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岳云鹏跨界翻车,德云社扩张黑幕:底层社保没着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8:46 1

摘要:10 月底的上海四川北路,百年历史的群众影剧院外挂着醒目的 “德云社” 灯箱,装修收尾时透出的暖光里,工作人员正调试每个座位前的二维码 —— 这个能让观众 “扫码点活” 的 278 座小剧场,刚曝光就因 “最远座位距舞台仅 5 米” 的贴脸设计冲上热搜。可鲜少

10 月底的上海四川北路,百年历史的群众影剧院外挂着醒目的 “德云社” 灯箱,装修收尾时透出的暖光里,工作人员正调试每个座位前的二维码 —— 这个能让观众 “扫码点活” 的 278 座小剧场,刚曝光就因 “最远座位距舞台仅 5 米” 的贴脸设计冲上热搜。可鲜少有人注意,后台休息室里,几位年轻演员正小声议论 “驻场名额是不是又优先给了师哥”。热闹与暗涌交织,恰是德云社这个秋冬最真实的写照:一边是郭德纲亲自压阵的新剧场首演票售罄,一边是岳云鹏演唱会的票价争议;一边是郭麒麟影视资源不断,一边是底层演员社保未缴全的吐槽。这个火了 20 年的相声团体,正走在扩张与平衡的十字路口。

德云社对上海市场的野心,藏在新剧场的每处细节里。八仙桌搭配阶梯座位的设计,既保留了老茶馆的韵味,又能让观众捕捉到演员挑眉、抖腕的小表情;实时投票的 “点活” 系统,更是把话语权直接交给观众 —— 运营方透露,郭德纲特意交代 “小剧场别端着,要的就是跟观众唠嗑的劲儿”。这份 “接地气” 的定位很快见效,11 月 1 日郭德纲于谦专场门票上线即空,甚至有北京 “纲丝” 提前一周订好上海酒店,就为赶首场演出。

可同一时间段,岳云鹏 “非要唱” 巡回演唱会成都站的争议还没降温。当这位相声演员穿着亮片外套站在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的舞台上时,台下既有跟着唱《送情郎》的粉丝,也有举着 “1580 元听跑调” 灯牌的观众。争议早在 5 月就埋下伏笔,彼时他宣布开演唱会时,网友直言 “难道要唱一整晚《五环之歌》”,即便师父郭德纲在直播里硬气回应 “刘德华能三栖,岳云鹏怎么就不能唱歌”,也没能止住 “相声演员捞过界” 的吐槽。直到演出中他突然换上大褂,与孙越即兴说段相声,才让部分观众改口 “这票算买一送一”—— 可这场 “救场”,也暴露了跨界的尴尬:当相声的幽默成了演唱会的 “彩蛋”,到底是突破还是妥协?

就在岳云鹏在成都舞台上兼顾唱歌与相声时,郭麒麟刚结束《此处通往繁星》的杀青宴,连夜赶回北京对接新剧《入局》的剧本。从《庆余年》里的范思辙到《脱缰者》中搭档曹保平的男主,这位 “少班主” 早已用作品撕掉 “郭德纲儿子” 的标签,连综艺里都能游刃有余地接梗,《毛雪汪》中一句 “拍戏就是为了过瘾,试完这个想试下一个”,圈粉无数。可鲜有人知,他如今一年只回德云社演两三场封箱戏,张鹤伦在队长之歌里唱的 “大林一年只演两三场”,藏着演员精力分配的现实:当影视资源向他倾斜时,相声舞台自然成了 “副业”。

与顶流的风光形成对比的,是底层演员的生存现状。2024 年德云社 18.7 亿的营收数据背后,是普通演员年薪仅 12 万、头部演员单场收入 80 万的 40 倍差距。有匿名演员在社交平台吐槽 “跑小剧场商演,一场提成刚够付房租”,更有人曝 “社保断缴是常事”—— 这让人想起曹云金当年出走时的怒揭:“15 年长约锁死人,分成还不到行业一半”。更微妙的是资源分配,何九华 5 年前为攀秦霄贤拆伙尚九熙的旧事,今年 8 月因尚九熙被网暴再次发酵:当时何九华靠 “统计唯粉比例”“冷落老搭档” 成功换组,即便被郭德纲短暂踢出 “德云公主群”,最终还是如愿与秦霄贤搭档;而尚九熙被迫和郭霄汉重组后,商演场次直接砍半,资源降级肉眼可见。这种 “看人下菜碟” 的规则,让 “德云社讲人情” 的说法多了几分讽刺。

德云社的 “家族底色”,早藏在股权结构里:王惠持股 99%,郭德纲表弟王俣钦持股 1%,所谓 “相声帝国”,本质是 “郭家天下”。这种架构下,规则往往跟着人情走:儿徒烧饼(朱云峰)能跳过考核直升副总,而元老张文顺之女张德燕质疑 “任人唯亲” 的帖子,刚发出就被秒删;何九华被曝孕期出轨、用尚九熙头像杯子直播挑衅,德云社始终装聋作哑;可当年曹云金私接商演,直接被扣上 “欺师灭祖” 的帽子除名。双标的操作,连网友都忍不住调侃 “德云社的‘德’字,怕是只贴在剧场门上”。

外部的压力也在升级。2025 年文旅部新规明确要求 “建立艺人道德档案”,德云社两次收到整改通知,却仍没止住负面:张九南家暴出轨仅停演 8 个月就复出,陈霄华醉酒闯女住户卧室拖了半年才开除,张云雷拿汶川地震砸挂的旧账至今还被翻起。更让同行不满的是 “垄断” 争议,天津名家杨议联合 200 多位老艺人控诉 “德云社占全国 60% 商演份额,却只给其他团体 5% 机会”;评书前辈更直接追问 “改编的传统段子,版权到底归谁”—— 这些质疑,都让郭德纲 “江山父老能容我” 的台词多了几分沉重。

上海新剧场首演那天,郭德纲站在舞台上握着醒木说:“咱们说相声的,根儿在观众心里。” 台下掌声雷动时,没人知道后台那位没抢到驻场名额的年轻演员,正收拾行李准备回北京跑小剧场。德云社的棋局还在继续:278 座剧场的暖光里,有相声的未来,也有需要破解的难题 —— 当扩张的脚步快过管理的精细,当顶流的光芒盖过底层的声音,这个 “接地气” 的相声帝国,该如何守住最初的 “德” 与 “艺”?或许答案,就藏在观众扫码 “点活” 时的选择里:他们要的从来不是明星,而是能让人心头一暖的好相声。

来源:呱呱呱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