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帮助经营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信用,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以“助力重塑信用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为帮助经营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信用,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以“助力重塑信用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宁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开展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4.4931万户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22户次,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1165条。
优化信用服务 助力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近年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强化信用监管、优化信用服务、夯实信用基础,积极助力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2024年,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行政处罚信用告知“三书同达”制度,并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推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提醒函》《信用异议申诉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信用修复的条件、途径和程序及异议申诉渠道等,主动靠前服务,指导失信经营主体及时开展信用修复,推动行政监管由“一罚了之”向“惩教结合”柔性执法转变,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向被处罚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提醒函》和《信用异议申诉告知书》4065份。
经营主体一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或存在行政处罚记录等不良信用信息,不仅影响信用评级和商业信誉,而且可能在招投标、政府采购、融资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甚至被禁入。为帮助失信经营主体恢复信用状态,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帮扶措施。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信用修复指南及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咨询电话,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咨询及指导;依托辖区经营主体QQ、微信群,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年报提醒、信用修复提醒等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经营主体失信行为发生。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发送19.6万条信用修复提醒短信。
针对有信用修复需求的经营主体,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帮助其纠正错误,完善材料,及时恢复信用状态。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进线上信用修复,实现信用修复“零跑腿”,既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又提高办理效率,压缩办理时间。其中,江南区市场监管局实行“材料齐全即时办、缺件专人指导办”机制,大幅提高信用修复办理效率。
市场监管部门还对部分完成信用修复的经营主体进行回访,全面调研信用修复给企业带来的信用红利和发展增值,为进一步做好信用修复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帮扶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近2.3万户,回访1782户,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宣传活动240场。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知信用重信用氛围
为营造“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浓厚氛围,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多维度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向经营主体普及信用修复的重要性。同时,利用政府部门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信用修复政策法规与办理流程,开展普法宣传进企业等活动,提高经营主体对活动及相关政策的知晓度,营造知信用重信用氛围。
今年5月,广西经营主体年报服务月暨信用修复服务年活动在南宁启动。活动以“年报增信、服务同行,重塑信用、助力发展”为主题,聚焦年报服务和信用修复服务“两个服务”优化,倡导诚信经营,增强经营主体年报意识、信用意识。
活动中,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广西食品工业协会、南宁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服务协会、广西富安居家居建材广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各界代表先后作交流发言。活动通过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服务台等形式,为经营主体提供涵盖年报填报、信用修复、放心消费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咨询服务。
此外,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还深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开展信用监管政策专题授课,为企业解答年报、信用修复、双随机抽查等问题,有效提升企业对信用监管政策的认知度与运用能力。
开展部门联动 “点对点”帮扶解决修复难题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加强部门联动,为有困难的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帮扶,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畅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两个网站信用修复结果互认渠道,及时解决经营主体反映的修复信息同步不及时、非经营主体无法向“信用中国”提供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准予信用修复决定书》等问题,切实为经营主体排忧解难。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还加强与区内外各地市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动,及时解决跨省、市信用修复中遇到的问题。今年1月,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与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帮助广西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1日内完成登记住所变更与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助力企业法定代表人通过“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广西推荐人选资格审查并最终获此殊荣,彰显了市场监管部门服务企业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未按时年报类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即申即修复”改革试点,去除人工审核流程,实现信用修复即申即修复,零工作日办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杨玲 通讯员陈瑜 马继稳 何正君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