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妈第三次离婚那天,把我压岁钱全拿走给新弟弟买奶粉,我蹲在楼道里下单了第一单外卖——那天我成了骑手,也把自己送进了深渊。
“我妈第三次离婚那天,把我压岁钱全拿走给新弟弟买奶粉,我蹲在楼道里下单了第一单外卖——那天我成了骑手,也把自己送进了深渊。
”别急着同情,李生现在靠送外卖月入九千,还顺手救了三个想跳桥的小孩,他说:“创伤不是勋章,是导航,告诉你别往哪儿开。
”
我们总以为“原生家庭”四个字是鸡汤标配,可数据甩脸:父母婚姻折腾三次以上的孩子,长大抑郁概率翻4.7倍,不是吓你,是JAMA Psychiatry去年刚发的论文。
李生就是这4.7里的活标本,抑郁+强迫+胃绞痛,药一把一把吞,照样每天十点准时上线接单,因为“系统派单不讲情绪,只讲时效”,听着像不像你老板?
转折点来得挺潦草。
去年腊月二十八,他接单送到朝阳医院精神科,门口碰见蜂鸟众包的心理志愿者,被一把拽进会议室,白大褂递给他一张画满格子的纸——“写,今天最想骂谁”。
他写了五行字,把纸撕成雪花,那天起他开始每周视频咨询,药量减了一半,省下的钱给自己买了第一双超过三百块的鞋。
他说:“原来心理咨询不是讲道理,是给你递剪刀,让你自己拆炸弹。
”
故事到这还没完。
今年一月,北京某公益组织把他当样板,每月塞给他八百块“助学金”,条件只有一个:去成人高考,别逃学。
李生骂骂咧咧报了名,现在高数能考七十分,他说“公式比人靠谱,起码不会半夜离家出走”。
更魔幻的是,站点因为他搞了个“心理观察员”制度,谁超时谁被投诉,先拉去团体辅导再谈罚款,离职率降了三成,站长笑得合不拢嘴:“省下的培训费够再雇两个骑手。
”
有人问他:“你天天拍短视频讲创伤,不怕被人说卖惨?
”李生把镜头对准自己满是冻疮的手:“惨不用卖,它就在那儿,但惨可以打包,快递给需要的人,让他们知道不是只有自己在雨里。
”账号“生哥在路上”三万两千粉,后台私信999+,一半在问“想死怎么办”,他统一回复:“先接单,跑完这单再说,死也得五星好评。
”
北大六院今年新开“复杂性家庭创伤”门诊,EMDR+叙事治疗,一次八百,李生去不起,就把医生讲的课录成语音,晚上等单的空隙放给站里的小孩听,像放盗版摇滚,听得多了,有人开始学他攒学费考心理师,说以后“专门治原生家庭”。
你看,创伤这玩意儿,像摔碎的镜子,割手,也能反光,照出下一段路。
别急着给他鼓掌,他也翻车。
上个月直播,有人刷礼物让他“笑一个”,他当场爆哭,下播后把礼物钱全退了,第二天照样五点起床接单。
他说:“疗愈不是直线,是外卖路线,随时改道,但终点必须送达。
”我们谁不是在路上?
区别是李生把伤口当导航,我们把伤口当借口。
所以下次你点外卖,骑手迟到五分钟,别急着给差评,他可能在路边拆炸弹,也可能刚救了一个想跳桥的小孩。
李生说:“你的一句‘慢慢来,不着急’,能让我多跑十公里不喘。
”这句话我替他带到——你我不一定有三万粉,但可以给彼此一个五星好评,让创伤导航带我们绕开深渊,而不是掉头往里冲。
来源:自由自在的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