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胶凝材料的研发:一种新型碳化硬化三次钙矾石-贝利特胶凝材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0:11 1

摘要:该研究针对水泥行业碳排放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低碳胶凝材料 —— 碳化硬化的硫硅酸钙 - 贝利特(ternesite-belite)胶凝材料。研究通过合成高纯度的三次钙矾石和贝利特矿物,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加速碳化,发现二者碳化产物在成分和形态上差异显著:三次钙

该研究针对水泥行业碳排放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低碳胶凝材料 —— 碳化硬化的硫硅酸钙 - 贝利特(ternesite-belite)胶凝材料。研究通过合成高纯度的三次钙矾石和贝利特矿物,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加速碳化,发现二者碳化产物在成分和形态上差异显著:三次钙矾石易形成文石和无定形碳酸钙(ACC),并伴随石膏生成,碳化度最高达35.65% 但抗压强度最低(38.7 MPa);贝利特主要生成结晶良好的大尺寸方解石,抗压强度最高(95.2 MPa)且 CO₂封存能力最强(184.44 g/kg),但碳化度较低(30.44%)。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贝利特碳化形成致密方解石层,强度源于方解石颗粒的堆积效应和机械咬合,而三次钙矾石结构松散利于持续碳化。研究还确定20 wt% 三次钙矾石 + 80 wt% 贝利特为最优比例,可提升整体 CO₂封存能力(虽强度下降),为高性能、高固碳、低碳胶凝材料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行业碳排放现状:水泥行业占全球总碳排放的 7%,其中约 55% 的 CO₂来自生产过程中碳酸盐的分解,减排压力显著。现有低碳策略局限:当前水泥行业低碳手段包括开发低碳水泥、CCUS、替代燃料等,但现有低钙熟料矿物(如贝利特、钙矾石)存在高温共存、水化活性匹配、全生命周期力学性能平衡等问题。研究创新方向:矿物碳化技术为低碳胶凝材料提供新路径,三次钙矾石(ternesite)和贝利特(belite)均具有低水化活性、高碳化活性,且可通过控制原料硫酸盐含量或煅烧温度优化比例,还能利用磷石膏等工业固废,具备规模化潜力,故探究二者协同碳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碳化养护条件:密封高压釜内通入 99.9% CO₂,压力 0.2MPa,养护时间 2h;养护后样品经无水乙醇浸泡 24h、50℃真空干燥,研磨过 80μm 筛待测。随着三次钙矾石含量增加,方解石衍射峰减弱,文石比例上升;TG 分析显示,三次钙矾石碳化样品脱水失重更高(因石膏生成),ACC 比例更高,而贝利特样品结晶碳酸钙比例更高。
趋势总结:贝利特比例越高,抗压强度和 CO₂封存能力越强,碳化度越低;三次钙矾石比例越高,结构越松散,孔隙率越高,但利于持续碳化。
贝利特碳化:形成致密方解石层,方解石颗粒呈规则菱形块状,通过机械咬合和紧密堆积提升强度,低孔隙率(19.25%)限制后续碳化,但宏观力学性能优异。三次钙矾石碳化:结构松散,生成的文石呈针状 / 棒状,堆积后留下大量孔隙(孔隙率 21.53%),且石膏消耗孔隙水、降低体系 pH(碳化前后 ΔpH=1.31,高于贝利特的 0.84),虽碳化度高,但强度低;SO₄²⁻与 Ca²⁺结合生成石膏,影响碳酸钙结晶形态是二者差异的核心原因。
TB 熟料煅烧温度比 PC 低至少 200℃,且可利用磷石膏等固废,CO₂排放显著降低,具备规模化生产潜力。
核心结论:三次钙矾石与贝利特碳化性能互补,20wt% 三次钙矾石 + 80wt% 贝利特为最优比例,可平衡 CO₂封存与强度;二者碳化差异源于三次钙矾石中的 SO₄²⁻,影响碳酸钙结晶与微观结构。未来方向:优化碳化硬化工艺(如 CO₂浓度、反应时间),直接合成不同比例的 ternesite-belite 熟料,进一步提升 CO₂封存与力学性能的平衡。4. 关键问题与答案问题 1:三次钙矾石(ternesite)和贝利特(belite)在碳化性能(碳化度、强度、CO₂封存)上的核心差异是什么?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核心差异:碳化度:三次钙矾石更高(35.65%),贝利特更低(30.44%);抗压强度:贝利特更高(95.2 MPa),三次钙矾石更低(38.7 MPa);CO₂封存能力:贝利特更强(184.44 g/kg),三次钙矾石较弱(150.37 g/kg)。根本原因:三次钙矾石晶体结构中含 SO₄²⁻,碳化过程中 SO₄²⁻与 Ca²⁺结合生成石膏,一方面消耗孔隙水、降低体系 pH,限制 CO₂溶解与离子迁移,导致碳酸钙结晶度低(以文石和 ACC 为主),结构松散;另一方面,石膏作为 Ca²⁺迁移介质,利于持续碳化,故碳化度高但强度低。而贝利特无 SO₄²⁻干扰,主要生成结晶良好的大尺寸方解石,形成致密方解石层,通过颗粒堆积效应和机械咬合提升强度与 CO₂封存能力,但致密结构阻碍后续碳化,故碳化度低。

答案

最优比例:20 wt% 三次钙矾石 + 80 wt% 贝利特(对应样品 TB80)。性能表现:相比纯贝利特(TB100),TB80 的 CO₂封存能力显著提升;虽抗压强度低于 TB100,但仍能满足一定应用场景的力学需求;相比纯三次钙矾石(TB0),TB80 强度大幅提高,同时保留了部分碳化优势。应用价值:平衡性能:解决了 “高碳化度与高强度不可兼得” 的矛盾,在提升 CO₂封存能力的同时,避免强度过度下降,符合低碳胶凝材料 “固碳与力学性能兼顾” 的核心需求;可持续性:该比例下的 TB 熟料仍可利用磷石膏等工业固废,且煅烧温度低(1100-1200℃),CO₂排放远低于波特兰水泥,具备规模化生产与低碳应用的双重潜力。问题 3:从可持续性角度看,ternesite-belite(TB)胶凝材料相比传统波特兰水泥(PC)有哪些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对水泥行业低碳转型有何意义?

答案

可持续性优势:更低的 CO₂排放:TB 熟料总 CO₂排放最低仅 571 g/kg(纯 ternesite,TB0),最高 715 g/kg(纯 belite,TB100),均远低于 PC 熟料的 797 g/kg;且 TB 材料碳化过程可主动封存 CO₂,进一步抵消碳排放。更低的能耗:TB 熟料煅烧温度为 1100-1200℃,比 PC 熟料(1350-1450℃)低至少 200℃,大幅降低燃料消耗;同时 TB 熟料无液相形成,易粉磨,相同细度下粉磨能耗更低。资源循环利用:TB 熟料制备可利用磷石膏等工业固废(提供 Ca 和 S 元素),减少固废堆存污染,实现 “固废 - 资源” 转化。对行业转型的意义:水泥行业低碳转型的核心瓶颈是高能耗与高碳排放,TB 胶凝材料通过 “低煅烧温度降能耗、固废利用降成本、碳化固碳降排放” 的三重优势,为行业提供了一种 “源头减排 + 过程固碳” 的新型技术路径,突破了现有低钙熟料矿物的应用局限,可推动水泥行业从 “被动减排” 向 “主动固碳” 升级,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

来源:固废利用与低碳建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