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于王阳明存在的,大唐岭南西道节度使——辛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8:45 1

摘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今年年初,电影版《射雕英雄传》上映时的一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宣传语。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神奇人物,他就是岭南西道邕州节度使——辛谠

不输于王阳明存在的,大唐岭南西道节度使——辛谠

◎思恩编辑部(阿素喇)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今年年初,电影版《射雕英雄传》上映时的一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宣传语。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位神奇人物,他就是岭南西道邕州节度使——辛谠

▲辛谠见于《(万历)广西通志》

大唐乾符年间(874年—879年),岭南西道邕州(今广西南宁)迎来一位特殊的节度使。他不是靠着门第荫封的纨绔子弟,也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弱书生,而是文武双全,又能凭三寸不烂之舌止息边境战火的传奇人物——辛谠。他在岭南的功绩,丝毫不逊于后世王阳明平定广西的壮举。

辛谠的出身,自带传奇底色。他是兰州金城人,祖父辛云京是唐代名将,官至北京都知兵马使,封金城郡王,满门都是将帅元勋,尚武之风代代相传。父亲早亡后,他过继给叔父辛晦为养子,自小习武,惯使长剑。

和一般豪门子弟不同,辛谠最看不惯不劳而获。他主动远离锦衣玉食的生活,跑到乡间犁田耕作,和贫户布衣打成一片。有一年夏天,山上两头疯牛恶斗后冲下山来,眼看就要践踏庄稼、伤及村民,众人吓得准备绳索铁钩防御,辛谠却拍着胸脯说“一人足矣”。他站在路中,等疯牛冲到跟前,双手猛地抓住牛角,任凭疯牛反复冲撞。几个回合下来,他竟徒手将牛角连根扭断,疯牛血流不止颓然倒地。

这样一位奇人,四十岁前都在乡野间逍遥,直到好友李峄相邀,才勉强出任主管钱粮的小官。可他实在看不惯官场的腌臜事,没多久就辞职隐居扬州,一待就是十年,直到五十岁,一场战乱让他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咸通九年(868年),桂州(今桂林)戍军发动兵变,推举庞勋为主帅,一路劫掠北上,声势浩大。叛军围攻泗州(今安徽泗县),泗州刺史杜慆率众死守,形势危急。辛谠的好友李延枢正在城中任判官,他挂念好友安危,更想平定叛乱,竟独自一人仗剑从扬州赶赴泗州。

当时逃难的百姓挤满道路,见这个五旬老者逆势而行,纷纷劝阻:“大家都往南逃,你偏往北走,这不是去送死吗?”辛谠不为所动,穿过层层包围圈,乘小船钻进了泗州城。杜慆早就听说过他的义名,一见他到来,又惊又喜。

辛谠试探着劝杜慆弃城逃生,杜慆断然拒绝:“危难弃城,我做不到!我愿与将士共死此城!”两人惺惺相惜,辛谠当即承诺:“公能如是,仆与公同死!”

不过辛谠还有牵挂,他请求回扬州与家人永诀,再回来守城。杜慆虽忧心忡忡,但深知他重诺守信,便点头应允。没过多久,辛谠果然杀破重围返回泗州,杜慆立刻授他军职,让他披甲守城。

当时唐朝廷派来的援军郭厚本部,在洪泽镇停滞不前,不敢迎战叛军。辛谠主动请命去求援,连夜带着勇士潜出城外,疾驰三十里见到郭厚本。可郭厚本畏敌不前,手下将领袁公弁更是冷言嘲讽:“贼势这么猛,自保都难,还顾得上救人?”辛谠忍无可忍,拔剑怒斥:“泗州旦夕可破,你受诏救援却逗留不进,上负国恩!泗州失守,淮南就是寇场,你还能独存吗?我今日杀你而后死!”说着就要挥剑砍向袁公弁。

郭厚本赶紧拦住,辛谠又对着泗州方向恸哭终日,将士们都为之动容。郭厚本终于被打动,分给他五百士兵。返程时,有人见贼势凶猛想退缩,辛谠拔剑威慑,硬是带着队伍冲到泗州城外,与城中守军内外夹击,打退了叛军。

▲唐代泗州位置 /图源:知乎@梁山微木说历史

泗州之围并未解除,叛军不断增兵,城池成了孤城。后来镇海节度使派翟行约率军四千增援,屯驻城外莲塘驿。杜慆想派人去劳军,将吏们都吓得不敢应声,又是辛谠主动领命,带着书信和金币连夜出城,犒劳援军后安全返回。可惜翟行约部次日行军时遭到伏击,全军覆没,城中军民无不悲痛。

局势越来越危急,泗州粮草将尽,将士疲惫不堪,还爆发了疾病。辛谠再次站了出来,招募十名勇士,乘小船夜间出发,用长斧砍断叛军水寨的围栅,冲破包围圈去淮南、润州搬救兵、要军粮。叛军发现后,派五艘战船追杀,还出动五千士兵沿岸搜捕。辛谠的小船轻便快速,与叛军缠斗三十余里才得以脱身,先到扬州见到淮南节度使令狐绹,又马不停蹄赶到润州拜见镇海节度使杜审权。

当时民间都传言泗州已经沦陷,杜审权怀疑辛谠是叛军细作,把他关进了大狱。辛谠恳请他向自己的老上司李峄求证,李峄回复:“辛谠清廉忠正,有万夫不当之勇,是难得的英杰!”杜审权这才释放了他,调拨两千甲兵和大批粮草。

返程时,叛军早已用铁索封锁淮河,两岸弓弩齐发,箭如雨下。辛谠亲自担任前锋,率领敢死队员驾着粮船逆流而上,奋力砍断铁索,硬生生冲开了一条血路。城上守军看到粮船到来,欢呼动地,杜慆和将佐们又哭又笑,亲自到水道入口迎接。

▲辛谠见于《新旧唐书合钞》

后来辛谠又一次出城借粮,在斗山遭遇贼将王弘芝率领一万余人拦截。叛军战船密布,还放出火船试图焚烧粮船。辛谠急中生智,派善泅的勇士潜到叛军战船下纵火,叛军战船起火,纷纷溃逃,粮船趁机冲出重围,安全返回泗州。

直到咸通十年(869年)四月,招讨使马举率领三万精兵赶来,大败叛军,泗州之围才彻底解除。这场保卫战持续了七个月,辛谠冒死出入重围,搬来救兵和粮草,功劳第一。战后唐懿宗论功行赏,封他为亳州刺史,后来又调任曹州、泗州刺史。

乾符年间(874年—879年),辛谠升任岭南西道节度使,来到邕州赴任。此时他已年近六旬,多年征战让他身患关节炎,邕州的烟瘴湿热让旧症复发,但他依然强撑病体,着手处理岭南的棘手问题。

▲辛谠见于《南宁府志》

▲辛谠见于《(乾隆)南宁府志》

▲辛谠见于《西事珥》

当时岭南最大的隐患,是与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的边境冲突。南诏与唐朝关系时好时坏,多次侵犯边境,邕州曾被攻陷,军民伤亡惨重。而唐朝驻军多年,粮饷消耗巨大,百姓不堪重负。辛谠上奏朝廷,请求与南诏议和,让百姓休养生息。唐僖宗准奏,辛谠便开始积极联络南诏。

南诏君主骠信派使者段磋宝等来邕州议和,辛谠热情款待,还上奏朝廷转达南诏的诚意。后来南诏新君隆舜继位,继续遣使来谈,辛谠再次上书:“诸道兵戍邕州岁久,馈饷之费疲弊中国,请许其和,使赢瘵息肩。”朝廷批准后,辛谠遣人护送南诏使者返回,还大幅裁军,只留下少量军队戍守,其余诸道兵削减十分之七,减轻了财政负担。

议和并非一帆风顺,辛谠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南诏,使者们要么在路上病逝,要么未能完成使命。最后他召见巡官徐云虔,握着他的手流泪说:“使者相继亡故,使命未竟,我岂不是欺君之罪?南诏之行九死一生,你愿为国家效力吗?我恨自己患病不能拜你!”徐云虔慨然应允:“士为知己死,我敢不承命!”

徐云虔率团抵达南诏善阐府(今云南昆明),见到了南诏君主隆舜。隆舜不拘礼法,还好奇地询问《春秋》大义,徐云虔从容应答,趁机劝导。隆舜虽不肯向唐朝称臣,但对徐云虔礼遇甚厚,双方达成休战共识,南诏不再侵犯岭南边境。

▲隆舜命臣子所作《南诏图传》

解决了南诏问题,辛谠又着手安抚邕州附近的少数民族。当时侬峒、黄峒等部族,曾与南诏结盟,时常与官府发生冲突。辛谠没有诉诸武力,而是秉持平等对待的原则,亲自到山寨拜会部族首领侬金勒等人,送上牛、酒和音乐,还特意给侬金勒的母亲送去衣物。

侬金勒的母亲是位贤德之人,她责备儿子:莫要再与其他部族争斗。侬金勒深受触动,放弃了复仇的念头。辛谠又调解了部族间的宿怨,各部族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唐朝号令。要知道,这个时期,广西土著首领黄氏和侬氏之间的恩怨厮杀已经持续了接近三百年。

乾符六年(879年),辛谠已病入膏肓,但他仍牵挂国事,直到托付完徐云虔出使南诏的使命后,才在邕州任上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他这一生,青年时乡野行侠,中年时沙场报国,晚年时治边安邦,以信立身,以义行事,以忠殉国,用一生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来源:思恩府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