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将法治宣传教育有效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环节?连日来,记者走访政法部门发现,我省政法系统早已将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沉浸式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构建普法格局,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出课堂、融入日常,持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就坚
11月1日,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将青少年群体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专章规定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框架,为青春成长筑起坚实的法治护栏。
如何将法治宣传教育有效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环节?连日来,记者走访政法部门发现,我省政法系统早已将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沉浸式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构建普法格局,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出课堂、融入日常,持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就坚实的法治护航之路。
法院延伸审判
守护青春成长
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一次角色扮演的模拟法庭、一场自编自演的普法情景剧……近年来,我省政法系统联动推出系列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升温。法官们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法律,让法治宣传教育跳脱书本、贴近生活,使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懂法、敬法、守法,法治素养稳步提升。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王伦介绍,法治宣传教育法的施行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注入了新动能。人民法院将审判过程与普法深度融合,通过以案释法、“判后回访+法治引导”,在案件审理中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普及法律知识。同时,依托未成年人审判法庭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感染力。细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律宣传,既守住司法公正底线,又筑牢青少年法治观念防线。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创新打造“天平护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室,推出“1+2+N”工作模式,选拔在校学生担任“法治宣传大使”,联动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家长与法官组建法治宣教委员会,以同龄人的视角传法、身边人的经验释法、专业人的力量护法。
涉未成年人的审判是法理情相交融的裁判工作,人民法院积极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民政、社区、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深化涉未成年人的监护、抚养、探望、人身安全保护、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领域的司法裁判文书及司法协作制度的有效实施,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司法裁判对社会道德准则、法律观念的影响,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检察创新载体
普法浸润童心
青海政法系统摒弃“填鸭式”普法,创新推出一系列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活”起来、“动”起来。
在西宁市东关回族女子小学举办的法治小课堂上,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以真实案例,将严肃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的小故事,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们划清行为“安全红线”。
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地域特色,推出《守护青春的N种方式》系列普法微动漫,聚焦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在“青海普法”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500万次。前来办事的刘女士对检察官说:“我们家孩子特别喜欢你们制作的‘检小虎’‘检小蕾’系列普法微动漫,还给我们讲要怎么预防校园欺凌。”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省公安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妇女联合会、团省委持续推出“未爱·守心”法治云课堂,根据不同主题每月发布,由教育部门推送到全省中小学校,以生动形式向中小学生普及法律常识。
每年开学季,省人民检察院牵头开展“未爱守心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场万人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法官、检察官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针对校园欺凌、网络诈骗、性侵防护等痛点问题以案释法。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已命名“依法治校示范校”78所,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18个,让青少年在实地体验中感受法治力量。
“我省检察系统将以法治宣传教育法为遵循,深化‘检察+法治宣传’融合,聚焦未成年人重点群体,通过以案释法、检察开放日、法治副校长授课等形式,把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易懂的生活指引。同时,立足检察职能推动普法融入办案全流程,助力构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省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朱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司法建强机制
宣教规范提质
法治宣传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先手棋”,青海省司法厅锚定这一核心目标,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等12个部门印发《青海省青少年普法宣传专项行动方案》,集聚“公检法司教群”多方力量,以“六项重点活动”“八大具体行动”为载体,为青少年量身定制“普法菜单”。
校园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青海持续深化“一校一法治副校长”长效机制,构建由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行政工作者、律师组成的兼职法治副校长和辅导员人才库,建立“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校外法治辅导员+专家学者”的四员一体校园法治团队。开通全省法治副校长线上平台,在线录入法治副校长、校内外法治辅导员基础信息2555人,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配备率达100%。这些来自公检法司系统的业务骨干,不仅承担法治授课任务,更深度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纠纷调解等工作,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贴身守护者”。
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麻昌俊表示,省司法厅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安全防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国家课程+网络课程+实践课程”法治知识课程框架。集聚普法力量,常态化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有效形成“学宪法、讲宪法”“青春与法同行”等青少年普法品牌。引进社会力量打造“3+1法治青少年”品牌服务项目,开展针对性的“普法+心理辅导+家庭教育”。以法治宣传教育法落地实施为核心,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培训强能力、立体宣传广覆盖、长效机制固成效、特色阵地提质效,推动法治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公安联动家校
织密护蕾防线
青海政法系统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校园向家庭、社区延伸,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的辐射效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西宁市城西区建立“家校警”三方联动机制,设立“警察叔叔信箱”,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
西宁市公安局城东公安分局“维权服务站”整合检、法、司资源,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城西公安分局统筹公检法司力量,将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和疏导纳入法治教育课程,推动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由“灌输式”向“沉浸式”转变。城北公安分局建成全省首个未成年犯罪侦查警队——“北警未盾”,配套“护蕾温馨小屋”和“一站式取证服务中心”,实现案件办理、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三同步”。
“我们将继续以‘守护未来’的使命担当,持续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法治阳光照亮青春之路。”西宁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一级警长张志昕说。
来源:潇洒蜻蜓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