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上了年纪,真的没法和年轻人比拼体力了,这是实话。特别是年过七十,很多人开始频繁往医院跑,或是干脆宅在家,连楼梯都不愿意爬。可要是一个73岁以上的男性,依然能做下面这些事,那身体情况八成比同龄人好不少,甚至比有些中年人还硬朗。
人上了年纪,真的没法和年轻人比拼体力了,这是实话。特别是年过七十,很多人开始频繁往医院跑,或是干脆宅在家,连楼梯都不愿意爬。可要是一个73岁以上的男性,依然能做下面这些事,那身体情况八成比同龄人好不少,甚至比有些中年人还硬朗。
说到底,年纪大不代表就一定虚弱。关键是看你还能不能动、脑子清不清楚、器官是不是还在“服役”。在门诊上遇过不少七十多岁的老爷子,拎着菜篮子走路比年轻人都利落,一问才知道,平时锻炼、饮食规律、心态也好。真不是运气,是几十年坚持的结果。
别小看每天半小时的步行,对于七十多岁的男性来说,这已经是身体素质的晴雨表了。这个年龄段,心肺功能已经开始逐年下降,走路上气不接下气、腿脚打颤,是很多人常有的状况。
但如果还能稳稳当当地走上二三十分钟,呼吸平稳,脚底生风,那说明心肺还算给力,肌肉力量也没掉太多。尤其是下肢肌肉和关节的稳定性,能决定一个人老了之后摔不摔跤,能不能自己生活。
不仅如此,能坚持散步说明血压、血糖控制得不错,代谢功能还在线。反过来看,那些一出门就得扶墙、爬两层楼就喘的老人,往往隐藏着高血压、冠心病或呼吸系统问题。
到了老年,睡眠变浅是普遍现象。很多人晚上翻来覆去,动不动就醒,夜里上厕所两三次,早晨五点就睁眼。可如果一个73岁以上的男性还能一觉睡到天亮,夜里不用多次起夜,这就不是普遍现象了,这是“稀有品种”。
这往往反映出身体内部器官协
作良好,尤其是膀胱功能、前列腺健康、神经系统稳定。睡得好,意味着激素分泌节律还正常,免疫系统也没完全“退休”。而睡不好背后的隐患,可能是血糖不稳、前列腺增生或焦虑抑郁。
能自然入睡、不靠安眠药、不起夜,真的很难得。这不光是身体素质好,更是长期健康习惯的回馈。
很多人一过七十,哪怕外表看着还行,实际上已经开始依赖家人照顾。穿衣、洗澡、做饭这些小事,慢慢成了“难题”。但有些老年人却依旧活得很“潇洒”,自己买菜、下厨、整理家务,甚至还能照顾孙子。
这背后,体现的是良好的综合协调能力,手脚灵活,记忆力也靠谱。还能自己动手做饭,说明味觉没退化、消化系统也能消化得动,营养吸收到位,内分泌系统也配合得好。
这类老人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肌肉流失、认知退化、行动迟缓等症状。反而越动越灵活,越活越有精神。这种生活自理能力,是衡量老年人“功能性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年纪一大,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个疼、那个酸”。尤其是膝盖、腰背、肩膀这些地方,几乎成了老年人的“共患区”。可如果一个七十多岁的男性,没有长期的慢性疼痛,也不需要靠止痛药过日子,那真的值得恭喜。
这类人通常骨关节健康状态良好,软组织没太多退化,炎症水平低。日常走路上下楼、抬手伸脚都不觉得卡顿,说明关节润滑良好、肌肉力量支撑到位。
而那些关节常年疼痛的老人,往往是长年累月姿势不对、缺乏锻炼、体重过重等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旦疼痛变成慢性,就会影响睡眠、情绪,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走不动,而是脑子不听使唤。很多人七十出头开始忘事,讲话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连亲人都认不清。可如果一个73岁以上的男性还能准确记得每天吃的药、约的时间、熟人的名字,那说明大脑神经系统依旧活跃。
这类人往往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社交活动不断,甚至还在看报纸、用智能手机。神经元的退化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持续刺激,可以延缓退化速度,保持一定的认知水平。
认知功能正常,不仅能让人独立生活,还能减少跌倒、走失、服药错误等风险,大大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这可能是最不愿意提起、却最能说明问题的一点。性功能,是男性健康状态的“晴雨表”。虽然很多人觉得上了岁数就不该再谈这个,但性反应能力与血管健康、激素水平、神经系统状态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七十多岁的男性还能在适当的情境下有性反应,说明内分泌系统还在正常分泌睾酮,血液循环没被严重阻碍,神经传导也未受损。
这并不意味着要频繁性生活,而是说,身体系统在这个年纪还能协调响应,是健康的表现。若性功能早早衰退,多半是心血管系统出了问题,或是糖尿病、高血压长期控制不好导致的并发症。
很多七十多岁的老人,家里药盒一摞,早晚定点吃药,稍微忘一次就出问题。但也有些人基本不去医院,顶多每年体检一次,日常没啥毛病。这种人不一定是“天赋异禀”,大多是几十年养成了好的生活节奏。
他们作息规律、饮食清淡、情绪稳定、适度锻炼,所以身体系统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不是不老,而是老得慢。不是没病,而是病来得晚、来的轻。
这类人不容易陷入长期吃药的循环,也减少了药物副作用、肝肾负担等问题。说到底,健康是个积累的过程,越早开始打基础,晚年越能轻松过。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高玉梅.老年人身体功能变化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2):905-908.
2. 刘建民.老年人认知功能变化与干预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0):1832-1835.
3. 张伟.老年男性健康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05):1237-1240.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