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里升腾的烟火气,勾勒出消费升级的民生图景;国际陆港铁轨上飞驰的班列,奏响内陆开放的时代强音;产业园里攀升的产值能效,见证产业招商的突破成效;跨境电商直播间里如潮的订单,书写外贸提质的韧性答卷;世界VR产业大会上闪耀的科技光芒,点亮会展经济的活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里升腾的烟火气,勾勒出消费升级的民生图景;国际陆港铁轨上飞驰的班列,奏响内陆开放的时代强音;产业园里攀升的产值能效,见证产业招商的突破成效;跨境电商直播间里如潮的订单,书写外贸提质的韧性答卷;世界VR产业大会上闪耀的科技光芒,点亮会展经济的活力引擎……
“十四五”时期,我市商务系统聚焦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改革举措、重大战略任务,全力以赴促消费提升、强项目招引、稳外贸提质、拓口岸平台、兴会展经济,从消费市场的烟火气到国际口岸的强脉搏,从产业园区的创新力到会展现场的聚合力,南昌“十四五”期间的商务实践,彰显了内陆城市以商务赋能城市发展的独特路径。
凭借精准施策与主动作为,南昌的民生消费根基逐步夯实、内外联通格局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彰显了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
□洪观新闻记者 黄之昊/文 马悦/图
促消费提升
从“场景创新”到“价值重构”的民生答卷
消费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南昌以“供给侧改革+场景创新”双轮驱动,让消费既接“地气”又有“品质”,既解民生之需又激发市场活力。
“乐购洪城”品牌的持续深耕成为核心抓手,2023年至2025年9月,市、县两级投入资金超3亿元,开展活动场次超1300场,撬动消费超360亿元,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消费热潮。而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入实施,更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关键支点——汽车销售门店里,“最高补贴2万元”的海报吸引消费者换购新车;家电卖场中,“20%补贴”让老旧电器加速更新;建材市场内,“装修补贴1万元”推动家装需求释放,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消费末梢。
政策的温度,最终体现在百姓的笑容里。绿地沃尔沃4S店内,“90后”新晋爸爸张岩看着刚提的SUV难掩喜悦:“旧车处理难、新车预算紧,是汽车置换补贴打消了我的顾虑,几乎能省下一年油费,以后周末就能带家人自驾游了。”西湖区居民周洲则用老旧洗衣机换来了智能新品:“变频电机省电10%,补贴后更划算,店员还全程代办手续,一天就搞定安装。”
文商旅融合的场景创新,让消费活力持续迸发。南昌国际马拉松赛事现场,万寿宫老字号瓦罐汤快闪店前排起长队;滕王阁夜游活动中,“赣菜名小吃”集市与灯光秀相映成趣;演唱会场外,“票根享餐饮最高6.5折”的联动福利让夜晚更具吸引力。
据了解,仅2024年重大赛事带动的关联消费就超15亿元。首店经济与夜间经济的双向发力更推动品质升级:LV、Gucci等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接连落地,2024年以来累计支持超15个首发首秀项目,兑现奖补资金超700万元;绳金塔美食街、洪都夜巷等12条特色夜市街区点亮夜空。“以前晚上习惯在家追剧,现在每周都和朋友去万达金街打卡。”红谷滩居民李萌的感受,道出了夜间经济带来的生活改变。
数字消费的崛起也为商贸市场注入新动能。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内,100余个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在推介文港毛笔、军山湖大闸蟹等特产。“公司与省内多家土特产洽谈合作,并孵化了乡村美食直播账号,为江西好货‘代言’。”抖趣董事长方臻表示,企业将依托平台的流量优势多元发展,一方面以电商新业态为抓手,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走出“深闺”;另一方面抢抓时代风口,布局短剧、娱播赛道,探索“数字生产+影视”的创新生产模式。据了解,2024年南昌网络零售额达758.56亿元,同比增长12.67%,总量稳居全省第一。
在南昌促消费提升的奋进之路上,一系列荣誉称号纷至沓来——便民生活圈类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商贸零售类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此外,还登顶了2025年高德扫街榜“国庆十大夜生活活力城市”榜首……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南昌在消费领域持续努力和创新的结果,也为全市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项目招引
从“要素集聚”到“生态构建”的产业突破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南昌以“高能级平台+产业链招商”为路径,实现从“单个项目引进”到“产业生态培育”的跨越,让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产业根基愈发坚实。
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搭建成为招商“强磁场”。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南昌创新研究院,协同中国商飞、洪都航空攻克航空材料难题;浙江大学南昌研究院聚焦VR技术研发,为世界VR产业大会筑牢创新根基;北京理工大学(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等科研载体持续产出成果。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集聚全省超六成科研机构、三分之二高等院校及七成以上科研人才,为项目落地提供智力支撑。
“一域一特色、一链一重点”的精准招商策略,让优质项目与产业体系深度契合。南昌县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抓手,集聚了江铃股份、江铃控股、江铃专用车、江铃改装车等整车及改装车企业8家,博世、经纬恒润、宁波华翔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零部件企业3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1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强力带动下,该县的装备制造产业同步迅猛崛起,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态,获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通过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进贤县则聚焦医疗器械产业,以“创新平台+产业基地”推动招商升级。2025江西(进贤)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南昌大学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常务副院长曹铭表示:“我们要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与江西正隆医疗合作研发智能护理床,预计年底推出样品,未来年销量有望突破2500台,带动企业增收超5000万元。”这种“院校+医院+企业”的协同模式,让南昌东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谢天倍感振奋:“专家团队能精准匹配工学、材料学需求,研发的产品更符合临床实际。”如今,进贤县已引进宝舜医疗、睿视科技等20余家创新型企业,推动洪达集团入选省级“数智工厂”,正加速从“传统制造基地”向“创新转化中心”跨越。
产业链精准招商让“补链强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南昌成功引进华润微MEMS传感器产业园、光群镭射全息防伪材料生产、欣旺达动力电池南昌生产基地、华创年产10万吨铜箔、经纬恒润汽车智能电动平台等重大项目。“选择南昌不仅因为有政策支持,更看重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博世轻型商用车电驱动桥项目负责人表示,产业配套能让生产效率提升25%。
世界VR产业大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等平台更好发挥“以会引商”奇效,华勤电子增资扩产项目签约后,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老树发新芽”的培育理念让存量项目焕发新生,如今南昌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两大产业营收额分别突破2700亿元、2200亿元,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扩对外开放
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的开放进阶
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城市,南昌以“业态创新+市场拓展”为抓手,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2025年1—9月,南昌实现出口总额596.05亿元,同比增长13.1%,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用韧性与活力书写内陆开放新篇章。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南昌300余家备案跨境电商企业构建 “产业带+跨境”模式。“以前靠线下展会,现在通过跨境平台,我们的LED灯具直接销往欧洲多个国家。” 南昌电子企业外贸经理刘畅说,“政府还补贴参展费用,去年我们参加中东欧展就拿到了订单。”
口岸是开放发展的“门户”。南昌以“空铁水联动+效能提升”为突破,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让“南昌制造”高效联通全球,让内陆城市拥有“临海”优势。
空中通道持续加密,架起联通世界的“空中桥梁”。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开通14条国际航线、8条全货机航线,覆盖欧美、东南亚主要城市。2025年9月10日10时许,一架搭载着74名旅客的国产C909飞机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腾空而起,标志着南昌直飞澳门航线正式复航,这也是国产飞机首次在澳门执飞的航线。
目前,客运航线方面,形成了至北京、成都、海南、昆明日均10班以上,至上海、重庆、天津、西安等12个城市日均5班以上的干线网络,通往29个省会及直辖市,实现适宜通航的省会城市全覆盖,同时拓展了宁波、温州、盐城等26个富有经济活力的支线市场。恢复、拓展曼谷、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地区)航线,初步构建起“覆盖国内省会及节点城市、辐射东南亚”的交通格局。
地面物流枢纽活力迸发,打通内陆出海的“钢铁动脉”。南昌国际陆港已形成“中欧班列+铁海联运”双轮驱动的运输网络,先后开通12条中欧(亚)班列和12条铁海联运班列,进出口货物覆盖13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区域重点产业“出海”的核心物流通道。2021—2024年,累计开行外贸班列5748列,累计到发标箱(重箱)37.07万个,货值约95.98亿美元。2025年1月至9月,南昌国际陆港外贸班列发运量达1514列,累计到发标箱(重箱)10.29万个,货值约25.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96%、9.57%、8.82%。
监管创新与服务优化,让通关效率持续提升。南昌海关推行“铁路快通”“铁海联运+联运中转”模式,实现货物“本地申报、本地查验、本地放行”;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优化班列调度,保障稳定开行频次;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一货站三中心”实现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监管“三关合一”,全面开通9610、9710等监管模式。赣江新区海关推出“批次检验”模式,为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节省成本1000万元/年。该公司外贸部经理喻惠明感慨道:“高效通关缓解了我们的仓储与资金压力。”
“十四五”以来,南昌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3家,累计进资17.02亿美元,约占全省总量的24%,居全省首位;成功引进博世轻型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等一批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外资项目,正味食品、中赣通信、软云科技等一批境外上市返投项目,省、市、区首次三级联动参与境外上市企业基石投资的迈富时数字科技项目等,为全市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兴会展经济
从“流量集聚”到“价值转化”的活力引擎
会展经济是城市开放的“窗口”、产业联动的“纽带”,南昌以“高端展会+多元融合”为路径,推动会展从“单纯办展”向“流量变现、产业赋能”升级,为商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10月19日至20日,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举行。这场全球VR领域的盛会,以“VR让世界更精彩——VR+AI开启数智未来”为主题,聚焦前沿科技与产业融合,展现“VR+AI”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图景。大会同期举办的第七届VR/AR(增强现实)产业博览会上,众多前沿技术成果集中亮相,科技魅力尽显AI赋能VR新体验,头显设备成焦点。在博览会现场的上海诠视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展区,8K沉浸式高仿真MR(混合现实)飞行模拟器成为亮点。参展者戴上MR头显设备,“踏入”飞机驾驶舱,机身颠簸的触感通过模拟器传递而来。“设备采用高精度眼动追踪与注视点渲染技术,系统集成AI行为分析,实现智能交互。” 该公司董事长林琼介绍,该设备适用于仿真模拟训练,包括飞行、高速驾驶、医学教学等多种沉浸式培训与评审场景。
国际型展会落地南昌,既为全球前沿产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也让南昌的会展能级持续提升;而面向市民生活的消费类展会,则以更贴近民生的姿态,让会展经济融入日常,成为激活消费活力的重要载体。
2025年国庆假期,南昌的一场场会展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消费的“热门打卡处”。2025第二十届南昌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南昌)休闲生活博览会与云芽动漫音乐嘉年华5.0三大展会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同步启幕,馆内各展区摩肩接踵,孩童的欢笑声、展台的讲解声与音乐声交织成热闹的节日乐章。据统计,本次南昌国际汽车展客流量约13万人次,实现交易额约10.2亿元;中国 (南昌) 休闲生活博览会客流量约3.5万人次,实现交易额约1700万元;为期2天的云芽动漫音乐嘉年华客流量约2.2万人次,实现交易额约115万元。“汽车+休闲+文化”的多元展会矩阵,不仅为英雄城注入了强劲的会展经济活力,更让市民的“双节”假期多了一份精彩与便利。
展会聚起“流量”,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南昌给出的答案是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让会展经济与消费市场无缝衔接。
依托文旅、赛事、会展等流量资源,南昌主动培育融合业态,以文旅体商大融合推动“流量”变“销量”。一方面,主动嵌入消费场景。加强商务与文旅、体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换,在重大文旅活动、重要体育赛事、重点展览展会期间,组织老字号、餐饮美食、名优特产等商贸主体以快闪店、嘉年华、购物节、商品集市等形式在现场同步举办促销活动,充分释放“+消费”活力,培育“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复合型消费链条。另一方面,积极承接溢出效应。推动重点商圈、综合体串联演艺、赛事、展览等多方资源,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的深度融合项目,并同步开展联动促销活动,发展“票根经济”,以门票、车票、演出票等票根凭证为媒介,支持指导重点商场、酒店、餐馆推出折扣、赠券、停车等“票根优惠”,带动“单一购买”转向“链式消费”。
从单场展会的热闹,到融合业态的成熟,南昌会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体现在长期规划与荣誉积累中。“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扣“打造国际中高端会展和会议承办地”战略目标,通过引进全国展、打造产业展、培育消费展等多元举措,成为举办展会的热门城市。“十四五”期间先后荣获“2023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2024中国会展业溢出效应先进单位”“中国会展之星——十佳会展名城”“2025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等10余项荣誉。
南昌,这座赣鄱大地的中心城市,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坚实的步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商务兴城的新篇章。
南昌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向宇表示:“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加快开放平台及通道建设,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促进内外循环畅通,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南昌商务的新作为。”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