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斯德哥尔摩设计周,斯蒂芬·佩尔森在展馆角落放了把未组装的POÄNG扶手椅。这把椅子需要顾客自己动手拧螺丝,就像他的经营哲学——“你越累,我们越赚”。
2013年斯德哥尔摩设计周,斯蒂芬·佩尔森在展馆角落放了把未组装的POÄNG扶手椅。这把椅子需要顾客自己动手拧螺丝,就像他的经营哲学——“你越累,我们越赚”。
毕竟,让顾客自己组装家具,不仅省了人工费,还让他们产生一种诡异的成就感:“看!我亲手装了个价值299欧元的柜子!我简直是北欧鲁班!”
当ZARA用快时尚席卷全球时,佩尔森微微一笑,推出了**“十年产品周期制”。2015年,宜家的马尔姆衣柜经过389次拆装测试后,误差仍小于0.5mm——“我们的家具比你前任靠谱多了。”**
「亿万富翁的省钱圣经:住样板间、吃肉丸、让顾客当免费劳动力」
这位身家118亿美元的富豪,出差时坚持住宜家样板间。记者问他为什么不住五星级酒店,他指着39欧元的毕利书柜说:“省下的钱够买500个柜子,而它们能装下整个《福布斯》编辑部的自尊心。”
更绝的是,宜家的迷宫式动线设计,让顾客在店里迷路17分钟,结果满意度反而提升23%——“迷路使人饥饿,饥饿使人买肉丸。”
“今早质检部又想换掉FRAKTA购物袋的材料,说能省0.2欧元。我摸了摸样品,想起1978年父亲画的第一稿——‘必须用这种蓝!这样顾客在停车场200米外就能找到我们,然后心甘情愿迷路半小时。’”
传统卖场:顾客直奔目标,买完就走。
宜家:顾客在迷宫般的动线里迷失自我,多逛17分钟,多花23%的钱,最后还觉得自己“探索了北欧生活方式”。
人类不仅喜欢免费劳动力,还喜欢花钱买罪受。
独家猛料:1995年产品目录边缘的铅笔注记——“让顾客误以为自己是设计师。”
神转折:2008年金融危机时,宜家逆势加码儿童游乐区,结果成人顾客停留时长暴增28%——“原来成年人迷路时,也会想玩滑梯。”
争议观点:“平板包装是比iPhone更伟大的发明——毕竟,iPhone不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工程师。”
斯蒂芬·佩尔森的成功秘诀,就是让顾客在“自己动手”的幻觉中快乐花钱。“我们不是在卖家具,我们在卖‘我觉得我很能干’的错觉。”
来源:溪旁快意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