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午本应去帮哥哥家种小麦——他们流转了千亩地,正没日没夜地抢种。可长途奔波后实在太累,直播开垦地机的“英姿”只能作罢。
下午本应去帮哥哥家种小麦——他们流转了千亩地,正没日没夜地抢种。可长途奔波后实在太累,直播开垦地机的“英姿”只能作罢。
睡足后,我想到最近热议的“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心里很不是滋味。
作为一个解读政策的人,我理解背后的善意——关心返乡农民工生计,避免群体性返贫。但“防止”二字实在刺眼,显得居高临下。
现实是:城里工作难找,许多农民工已经回来了。中午我想修房顶,父亲说:“村里人都在家闲着,叫来干活,有的连工钱都不要,管顿饭就行。”
我哥虽是种粮大户,今年却亏得靠借款发承包费。粮价低迷,种地艰难。
政策可以研究,但话总得说暖和些。当年可以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今为何不能多说几句“欢迎兄弟们回来”?
乡村有留守的老人,有等待的妻子,是农民工最后的退路和慰藉。哪怕只是话语的温柔,也能给困境中的人一丝尊严。
最后郑重声明:我此行纯属个人行为,绝非“规模性返乡”,过几天就回城。特此报告,敬请放心。
来源:语旸姥
