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十亿次播放,把西安高新区推上热搜,却没人想到,真正出圈的不是剧情,是“下班后的实验室”——一群穿唐装的工程师,把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拍成了短视频背景,点赞比剧情本身还高。
三十亿次播放,把西安高新区推上热搜,却没人想到,真正出圈的不是剧情,是“下班后的实验室”——一群穿唐装的工程师,把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拍成了短视频背景,点赞比剧情本身还高。
事情不复杂:一部《唐朝诡事录之长安》把盛唐鬼市拍成了赛博夜景,观众一边骂“特效五毛”,一边把机票订到咸阳机场。
西安市文旅局二季度报告写得直白:大唐不夜城夜间客流涨六成,酒店订单涨四成五,连地铁四号线的末班车都被迫延时一小时。
流量来得突然,高新区却没接招,直接“升舱”——把嘉会坊的咖啡馆改成“唐风创投会”,让创业者穿圆领袍路演,PPT背景是3D打印的铜鎏金舞马衔杯,投资人边喝冰美式边问“你这算法,能比李白写诗快?
”
更离谱的是,火箭也跟着凑热闹。7月,天回航天把“红龙二号”发动机试车视频剪成15秒,配上《唐诡》同款鼓点,弹幕刷屏“这才是大唐重工”。
推力150吨,燃烧室是3D打印的,成本砍了三分之一,明年要送商业卫星上天。
官方通报只有冷冰冰两行字,评论区却全是“李白要是能坐上,会不会写《乘龙飞天》?
”
古今混搭的甜头,高新区吃上了瘾。20个地标建筑上线“数字盛唐”AR,手机对准写字楼,屏幕里秒变酒肆旗亭;晚上八点,全息投影把“参天楼”立在大夏中心楼顶,隔壁工位的小哥抬头一看,以为自己加班到穿越。
最会玩的是“科技鬼市”,每月最后一个周五,程序员把实验板摆成地摊,标价不是比特币,是“开元通宝”代币,买一块FPGA开发板送一张“李白手写”感谢卡——其实是AI生成的行草,连笔锋都带酒味。
有人担心,这么闹下去,会不会把硬核科技做成景区小吃。
数据倒挺诚实:嘉会坊半年新增217家科技企业,15家拿到千万级融资,量子计算、元宇宙孵化器直接租光了写字楼顶楼。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同比涨七成五,理由简单粗暴——“在西安,下班能看全息长安,上班能造火箭,简历里写‘唐风实验室’,比写‘硅谷’更带劲”。
当然,也不是没有尴尬。
大夏中心为了降30%能耗,给大楼装了“智慧大脑”,结果系统一升级,电梯把程序员送到唐朝——AR导航出错,屏幕里全是穿襕袍的NPC,害得小哥差点错过路演。
中科立德把红外技术拿去测新冠变异株,检测速度提升三倍,却被网友调侃“测完是不是能顺便给李白测个体温”。
段子归段子,订单却实打实飞进邮箱,医院一口气订了二十台。
说到底,大家爱看的不是盛唐,是把盛唐当成滤镜,给硬科技加一层“人间烟火”。
就像那台10公里超视距成像的新设备,官方参数写“行业新纪录”,买家却问“能不能拍到不夜城对面的烤羊肉串”。
工程师嘴上骂“不务正业”,转头把镜头对准城墙根,直播大唐夜市,数据比测导弹还稳。
流量会退,发动机试车的火光却会一直亮。
等下一部剧播完,观众可能忘了剧情,但会记得西安有个地方,白天造火箭,晚上逛鬼市,加班到深夜,抬头就能看见全息李白在楼顶举杯——那一刻,没人关心诗仙是不是AI,只觉得在这座城,连梦想都带上了铜鎏金的边。
来源:执着的百灵鸟Xd6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