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总工会精筑和谐劳动关系“新枫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9:43 1

摘要:当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工会力量相遇,会迸发怎样的化学反应?江苏淮安淮安区总工会给出答案:以组织为“桥墩”筑牢根基、以机制为“桥梁”贯通末梢、以服务为“护栏”托底权益,将“矛盾不上交”升级为“纠纷不出企”。近日,某企业一起薪资争议从爆发到化解仅用3小时,正是这座

当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工会力量相遇,会迸发怎样的化学反应?江苏淮安淮安区总工会给出答案:以组织为“桥墩”筑牢根基、以机制为“桥梁”贯通末梢、以服务为“护栏”托底权益,将“矛盾不上交”升级为“纠纷不出企”。近日,某企业一起薪资争议从爆发到化解仅用3小时,正是这座“职工连心桥”的缩影——隐患不过夜、矛盾不出企、服务不打烊,让“枫桥”经验在车间班组落地生根,用“心淮”温度诠释工会治理的“园区速度”。

强组织之桥墩,固权益之本

90%、100%、216……这组数字背后,是工会组织体系的坚实支撑。

组织建设“满格电”——镇街以上劳动法律监督组织组建率达100%,基层工会组建率稳定在90%,104名劳动法律监督员全部“持证上岗”,构建起全覆盖的组织网络。

信息渠道“直通车”——18名矛盾纠纷信息员如哨兵般坚守一线,全年直报线索216条,平均每1.7天就有一条风险线索被捕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维权服务“组合拳”——发出“一函两书”92份,建立多元化解平台19个,打造工会服务阵地43个,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1.4%。每一个数字,都是职工安心工作的“保障单”。

畅机制之桥梁,解矛盾之困

从“事后灭火”到“提前降温”,这套机制让纠纷化解更具前瞻性。

风险预警“双轮驱动”——线上依托12351热线、工会APP实现“一键直报”,职工“拍一拍”即可触发预警;线下建立“区—镇街—企业”三级网格,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职工。

三级预警“精准画像”——建立企业劳动关系“健康码”制度,通过绿色常态、黄色关注、红色干预的动态管理,实现“隐患不过夜、矛盾不出厂”。

多元共治“协同发力”——整合工会、法院、仲裁院、人社局四方资源,在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实现法律咨询、调解、仲裁指引“一窗通办”。网格员“持证双岗”,既是法律监督员,又是调解员,实现“源头控增量、末端减存量”的良性循环。

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并化解劳动争议35起,职工群众满意度达到90%,真正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汇服务之护栏,连幸福之路

让连心桥不仅“会发光”,更要“会发热”,用真情服务温暖职工心田。

思想引领“铸魂育人”——组织80余名“三员合一”学员参加系统培训,形成“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辐射效应,已累计带动基层2万余名职工参与各类提升活动,有效夯实了基层治理的人才基础。

精准服务“靶向发力”——推动“司机之家”“工会驿站”升级为多功能“能量补给站”,累计服务职工超15.2万人次,切实实现“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累了能休息、心事能倾诉”,以“小驿站”实现服务效能“大提升”。

四季关爱“恒温在线”——“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常态化推进,全年累计提供岗位7600个,发放防暑物资3000多份,资助困难学子26人,慰问职工家庭250户,让关爱可触可感,彰显“娘家人”的坚实担当。

一座桥,跨越的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心河”;一条线,串起的是党心与民心的“同心圆”。淮安区总工会用“心淮”之笔,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会篇章——让职工呼声“一呼百应”,让劳动纠纷“未燃先灭”,让基层治理“润物无声”。下一步,这座“枫桥”将继续延伸、拓宽、美化,成为城市中最温暖、最畅通、最坚固的“职工幸福快车道”。区总工会副主席高巧珍表示。

通讯员 苏萍萍 秦志贵

融媒体编辑 寒冰

来源:微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