把沟通机制做实,危机管控开关可用,风险敞口可收,这样才可能赢一场没有硝烟的长局

回看这条线,从甲午九一八,从卢沟桥珍珠港,每一处节点都把同一条规律打在纸面上,信息要全,判断要稳,手里的准备要真,这样,面对突然的一枪一炮,不至于惊,面对谈判桌上的试探,不至于乱,历史不是用来拷打今天的,是拿来提醒的,提醒每一个决策者,每一位旁观者,懂得分寸,懂得取舍,懂得在该硬的时候硬,在能谈的时候谈,把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放在一行最粗的字上,其余的声浪,归于平静,这样的结局,才算赢了当下,也赢了明天。

参考文献:

胡德坤、韩永利,《七七事变真相:日本全面侵华的开端》

张宪文等,《珍珠港事件与日本偷袭战略》

陈谦平,《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

来源:瑞瑞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