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人听到“十八”先头疼,他倒好,把阁楼量完,直接给二手客车老板发语音:B1驾照到手,车源留一辆,能跑山路,最好带行李架。
阁楼电钻声一响,整栋楼都知道:舅舅又要加床位了。
明年暑假,十六条外甥再添一对双胞胎,人头数直冲十八。
别人听到“十八”先头疼,他倒好,把阁楼量完,直接给二手客车老板发语音:B1驾照到手,车源留一辆,能跑山路,最好带行李架。
一句话,把未来三个月的出行、住宿、吃饭、学习全拍板。
外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不是简单加双筷子,是把一个临时家庭升级成微型社会。
先把账算清。2023年暑假,十六张嘴,人均一天三十五块,一个月吃不掉一万六。
怎么做到的?
舅妈凌晨四点在生鲜仓库门口等尾货,超市团购单提前一周锁量,猪肉整扇买,鸡腿按箱提,蔬菜拉到社区食堂借冰柜。
APP里每一笔支出带照片,谁记账谁积分,积分换下个月免洗碗。
孩子们把奖学金扔进公共池,三万多买了两台二手笔记本、一台投影仪,大学生外甥排班上网课,图书馆再送两排书架,学习区就支在客厅。
吃饭、住宿、教育三条线,全被拆成可量化的模块,模块里再拆任务,任务落到人,人盯表,表生数据,数据回传APP,下轮决策靠它说话。
这套流程,比不少小公司都精细。
交通更是硬骨头。
五年跑出八万公里的接送里程,油费、保养、折旧,粗算六万块。
舅舅不喊苦,先考B1,再谈买车。
七座SUV负责日常,二手小客车跑长途,三个临时停车位是交警特批,停在小区后门,早上六点出车,晚上九点回位,错开居民高峰。
车位线刚画好,邻居微信群安静了——没人再抱怨“车堵路”。
规则先立,矛盾就少,这是他用八年时间、两次剐蹭、一次罚款换来的真经。
流量来得意外,用得小心。
舅妈发短视频,一条“十六个外甥排队洗头”爆了两百万播放,母婴品牌排队寄奶粉。
她先问厂家要检测报告,再让大学生外甥查成分表,合格才接。
广告费不进私人腰包,直接冲抵当月餐标,孩子们喝上免费牛奶,粉丝也服气。
妇联授奖、央视邀约、文旅局拍宣传片,她全接下,但提前声明:不带货、不直播刷礼物,只展示日常。
流量变现的口子被扎紧,口碑却放大,合作方反而更稳。
舅舅说得很直白:热度是阵风,把风变成窗,别让它变成窟窿。
最费神的还是人。
十六个娃,六个大学生、六个高中生、四个初中生,成绩落差大,性格更杂。
舅舅立了一条铁规矩:大带小,但只辅导作业,不代写;谁考试进步,公共池发奖金,退步的自己写检讨,当众念。
念完不骂,只让全桌鼓掌,鼓完继续吃饭。
面子掉过一次,第二次就长记性。
社区图书馆给他们单开阅览区,管理员发现:这群孩子说话声音最小,桌子最干净。
规则加尊重,比吼十句都管用。
明年添双胞胎,舆论又开始操心:十八人,怎么管?
舅舅把计划摊在桌上:阁楼两间儿童房用轻质钢板隔,三天装完,成本不到四千;客车买九座,二手价四万,政府补贴新能源再减一万;母婴品牌已签一年奶粉赞助,双胞胎口粮直接到账;学习池目标年底冲到五万,给两个小的买早教机。
每一步都有数字、有落点、有备案。
他说得慢,一句废话没有,像在念施工图纸。
旁人听着听着就明白:这不是“带孩子”,这是运营一个闭环系统。
重庆师大要把他家拍成纪录片,片名暂定《超级舅舅的算法》。
导演组跟拍一周,最大的震撼是:家里没有“热闹”这个滤镜,只有时间表。
几点吃饭、几点学习、几点买菜、几点洗车,全部写在客厅白板上,谁完成谁打钩。
导演感叹:把亲情拆成任务,会不会太冷?
舅舅回:任务完成,才有空说爱。
一句话把学术团队噎住,也让镜头后面的年轻人沉默——他们连自己的房租都管不明白。
故事讲到这儿,该把底牌亮出来:这个家庭最厉害的不是人多,而是把“多”变成了“余”。
人多,通常意味着冗余、冲突、资源紧张,他们却用分工、数据、规则,把冗余转成余粮、余力、余暇。
十八人,表面看是负担,实际是十八个节点,节点之间跑通,系统就稳。
舅舅没读过管理学,却把库存、物流、人力、财务、品牌、公关全踩了一遍。
中国有多少家庭被“多”压垮,就有多少家庭可以像他一样,把“多”拆成“余”。
再往前一步,如果明年后年,外甥们陆续工作、结婚、生娃,这个系统还能不能撑住?
舅舅的答案是:把公共池升级成合作社,利润按贡献分红,风险一起扛。
他说得平静,像在讲明天买几斤菜,但熟悉农村合作社历史的老人一听就懂:这是把家族做成经济体,亲情当股本,责任当利息,一代代传下去。
城市里没有土地,但他们有流量、有技能、有信用,这些就是新土地。
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我家没十六个娃,学得来吗?
把人数去掉,这套方法还剩什么?
剩三件事:先算清账,再立规矩,最后把面子换成积分。
账清,就知道钱花哪儿;规矩在,人少也乱不到哪去;积分代替面子,进步可量化,矛盾就降维。
哪怕你家只有三口人,把月支出压到每人每天三十五块,把家务拆成任务表,把奖励换成家庭基金,一样跑得通。
核心不是人多,而是敢把亲情当项目做。
舅舅明年要上央视,他说只准备了一句话:把家当公司管,把公司当家过,亲情才不会变成欠条。
话糙,理不糙。
你愿不愿意回家先算一笔账,再给家人立三条规矩?
要是连这都嫌麻烦,那就别羡慕别人把十八人过成一支队伍。
来源:活泼露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