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选手与电竞俱乐部之间是劳动关系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9:05 1

摘要:2020年12月11日,张某入职A公司,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张某岗位为电竞运动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2021年1月17日,张某离职。2022年6月1日,张某进入A公司名下的A电竞俱乐部担任电竞运动员,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随着电竞行业兴起

电竞选手“讨薪”现象日益增多

电竞选手与电竞俱乐部之间

是何种法律关系

电竞俱乐部应向

电竞选手支付工资吗

请和鹏法君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

案情简介

2020年12月11日,张某入职A公司,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张某岗位为电竞运动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2021年1月17日,张某离职。2022年6月1日,张某进入A公司名下的A电竞俱乐部担任电竞运动员,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023年3月,张某被公司辞退,双方就辞退补偿等事宜未能达成一致,张某遂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机构作出裁决:A公司向张某支付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共计17万余元。A公司不服裁决结果,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驳回张某全部仲裁请求。

法院审理

本案系劳动争议纠纷,争议焦点是张某与A公司之间是否自2022年6月1日起存在劳动关系。

A公司认为,张某确于2022年6月1日开始参加公司安排的比赛和训练,但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其他协议,张某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由其自行安排,是否参加电竞比赛的决定权在张某手上。公司既没有对张某劳动过程进行监管,也没有对其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因此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仅成立劳务关系,公司无须支付未结清工资以外的其他赔偿。

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于2022年6月1日进入A公司后,工作内容就是根据A公司的安排进行电竞训练和比赛,上述工作内容属于A公司的业务范围,A公司也并未举证证明张某有是否接受工作安排的自主决定权;张某直接接受A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管理,王某按月规律性支付张某工资。以上事实表明A公司与张某之间具有人身及经济从属性,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符合劳动关系基本特征。此外,2022年7月27日,A公司曾出具《工作证明》,确认张某为其员工,进一步印证了双方的劳动关系。据此,法院依法认定A公司与张某自2022年6月1日起存在劳动关系。

诉讼中,A公司未提交证据证明其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存在法定事由,属违法解除。故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A公司在张某入职后一个月内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应支付张某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3月9日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

综上,法院判决A公司向张某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未结清工资等共计17万余元,驳回A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该判决已生效。

鹏法君说法

电竞选手作为新业态从业者,其与俱乐部签订的合同往往包含赛事训练、平台直播、商业活动等内容,此类合同可能涉及劳动、合作、居间等多重法律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判断电竞选手与俱乐部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并不拘泥于双方是否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及合同名称,而是综合考量双方之间是否具有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即电竞选手是否需要服从公司的考勤等管理制度、公司是否基于其提供的劳动或成绩发放相对规律性的报酬,以及其劳动是否为公司的业务组成部分等。

鹏法君提醒,企业在招募和管理新业态从业人员时,应主动规范用工行为,如双方系劳动关系,应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也要依法进行,否则将面临支付经济补偿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法律风险。同时,电竞选手等新兴职业群体在就业时也应注意留存劳动合同、工作安排记录、工资明细、考勤记录等证据,以便发生纠纷时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来源:阎良区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