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计划每年举办超百项国际赛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7:27 1

摘要:11月17日,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筠详细介绍深圳办赛成效,并系统阐述十五运会后深圳推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的总体规划。

11月17日,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筠详细介绍深圳办赛成效,并系统阐述十五运会后深圳推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的总体规划。

十五运会赛事正酣,“深圳力量”闪耀赛场。截至11月16日,深圳健儿在十五运会竞体项目中,助力广东代表团斩获15枚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在群众比赛项目中,获取20枚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用实力彰显深圳体育风采。

“务实、创新、开放、包容是深圳的城市特质。”吴筠指出,深圳正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为契机,努力打造国际化、高质量的“赛事之城”和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赛事之城”的四大特色

作为“赛事之城”,深圳展现出四大特色。

一是实力基础。近年来,深圳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深圳体育产业总产出2115.66亿元,同比增长10.8%;2025年底,深圳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

目前,深圳全市已建成各类体育场地4.6万余个,较2020年增加66.9%,拥有覆盖全市、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项目齐全的场地设施体系,为承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提供保障。

二是科技硬核。深圳赛区以“科技办赛”为核心,围绕赛事、场馆和火炬传递、闭幕式展演等重点应用需求,将最新科技产品、创新技术融入办赛全链条全过程。深港马拉松跨境赛创新采用“人脸识别+手环定位+计时计分”三重核验机制,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感通关。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使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完成自主点火交接。全运会赛事中应用的数字孪生、5G-A、AI等前沿技术也将在未来的重大文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国际风范。深圳着力构建涵盖国际高端赛事、国内高水平赛事、深圳原创IP赛事、青少年赛事、群众性赛事的城市赛事体系。近年来,深圳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足球U20亚洲杯、乒乓球亚洲杯等系列国际高水平赛事。本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承接25个项目,包含十五运会竞技比赛12个项目、群众比赛7个项目、残特奥会夏季残奥聋奥比赛4个项目、大众比赛2个项目。在办赛过程中,深圳不断挖掘赛事亮点,嫁接前沿科技与本土文化,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进一步提升承办国际赛事能力和水平。

四是文旅热城。深圳秉承“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将办好十五运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深圳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建成前海冰雪世界、湾区之眼、欢乐剧场等一批高品质文旅场馆,成为海内外游客热门新地标。深圳还持续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推出“深圳有礼·好运全来”系列福利,通过“体育+旅游”服务模式,系统带动文体旅综合消费。

十五运会后,深圳怎么做

十五运会后,深圳如何推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吴筠表示,深圳将围绕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体育强市目标,加强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

一是加大优质赛事供给。每年举办100项以上有较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十五运会之后,年底还将重点办好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深圳100越野赛。明年将举办中国游泳公开赛、国际冰联男冰世锦赛、亚太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

二是拓展消费空间场景。充分发挥十五运会的长尾效应,持续推广“跟着全运游湾区”“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线路和产品。打造若干高质量户外运动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深运动、消费。

三是做强赛事流量引擎。策划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充分发挥赛事乘数效应、融合效应、带动效应,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深观赛、旅游。力推“票根经济”,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消费模式,促进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四是推进科技赋能体育。科技创新在十五运会中广泛运用,为加快推进科技赋能体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深圳将加快推进体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同时为科技企业搭建广阔应用场景和推广平台,以赛事带动产业集聚和产品创新。

当前正处在赛会冲刺的关键阶段,深圳坚决贯彻“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严格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带领运动员全力拼搏、勇创佳绩,并精益求精推进闭幕式筹备工作。

来源:读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