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完成多例肝血管瘤微创治疗,这波操作太优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9:16 1

摘要:近期,滨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凭借成熟的微创技术体系,成功为多名肝血管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及微波消融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以“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的优势赢得患者广泛赞誉。

近期,滨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凭借成熟的微创技术体系,成功为多名肝血管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及微波消融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以“创伤小、疗效确切、恢复快”的优势赢得患者广泛赞誉。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70岁女性,男女比例约1∶3,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若瘤体直径超过5cm、生长迅速或压迫邻近器官,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肿瘤破裂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及时干预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正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体验。

针对直径较大(通常>5cm)、位置复杂或与重要血管毗邻的肝血管瘤,滨州市中心医院采用腹腔镜下精准切除术。手术团队借助高清3D腹腔镜的放大视野,结合术前CT、MR,精准评估肿瘤位置、大小及与血管胆管的解剖关系,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通过3-5个0.5-1.0cm的穿刺孔,运用超声刀、单极及双极电刀等先进能量平台,在完整切除瘤体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肝组织,术中出血极少。此前一名患者确诊直径15cm的巨大肝血管瘤,肿瘤与下腔静脉关系紧密,团队精诚合作成功微创切除,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6天便顺利出院 。

案例1:患者男性,53岁,因“发现肝血管瘤3月余”入院,既往糖尿病3年,口服药物治疗;既往脑梗死病史。

术后复查CT

案例2:患者女性,40岁,因“腹痛5天”入院,入院时生化检验报告:白蛋白28g/L↓ 谷丙转氨酶 309u/l ↑,谷草转氨酶 208u/l ↑。临检检验报告:血红蛋白测定 74g/L ↓。经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顺利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术前CT

对于多发肝血管瘤或病灶位置深在,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技术在腹腔镜直视联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将消融针精准刺入瘤体,通过60-100℃瞬时高温使瘤体组织蛋白质凝固坏死,实现精准灭活。相比传统经皮穿刺消融,其能有效避免损伤邻近胆囊、胃肠道等器官,尤其适合肝尾状叶等特殊部位病灶,完全消融率达90%以上,5年局部复发率低于10%。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结石与肝多发血管瘤,医院团队为其同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一站式”解决多重问题,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食,3天便康复出院。

案例3:患者女性,56岁,“体检查见肝脏占位3年。”于社区体检时再次行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占位较前增大明显,充分评估后医院给予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微波消融术,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复查CT

滨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始终坚持“个体化治疗”理念,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特点及意愿,综合制定最优治疗方案。术前通过详细沟通消除患者顾虑,术中依托精湛的解剖技术与默契的多学科协作保障手术安全,术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减少疼痛、促进早期活动,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从巨大血管瘤的微创切除到多发病灶的精准消融,每一例成功手术的背后,都是团队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