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收与利润:短期亏损收窄,工业硅量价齐升驱动环比扭亏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52.06亿元,同比下降25.35%;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122.1%,主要受工业硅价格下跌、光伏板块停工损失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影响。第三季度:营收54.3亿元,环比+14
环比扭亏 + 碳化硅破局!603260(合盛硅业)2025 三季报深度解析及年报预测
营收与利润:短期亏损收窄,工业硅量价齐升驱动环比扭亏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52.06亿元,同比下降25.35%;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122.1%,主要受工业硅价格下跌、光伏板块停工损失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影响。第三季度:营收54.3亿元,环比+14.92%;归母净利润0.76亿元,环比+111.52%,实现扭亏。核心驱动为工业硅销售量价齐升:销量:Q3销售工业硅34.70万吨,同比+0.6%,环比+61.7%;均价:7933元/吨,同比-25.3%,环比+8.1%;成本端: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能耗,叠加原材料价格企稳,毛利率环比提升8.45个百分点至8.67%。债务与现金流:短期偿债能力弱,现金流改善但依赖外部支持债务结构:有息负债总额311.08亿元,有息资产负债率32.42%;流动比率仅0.31(远低于安全线2),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6.94%,短期偿债压力显著。现金流:Q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4亿元,同比减少14.46亿元,但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同比+104.94%至3.15元,显示运营端现金回笼改善。公司通过集团借款(如Q3收到合盛集团借款40.36亿元)优化资金配置,但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仅1.47亿元,流动性紧张未根本缓解。费用控制:三费占比攀升,财务费用侵蚀利润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11.79亿元,占营收比7.75%,同比+34.51%。其中财务费用7.43亿元,占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的86.27%,高额利息支出成为利润拖累项。工业硅:行业反内卷政策利好,需求回暖预期增强政策驱动:公司积极响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倡议,支持多晶硅行业走出“内卷式”竞争,叠加国家“反内卷”行动及行业自律,工业硅价格有望企稳回升(Q4均价已较Q3上涨2.5%)。需求端:下游新能源汽车、5G基站、电子电力等领域需求增量显著,传统医疗、航空航天等创新场景持续拓展,预计2025年下半年需求增速将超供给增速,推动行业供需格局优化。碳化硅: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加速技术领先:公司已掌握碳化硅全产业链核心工艺,6英寸衬底良率超95%,外延良率98%;8英寸衬底小批量生产,12英寸研发顺利,技术指标追平国际龙头。市场拓展:高端粉料领域开发出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及高纯半绝缘粉料,满足半导体、热喷涂等多领域需求,订单量随产能释放持续增长。有机硅:中下游产品矩阵完善,高端化布局提速新产品产业化:氨基硅油、有机硅乳液等中下游产品品质达国际领先,满足纺织、化妆品行业需求;在研项目包括0度人体硅胶、医疗混炼胶等,未来将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布局。核心假设:工业硅:Q4均价环比+2.5%至9320元/吨,销量环比持平(34.7万吨);碳化硅:6英寸衬底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8英寸衬底贡献增量,毛利率提升至40%;费用控制:三费占比降至7%(较Q3优化0.7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因债务结构优化减少10%。计算过程:营收:Q4工业硅收入=34.7万吨×9320元/吨=32.34亿元;有机硅及其他收入假设环比持平(Q3为19.47万吨×10225元/吨=19.91亿元),Q4总收入约52.25亿元。全年营收:前三季度152.06亿元+Q4 52.25亿元=204.31亿元(接近机构预测208亿元)。净利润:工业硅:假设全年毛利率8.5%,贡献毛利17.37亿元;碳化硅:假设收入15亿元,毛利率40%,贡献毛利6亿元;费用:三费14.3亿元(7%×204.31亿元),财务费用6.7亿元(较Q3减少0.73亿元);全年净利润=17.37+6-14.3-6.7=2.37亿元(低于机构预测的9.69亿元,主要因费用控制假设偏保守)。修正预测:若碳化硅产能释放超预期(如8英寸衬底量产加速),且工业硅价格Q4延续涨势,全年净利润有望达5-7亿元,接近机构预期下限。
合盛硅业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虽面临短期亏损与债务压力,但工业硅量价齐升、碳化硅技术突破及高端有机硅产品布局构成核心增长动能。若行业反内卷政策落地、碳化硅产能顺利释放,公司有望在2026年实现业绩反转。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债务结构优化进展及碳化硅订单落地情况,警惕行业周期波动与流动性风险。
★点赞关注不迷路,评论区观点你来附!★
★★★重要提醒★★★
本文为作者研读日记,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不保证准确和完整,不作为任何参考依据,不作推荐,不构成即可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择势择时择股择价,缺一不可。
来源:灵思致远学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