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党建为魂。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以“一年塑形象、两年促提升、三年建长效”目标加速示范建设,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近年来,盐都紧扣党建引领,聚焦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治理创新、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领域,系统推进产业、治理、环境协同发展,绘就“产业兴旺、治理
乡村振兴,党建为魂。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以“一年塑形象、两年促提升、三年建长效”目标加速示范建设,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近年来,盐都紧扣党建引领,聚焦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治理创新、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领域,系统推进产业、治理、环境协同发展,绘就“产业兴旺、治理有序、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特色产业筑基
“甜蜜经济”+直播赋能
激活富民新引擎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让“土特产”变身“金名片”。盐都坚持以工业思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聚焦精品花果等特色产业,通过党组织搭平台、党员带头干,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增收动力。
在潘黄街道新民村,党建引领下的草莓产业正成为村民增收的“甜蜜引擎”。11月中旬,新民村的草莓大棚里果香四溢,红彤彤的草莓挂满枝头,种植户董兆英穿梭垄间忙碌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种了盐莓一号、宁玉等优质品种,盐莓一号火遍全网,我家试种的大棚每天能采20多斤,一天收入近千元,供不应求。”董兆英的话语里满是成就感。作为盐都区重点培育的特色品种,盐莓一号的推广种植,正是该区强化农业特色品牌培育、做好国际草莓大会“后半篇文章”的生动实践。
线下采摘火热,线上销售同样亮眼。借助“双十一”消费节点,新民村“一米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新农人走进直播间,热情推介头茬草莓,让盐都草莓“飞”向全国。村党总支搭建“党总支+直播+种植户”产销平台,通过优化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实现草莓早熟上市,不仅解决销售难题,更让每亩增收2000元。目前,新民村草莓连片种植面积达3500多亩,涵盖128个优良品种,小草莓真正长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大产业。
乡村治理提效
“创新治理”+积分激励
构建和美新格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小积分”兑出“大文明”。学富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治理体系,通过机制创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走进学富镇蒋河村的积分超市,村民用积攒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脸上满是笑容。“现在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打扫公共卫生能换积分,兑换的生活用品很实在,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村民仓政的话语道出了积分管理机制的成效。蒋河村以户为单位发放“积分存折”,围绕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等8个类别制定积分清单,让“做好事、存积分、兑奖励”成为常态,用“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效能”。
学富镇以“塑形、铸魂、凝心”为抓手,配强村干部队伍,优化服务队伍,筑牢农村治理的基层基础和人才支撑。按照“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原则,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推动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突出乡村治理长效常态化管理,做优机制、做美环境,推动全镇乡村治理水平再登台阶。”学富镇副镇长徐长洪表示,该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让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宜居与宜业并重。
人居环境提质
“全域整治”+景村相融
描绘宜居新画卷
党建引领环境提升,让“旧村落”焕发“新颜值”。龙冈镇张本村以党建为引领,紧扣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抓手,通过全域整治、全民参与,实现村庄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走出了一条景村相融的宜居之路。
作为传统古村落,张本村紧邻蟒蛇河水上生态廊道,依托三胡故里景区人文效应,将人居环境整治推向纵深。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与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主干道及房前屋后生活垃圾清理,实现全域无死角整治。“我们借助蟒蛇河生态廊道建设契机,重点整治景区周边环境及村民房前屋后卫生,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让村庄始终保持美丽宜居风貌。”张本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季龙坤介绍。
如今的张本村,白墙黛瓦的民居依河而建,干净整洁的步道沿蟒蛇河蜿蜒延伸,岸边绿植与清澈河水相映成趣,成为盐都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写照。
盐都纵深推进村庄清洁“三大行动”,完善“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张本村的实践正是盐都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通过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统筹抓好污水治理、设施完善等重点工作,让水清岸绿、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成为乡村的普遍风貌,为建成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盐都以党建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从特色产业的“甜蜜引擎”
到乡村治理的“积分新章”
从人居环境整治的
“景村相融”到长效机制的“五位一体”
党建引领贯穿始终
激活了产业活力、提升了治理效能
扮靓了乡村颜值
如今
盐都大地正以
“一年塑形象、两年促提升、三年建长效”的
铿锵步伐
向着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
稳步迈进
让“产业兴旺、治理有序
生态宜居”的愿景照进现实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盐都力量
来源:盐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