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意外身亡事故频发,博流量还是搏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02:57 1

摘要:9月初,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瑶族建哥”,一个常年混迹山林、直播捅马蜂窝的户外网红博主,在江西的某座山上被金环虎头蜂蜇伤身亡。随后不久,“瑶族建哥”的弟弟发布讣告,证实了这一消息。

9月初,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瑶族建哥”,一个常年混迹山林、直播捅马蜂窝的户外网红博主,在江西的某座山上被金环虎头蜂蜇伤身亡。随后不久,“瑶族建哥”的弟弟发布讣告,证实了这一消息。

事实上,自从互联网技术革新引领“全民皆可出镜,万物皆可直播”的网红快速孵化热潮,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类似的网红意外去世的消息曝出。事后回看,危机其实早已潜藏。

文 | 廉政瞭望全媒体记者 张森阳

网红“瑶族建哥”在户外被马蜂蜇伤后不治身亡。

在镜头前搏命,死亡隐患极大

8月25日,据极目新闻报道,宁夏网红“固原二狗”在过“沙漠刀锋”时,由于车辆侧翻,最终伤重去世。据了解,“沙漠刀锋”是越野术语,是指在风力作用下,沙山顶部形成的沙脊,其形状如同刀刃。

而国内“无任何保护,极限挑战第一人”吴永宁的坠亡至今仍有热议。吴永宁生于1994年,湖南宁乡人,他因频繁在重庆、武汉、张家界等城市的高楼、桥梁上处徒手攀爬、做极限动作,在各平台“吸粉”超百万。2017年11月8日,吴永宁在离他的老家宁乡不到一小时车程的长沙华远国际中心大楼62层楼顶,尝试做引体向上的过程中因体力不支,从高处坠落身亡。在吴永宁坠落的瞬间,视频清楚录到了他发出的一声惨叫。

以上案例中出事的网红们将自己置身于显而易见的危险处境中,是什么促使他们宁可铤而走险甚至“拼命”,也要博取流量和关注呢?

在直播界,强大的“头部效应”造成了显著的两极分化,处于曝光度前列的网红收获超额关注与资源聚集,要想在这条赛道中“卷”出来,一些草根网红选择“拼命”。根据2024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联合快手平台编制发布的《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八成以上职业网络主播平均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收入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占比57.3%。吴永宁就曾坦言:“极限运动国内第一人我不敢说,但我一定是玩得最狠的那一个,因为我每天都在爬,我是在玩儿命。”

除了个体的“赌命式竞争”,有时候公司、领导也会传导压力。近日,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采访了一名供职于某家具品牌的直播达人琳琳,她谈到:“有的企业和领导会考核主播的实时在线人数,特别是在情人节、国庆节、‘双11’等特殊节点。主播在这种压力下不得不寻求快速引流的方式,其中就包括一些危险行为。”

还有些观众天然具有“猎奇”“审丑”特质,“看热闹不嫌事大”。这些人疯狂鼓动网红做出自残自伤的行为,而为了挣打赏、博关注,总是有网红抱着“不会那么倒霉”的侥幸心理满足观众要求。

2021年,网红“泡泡龙”,在直播时猝死。离世前,他每次直播都能吃十几道菜,有一次半小时吞光了一顿豪华自助套餐,他的粉丝数也随着他的体重大涨。后来,他不断突破生理极限——只用一小时吃完整只烤猪、连续开展吃播八小时以上等。最终,他三百多斤的身体不堪重负,在29岁永远停止了呼吸。

当飙车、高空攀爬、暴饮暴食等高风险行为成为流量密码,安全让位于点击率,死亡风险随之水涨船高。

高频出镜,发生意外的概率提升

即便网红们进行的并非高危行为,意外还是难以避免。

网红工作的特性,导致他们长期熬夜、久坐不动,容易引起疾病和过劳死。据琳琳介绍,为了成单,公司有时会要求她凌晨5点或深夜12点开播。“凌晨开播一般要提前2小时准备,那就要3点起床;深夜12点收工的话,回到家也差不多凌晨2点了。”琳琳说道,“不过和需要打造个人形象的网红主播相比,我已经算轻松的了。”据她了解,因为有“起号”“养号”的压力,这类网红必须长期熬夜、长时间开播,不然“永无出头之日”。

前段时间,38岁的三门峡网红“旅游二师兄”意外离世,网友分析其健康恶化的根源时发现,作为知名旅游博主,他常年熬夜、工作通宵达旦、饮食毫无规律。高负荷工作令他无法喘息。他的账号内容证实,在病重期间,他还坚持“维持人设”。

本刊记者梳理今年可查阅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因长期熬夜直播过劳致死者不下20人。在“播得越久推荐越多”的算法逻辑下,主播们的生存法则异化为“在线时长竞赛”。

长时间面对聚光灯、高强度情绪输出会诱发心理、生理的双重病变。近两年,刀小刀、李永乐等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先后被曝出患有抑郁症,在腾讯新闻的微纪录片中,李永乐直言“如果不做网红就不会抑郁”;今年5月,33岁的山西健身网红“山阿”因不堪抑郁症的折磨选择轻生去世,留给亲人和粉丝无尽的悲痛。

因为需要照顾拍摄效果,网红本人一般对于身边的安全隐患疏于防范。琳琳在采访中提到:“有一次在摄影棚,因台前幕后的光线强度差别很大,我的一个同事就撞倒了一组连着密密麻麻电线、数据线的灯架,带倒了一排设备,自己也被砸伤。”通过搜索可以发现,网络上不乏网红因拍摄时不注意周边环境,发生被车辆、道具等误伤或高坠、落水等意外事件。

高密度的更新频次,也相应提高了意外的发生率,而一次偶然或一次粗心大意就可能酿成悲剧。10月5日,浙江温州的海鲜网红阿霞坠海去世。据知情者透露,作为土生土长的渔村女儿,阿霞水性很好,这次可能是因为正在直播,又正值退潮,人坠入海中后被暗流带走,没能被营救上来。无独有偶,今年7月,网红女骑手“骑哈雷的小姨”在家乡吉林的高速上因车祸去世。生前,她是长春纵队的“最美女骑”,曾安全骑行超3万公里,到过西藏的雪山圣湖、新疆的戈壁荒漠。据骑友透露,发生车祸时头盔没有系好是“小姨”去世的主要原因。

监管和保护在路上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网红群体的流量属性,在媒体的频繁报道、网民的持续关注下,相关监管保护已在逐渐完善中。

2019年5月2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坠亡的吴永宁的家属诉“花椒直播”平台案作出一审宣判,判决该平台向吴永宁家属赔偿3万元。这笔钱虽然数目不算大,却为平台敲响了警钟。法院认为“花椒直播”具有盈利性且与吴永宁共同分享了打赏收益,应负有网络空间中对网络用户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但案发时平台未采取果断措施,也未对吴进行安全提示,故认定平台方对吴的坠亡存在过错,承担次要轻微责任。

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其中明确提到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介绍或者展示自杀、自残、暴力血腥、高危动作和其他易引发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此后,各大网络平台开始收紧对网红危险行为的监管,采取了包含审核、告知、禁言、关闭打赏、删除、屏蔽、禁播等一系列措施。

技术和理念的更新迭代催生了平台针对危险行为监管机制的新一轮变革。近期,围绕危险内容的审核,多家网络平台创新建立了行为预警机制,利用人工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筛选审核的强度和频率,并通过算法推荐引导优质内容,对可能存在危险的行为及时警告和减少推送。

除了强监管,各平台方也在重保护上作出探索。人民日报客户端联合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发布《创作者健康报告》,对内容创作者的睡眠、体重、饮食、运动等多维度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内容创作者们积极应对“亚健康”;部分网络平台试点推行创作者“健康打卡”制度,鼓励创作者劳逸结合;B站则设置“防沉迷提醒”,对长时间直播的用户进行弹窗警示。

同时,全国多地陆续开展健康关爱行动,为网红群体提供医疗保障与心理疏导服务。2025年7月,成都市金牛区举行了“‘益创金牛’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活动——女主播篇”活动,采用“物质+服务+精神”三维关怀模式,全方位改善主播们的职业健康状况;同样在7月,在江西省上栗县,多部门联合举办“e心向党”暖心关爱网络主播群体活动,为网络主播提供健康知识科普和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除了外在约束和助力,更需强调从业者个人认知和自我管理。据红星新闻报道,在谈及37岁草根网红“越野唐僧”猝死事件时,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实践哲学研究室主任王晓勇说:“算法不会将人的休息时间算进去,只算自己的利润和效率。困在流量池的人在利用算法的同时,自己也成为算法牺牲品。”

琳琳向记者表示,她会尽力劝导身边从事直播工作的朋友,放下对流量的执念,将创作重心转向传递正向价值观;要建立健康优先意识,争取做到定期体检、规律作息,拒绝危险直播行为。

来源:廉政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