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很多人还在讨论曾仕强提到的离火运这个概念,其实他并没有说2026年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他指出的是从2024年开始,社会节奏变得更快,人们情绪更容易着急,周围的事物也显得更虚浮,这不就是我们天天刷手机、追热点、看直播、担心失业的状态吗,火这个字代表快速、显眼和
现在很多人还在讨论曾仕强提到的离火运这个概念,其实他并没有说2026年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他指出的是从2024年开始,社会节奏变得更快,人们情绪更容易着急,周围的事物也显得更虚浮,这不就是我们天天刷手机、追热点、看直播、担心失业的状态吗,火这个字代表快速、显眼和浮躁,正好对应着短视频流行、流量变现、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的这些现象,这不是什么玄学,只是用老话描述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
有人还抱着买房最稳当、铁饭碗最体面的老想法,但2025年AI已经取代了很多基础工作,灵活就业的人超过四成,你家那套房子可能不是资产而是负债,银行贷款、物业费加上折旧费算下来比上班还辛苦,我认识一位朋友去年卖掉房子去学AI工具,现在接设计单子收入比以前高,还不用每天去公司,他说过去靠房子就能轻松赚钱,如今要靠自己的头脑多想办法。
有人整天刷短视频,三秒就有一个爆点内容,半小时过去什么也没记住,反而觉得更加焦虑,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做数字躁动症,其实就是注意力被碎片化信息消耗干净了,我试着每天关掉手机一个小时,发现头脑变得清净,做事效率也提高了,这不是我们自制力不行,而是算法太懂得吸引人,你越想停下来,它越给你推送更刺激的内容。
投机的人越来越难混下去,直播带货频频翻车,P2P平台接连跑路,教培行业纷纷关门,这些事在2023到2025年间都集中冒出来了,这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德行跟不上位置,赚快钱的时候没考虑用户会不会骂,也没想到监管会不会查,结果风头一变,全都撑不住了,现在我买东西之前会先看看评论区有没有人投诉,再看看商家信用分数怎么样,信誉这回事,如今比学历还值钱。
家庭的情况更让人难过,离婚率连续八年超过四成,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孩子和父母说话就像在开视频会议,火象社会把每个人的脾气都放大了,家里一点小事就能吵起来,我有个亲戚夫妻俩都在上班,孩子放在托管班,周末各自刷手机,连饭也懒得一起吃,家本来应该是避风的地方,现在却变成倒情绪垃圾的桶,2024年国家把“家庭日”写进政策,不是走形式,是想让大家找回一点家的温暖。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实际的办法,不要再只关注买房这件事,多去学习能够增加收入的技能,比如做自媒体内容,研究人工智能提示词,撰写行业分析报告,这些都是未来可能带来收益的方向,我看到有位宝妈通过分享育儿经验成为小红书博主,每月收入两万元,比上班工作轻松很多,知识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而是可以转化为实际收益的。
心里觉得乱的时候,可以读一读《道德经》,或者每天随手写几句话,不是说要信什么玄学,而是给自己留个心理缓冲的余地,我每周日都会断网半天,就坐在那儿发发呆,写写日记,做完这些再回来,感觉头脑清爽多了,科学研究也证明,这种低刺激的活动确实能减轻焦虑。
人品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都在推行ESG标准,个人也有征信记录,社交圈里谁失去信用谁就会被大家疏远,2025年已经实现把失信人员名单同步到微信朋友圈,一个人欠债不还,朋友们都会主动避开他,信誉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通行证。
说到底,家还是那个最能扛住风雨的地方,外面再怎么卷,回到家里就能吃上热饭,说些真心话,这就成了一个最安稳的依靠,我建议大家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饭,不用手机,哪怕只是聊聊天,也能让一家人的关系暖起来,国家提倡家庭日,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知道整个社会的根基其实就在家庭里面。
曾仕强的热度在2025年又起来了,因为大家都感到心慌,人工智能可能会抢走工作,婚姻关系也不稳定,孩子不太听话,工作岗位也容易变动,这时候人们翻出传统文化来给自己一点解释,心里就踏实多了,西方人练习冥想,中国人翻阅易经,本质上都是想找到一点确定性,这不算迷信,只是寻求心理安慰。
说到底,火运烧起来的时候,那些虚的、飘的、靠不住的东西都留不住,能站住脚的,是愿意踏实学习、静心做事、坚持信念、回归本心的人。
来源:灵巧枫叶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