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庄稼的朋友都懂,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就没有顺顺利利的!催芽、苗期发黄、控旺、抗倒伏、生根、开花不坐果,病虫害等等问题总能找上门。
种庄稼的朋友都懂,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就没有顺顺利利的!催芽、苗期发黄、控旺、抗倒伏、生根、开花不坐果,病虫害等等问题总能找上门。
虽然农作物不会说话,但它会用长相告诉你它哪里不舒服。叶子黄了、秆子细了、果子小了……这些都是它发出的求救信号。
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根子,其实很多常见问题都有针对性解决办法,有经过验证过的成熟的解决思路,仅于此写这篇文章把农作物生长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和对应解决方案整理好,大家对照着来,希望大家少走冤枉路!
【症状表现】
地面硬邦邦,锄头都难锄;浇水渗得慢,表面起白霜;苗子长不动,根系不下扎。
【对症产品】
1. 土壤调理剂:专门对付板结和盐碱化,它能打破土壤板结,中和碱性,就像给土壤“松绑”和“洗澡”。
2. 腐熟有机肥/生物菌肥:这是改良土壤的根本大法。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让土壤变疏松;生物菌肥里的有益菌就像土壤的“保洁员”和“营养师”,能活化土壤,抑制病菌。
苗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苗弱一切都白搭。
【症状表现】
出苗稀稀拉拉,苗子又细又黄,像“豆芽菜”;根系又少又弱,不往土里钻。
【对症产品】
1. 拌种剂/种衣剂:在播种前用,能预防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保证出苗齐、出苗壮。
2. 生根粉/生根剂:在移栽时或苗期使用,能刺激作物快速长出大量新根,让苗子“站稳脚跟”,根系发达才能吸收更多养分。
3. 高磷型水溶肥:苗期需要磷来促根,叶面喷施或灌根,能快速提苗转壮。
到了快速生长期,却停止了生长。
【症状表现】
植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小,颜色不正(黄化、失绿);整体生长停滞。
【对症产品】
1. 氨基酸/海藻酸叶面肥:能直接被叶片吸收,快速补充营养,打破生长停滞,就像给庄稼“打点滴”。
2. 中微量元素肥:缺啥补啥。叶片发黄失绿可能缺铁、镁;新叶畸形可能缺钙、硼。要对症补充。
3. 平衡型复合肥(氮磷钾均衡):通过根部追施,全面补充营养,促进茎叶生长。
【症状表现】
花和幼果大量脱落;结的果子奇形怪状;光开花不结果。
【对症产品】
1. 硼肥:花前补充能促进花粉管伸长,提高坐果率,是保花保果的明星产品。
2. 磷酸二氢钾:花果期喷施,能补充磷钾营养,减少落花落果,促进果实膨大和转色。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在逆境(高温、低温)下使用,能调节作物内源激素,增强抗逆性,帮助坐果。
这是最直观的问题,也是最需要精准用药的时候。
【症状表现】
叶片上有洞(虫咬)、有斑点(病害)、有粉状物(白粉病等);植株萎蔫、腐烂。
【对症产品】
1. 生物农药/矿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专治菜青虫、棉铃虫)、苦参碱、印楝素、矿物油等。相对安全,对有益昆虫伤害小,可作为预防和早期防治首选。
2. 对症化学农药:杀菌剂:霜霉病用烯酰吗啉、甲霜灵;白粉病用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枯萎病用恶霉灵灌根。 杀虫剂:蚜虫用吡虫啉、啶虫脒;红蜘蛛用阿维菌素、哒螨灵。
核心原则:轮换用药,按说明使用,保护天敌。
第一:先诊断,后用药。 别盲目跟风,搞清楚是病害、虫害还是缺素,再选择对应的产品。
第二:看说明,守规矩。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浓度、时期和方法使用,别随意加大剂量。“是药三分毒”,过量使用容易造成药害、肥害。
第三:重预防,早治疗。 病虫害以防为主,管理跟上。一旦发现,早期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就像人一样,平时强身健体比生病后吃药更重要。
希望这份“对症下药”指南,能帮你成为田里的“庄稼医生”,种地越来越轻松,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来源:李三十的农情笔谈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