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岁入职,7年时间,从一个分不清电缆光缆的学徒,硬是把自己干成了手握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全国技术能手。
刚毕业进单位,感觉自己像个废物,连搬个盖板都费劲?
看看国网庆阳的毛媛媛。
22岁入职,7年时间,从一个分不清电缆光缆的学徒,硬是把自己干成了手握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全国技术能手。
这背后没啥捷径,全是硬功夫。
黄土高原上百个通信站点,沟壑纵横,她一个一个用脚量完。
别人用CAD,她靠手绘,画了1000多张图,比电脑出的还精准。
这不是画画,这是在脑子里重建了一张别人看不到的“通信活地图”。
靠着这份“活地图”,她搞出“一站一册、一缆一册”的管理模式。
说白了,就是给每个设备、每根线缆都建了份独一无二的“病历档案”。
这套方法直接把整个庆阳公司的通信运维效率拉高了一个档次,成了数字化转型的骨干支撑。
光能吃苦还不够,关键时刻得顶得上。
2019年,陕甘两省间的“一级通信业务”告急,这是能影响跨省电网调度的大事。
她带队连夜排查,硬是在天亮前把故障搞定,那天还是她生日。
还有更狠的。
2020年冬天,银西高铁开通在即,零下20度的极寒天气冻断了关键光缆。
光缆熔接这活儿,手稍微一抖就废了。
她在刺骨寒风里一遍遍试,手冻僵了就搓搓,眼吹流泪了就擦擦,最后硬是把信号给接上了。
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不是喊口号,是日复一日的奔走,是深夜冰冷的工具,是那个从写满疑问变成写满创新构想的小本子。
这种默默撑起万家灯火的人,比什么都值得敬佩。
来源:葛叔说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