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收购,CRO巨头转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0:11 1

摘要:近日,阳光诺和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购买利虔、朗颐投资等38名朗研生命全体股东持有的朗研生命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2亿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朗研生命将成为阳光诺和的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

近日,阳光诺和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购买利虔、朗颐投资等38名朗研生命全体股东持有的朗研生命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2亿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朗研生命将成为阳光诺和的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CRO巨头正在筹谋转型。

01

业绩承压与战略破局

阳光诺和长期聚焦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服务,是国内研发型CRO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但近年来,随着医药研发服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叠加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业务冲击,公司正面临显著的业绩承压。

2024年,阳光诺和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下滑3.98%,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遭遇年度净利润下滑;与此同时,主营业务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56.63%回落至50.11%。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65%,归母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降幅达21.38%。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阳光诺和在2025年三季度财报中明确提及,主要是公司仿制药业务受集采、MAH制度等政策的影响。

可见,公司亟需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应对行业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经过多年深耕,阳光诺和拥有大量自研产品并将逐步取得注册批件,然而目前自身并不具备医药生产能力。尽管在MAH制度下,企业可通过委托生产方式实现产品落地,但作为上市许可持有人,仍面临生产工艺优化、成本控制与质量管控等多重挑战。若不能建立自主生产能力,自研品种的商业转化效率将大打折扣。

朗研生命作为一家成熟的医药生产企业,拥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质量管理能力。通过此次收购,阳光诺和将直接获取其医药生产能力,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无缝衔接。这不仅有助于公司自研品种的高效落地,更能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02

“CRO+医药工业”的棋局

如果说业绩压力是阳光诺和推动并购的外在推力,那么“CRO+医药工业”的战略转型则是其核心内在逻辑。

长期以来,阳光诺和作为CRO企业,扮演的是医药研发“服务者”的角色,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为药企提供研发服务。这种模式虽然专业性强,但增长天花板相对有限,业绩表现高度依赖于客户群体的研发投入意愿。而通过此次收购,阳光诺和正试图实现从“服务者”向“所有者”的身份转变,完成战略层面的关键一跃。

阳光诺和多年来持续投入研发,储备的多个品种到了需要生产落地的阶段,亟需建立起自身的医药生产能力,最大化储备品种的商业价值。与此同时,公司也一直在筹划从单一CRO企业向“CRO+医药工业”综合型医药企业转型,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朗研生命不仅具备完善的医药制造能力,更与阳光诺和有多年的合作基础,双方业务协同性强,高度契合阳光诺和当前阶段的战略发展需求。

具体来看,朗研生命主要从事高端化学药品制剂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对外提供药品生产服务。公司已完成心血管疾病类、抗感染类、内分泌系统疾病类等多个重要治疗领域用药的研发和生产,产品线涵盖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恩替卡韦片等高端化学药品制剂,以及索磷布韦原料药、氨基己酸原料药等原料药品种。

截至目前,阳光诺和已成功形成二十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在研管线,广泛覆盖自身免疫性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重要治疗领域。通过此次收购,这些研发成果有望借助朗研生命的产业化能力加速落地,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通过本次交易,阳光诺和将正式增加医药工业板块业务,实现“CRO+医药工业”的产业布局。未来,医药工业板块有望成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更深层次看,阳光诺和的此次转型实际上是对传统CRO商业模式的突破。传统CRO企业类似于医药研发领域的“卖水人”,无论药企研发成败,都能赚取相对稳定的服务费。这种模式虽然稳健,但成长空间受制于客户研发投入的周期和行业竞争的加剧。阳光诺和显然不满足于此,正试图从一个研发服务商,转型为医药产业的深度参与者——不仅要赚取研发环节的服务费,还要通过自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分享药品上市后的商业化红利。这种转变使阳光诺和业务模式更具弹性,成长空间也豁然开朗。

03

收购案背后

2015年起实施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该制度实现了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的分离,允许更多主体成为独立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不仅激发了研发机构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为CRO企业从单纯的服务提供商向专业研发机构与制药企业转型提供了制度基础。

政策层面,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和2025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当前CRO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服务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而药企对研发效率与商业化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阳光诺和通过此次收购,有望借助朗研生命已有的产业化能力,加速自研品种落地,同时通过引入原料药与制剂业务拓宽盈利来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差异化优势。

因此,阳光诺和的并购转型,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也契合了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折射出中国医药产业正从仿制主导迈向创新驱动的逻辑。

朗研生命自研管线丰富,拥有30余项在研产品,其中包括2个二类创新药(1个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1个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以及12个已取得受理号的仿制药产品。通过此次收购,阳光诺和可直接获得这一批在研资产。此次收购后,阳光诺和的收入结构有望实现优化,从单一的CRO服务收入,升级为“CRO服务收入+药品销售收入”的模式,这一转变有望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

04

结 语

尽管此次并购有望增强阳光诺和的长期竞争力,但交易也可能带来即期收益摊薄等风险,公司表示将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股东权益。随着CRO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结构升级,阳光诺和此次并购能否成功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将成为观察中型CRO企业转型路径的重要案例。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阳光诺和的这次战略布局反映了中国医药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不再满足于单一角色,而是通过纵向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这种“研发+生产+销售”的一体化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把握医药价值链条上的更多环节,也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医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变化。

参考资料:阳光诺和官网、财报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来源:药智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