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8日,国内煤炭产地价格呈现“涨多跌少、窄幅波动”的整体特征。上涨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主产区,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小幅探涨5-20元/吨,部分煤矿因寒潮预期提前上调报价(如神木Q6000大卡动力煤报615元/吨,鄂尔多斯Q
产地、港口、进口煤市走势分化,寒潮影响下短期震荡格局延续
一、产地情况:整体弱稳,部分煤矿因供需偏紧上调价格
2025年11月18日,国内煤炭产地价格呈现“涨多跌少、窄幅波动”的整体特征。上涨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主产区,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小幅探涨5-20元/吨,部分煤矿因寒潮预期提前上调报价(如神木Q6000大卡动力煤报615元/吨,鄂尔多斯Q5500坑口价报580-630元/吨)。下跌区域则集中在部分库存压力较大的煤矿(如方家畔等矿因库存累积小幅降价)。
核心驱动因素:
需求端:寒潮预警带动部分冬储需求,但市场观望情绪仍存,矿方多根据拉运车辆灵活调价;
供应端:产地煤矿普遍执行“按热值定价”,优质资源(如高卡动力煤、低硫主焦煤)溢价明显,而非优质煤种(如低卡动力煤)因需求不足价格稳定或小幅下降;
情绪分化:部分煤矿因前期涨价过快遭遇流拍,而优质煤种仍受贸易商青睐,呈现“有价无市”局面。
二、港口情况:报价持稳,实际成交稀少,短期价格承压
北方港口动力煤报价11月18日持稳,5500大卡主流报价840-850元/吨,但实际成交稀少,市场呈现“有价无市”特征。核心矛盾在于:
下游需求疲软:终端(电厂、贸易商)对高价接受度低,还盘压价现象普遍,导致市场成交活跃度极低;
库存压力:环渤海港口库存增至2341万吨(同比增长显著),短期供应充足压制价格上行空间;
心态分化:寒潮虽提振贸易商挺价心态,但终端采购以长协为主,市场煤需求疲软,贸易商“赌天气”与终端“佛系补库”的分歧加剧。
三、进口煤市:价差优势明显,但高卡资源流通偏紧
进口煤市场11月18日呈现“价差优势与流通不畅”并存的格局:
价格走势:印尼3800大卡煤FOB报价53美元/吨,澳煤5500大卡报价87-90美元/吨,外盘价格持续走高;
成交特征:国内进口商采购需求稳定,但高价资源(如澳煤5500大卡)流标增多,成交仍以低卡煤(如印尼3800大卡)为主,高卡资源因价格过高流通偏紧;
价差影响:当前进口5500大卡到岸价较内贸煤低71元/吨,价差优势明显,但终端对高价进口煤的接受度仍低,导致高卡资源难以大规模流入市场。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寒潮与库存成关键变量
短期(1-2周):
利多因素:寒潮或刺激电厂日耗回升(预计升至200万吨/日),港口库存低位(环渤海港同比下降13.6%)支撑价格;
利空因素:进口煤到港量增加(11月蒙煤通关量周均123万吨),压制国内煤价反弹空间;
结论:预计煤价将延续“震荡格局”,产地优质煤种或小幅上涨,港口价格因成交清淡维持持稳。
中长期(2026年):
供需缺口:国内安监趋严,新增产能有限,预计2026年供需缺口或扩大;
政策变量:发改委保供稳价政策若加码,可能限制煤价涨幅;
结论:中长期供需紧平衡格局未改,煤价或维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需警惕政策调控与进口煤冲击的风险。
总结
2025年11月18日煤炭市场呈现“产地分化、港口僵持、进口有价无市”的特征,寒潮虽带来短期需求预期,但终端采购疲软与库存压力仍制约价格上行。短期来看,市场将维持“震荡格局”,需重点关注寒潮实际影响、进口煤政策变化及终端补库节奏;中长期来看,供需紧平衡格局未改,煤价或维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来源:乌金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